汉武帝时期中原有多少战马?有哪些获取渠道?

你们知道汉武帝时期中原有多少战马,接下来知秀网小编为您讲解

在汉武帝的时代,朝廷财用丰富,不仅有如此多的铁骑。就连战马都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它们能吃到上等的稻米,能住进环境里良好的马房,能穿着轻柔的马衣。

据史书记载,某次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虽然战功颇大,但损失也很吓人。因为战线拉扯过远,在清点战损时发现公家和私家的马一共损失了12万匹。

就有一个问题让人不得其解了,中原养出的马大多长得又矮又小,是不能用来武装骑兵的。在汉朝时期,优良马匹的出产地——蒙古草原也被匈奴人占据。汉武帝到底是从哪里得到了这么多战马的呢?

第一种途径:战利品

例如元朔元年春天卫青指挥的一次战役,他带领三万骑兵大破匈奴,捕首虏数千,缴获畜数十万。元朔五年春天,卫青又从朔方出击匈奴,俘虏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缴获畜数千百万。(数千百万的意思是:几百上千万)

连续两年对匈奴的战争都大获全胜,缴获的牲畜将近有一千万头,其中就有匈奴草原上养育出的马匹。这种马品质优良,完全符合战马的需求。

像这种打胜仗并不是每年都能打出来的,例如霍去病指挥北击匈奴的军事行动时,由于过于看重部队机动性,所以只有斩首和俘虏敌人的功劳,而没有缴获牲畜的功劳。

而大汉每次针对匈奴的战争,都是以骑兵作为主力,平均下来每场战事战马的缴获是比不过损耗的。

第二种途径:归降的蛮夷

汉武帝的时代,大汉长期征伐对周边的蛮夷,蛮夷们迫于军威,就有很多部落选择背叛匈奴、归降大汉,接受大汉的庇护。

庇护他们的回报,就是能让他们在战争中辅助汉军。

汉军是多元化的,其中就拥有例如越人骑兵、羌氐骑兵和北方胡骑的佐助。

例如巫蛊之祸中,戾太子刘据在长安起兵,汉武帝就调动了胡骑和越骑驰援长安,帮助丞相对抗戾太子。

事实上,蛮夷的军队也是汉军最宝贵的精锐之一,他们身材矫健、作战勇猛、不惧死亡,单兵素质很强。

这些归降蛮夷不仅直接派军队佐助汉军,那些能生产优良马匹的部落,也会为大汉提供所需的战马。

例如元狩二年,匈奴右地的浑邪王、休屠王两人的部落,在卫青、霍去病的打击下死亡、被俘多达几万人。单于十分恼怒,两王害怕得到罪名,干脆就带着两个部落共四万人归降了大汉,这些人后来就被安置在河套地区,为大汉提供战士、战马和协助边境巡逻。

第三种途径:自己培育战马

中原马本来品种算不上好,但经过混血、改良之后还是能派上战场的。

汉武帝的时代,四方蛮夷都前来朝见皇帝,他们带来的礼物中就有千里马这种宝物。

这些马匹被送来后,也被专人养殖、繁衍,关中西北方设有很多培育战马的基地,由朝廷设立并管理。

汉武帝还派李广利征讨中亚的大宛,战胜之后获得了千里马30匹,中亚马3000余匹。

这些优良马种的涌入,改良了中原马的品种。

到汉武帝时代的前中期,朝廷就已经设立了激励百姓养马的政策。(我在《汉书·武帝纪》里看到过,但记不起那一页,所以无法具体地介绍)

大概内容是百姓养马,就有减赋税和赐爵位的福利,还规定了各个地区的产马数量的标准。

在这种政策之下,大汉也终于可以自己生产优良的战马了。

随着匈汉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战马的损耗也逐渐让大汉负担不起了。

元狩四年的一次战役,卫青和霍去病各自率领5万骑兵北击匈奴,跟随骑兵部队的步兵有好几十万(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单于用了赵信的计谋,率军逃亡漠北,避而不战,汉军深入匈奴腹地远达一千里,只有卫青和霍去病的主力遇到了匈奴大部队。

这次战役虽然以胜利告终,但由于战线拉得实在太长,战马的损耗量是很惊人的。据朝廷的统计,此次出击公家出动的,和私人自己带的战马共有14万匹,而最终回到边境的战马只有3万匹,一战损失11万匹战马,汉武帝也心疼得很。自此之后,汉武帝的时代再也没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出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