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八王之乱和清朝九子夺嫡相比 两者之间的区别有多大

很多人都不了解八王之乱与九子夺嫡,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八王之乱与九子夺嫡都是皇室宗亲为了争权夺利发动的政治运动,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急剧激化的产物,几乎所有的皇亲贵族都不能幸免的卷入了这两场政治变动中。

然而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相比较于兵戎相见,宗亲子弟大量被屠戮的八王之乱,九子夺嫡纯洁的就像小孩子一样,清室的兄弟阋墙总的来说还是被政治规则束缚的阴谋活动。

虽然对国家的运行轨迹造成了影响,但总体可控,打开了屠戮皇帝的潘多拉魔盒的晋朝。八王之乱将政治的诡诈与无情展现的淋淋尽致,这一斗争几乎没有任何缓冲,总是直接上升到肉体消灭的你死我活的境地,最重要的是,中央政权对这样的斗争是毫无约束能力的,八王之乱各方的大胆,无下限在整个华夏历史来看都是罕见的。

而九王夺嫡事件总体是被康熙高超的政治智慧把控的,诸皇子被考教的意味很浓,虽然激烈,却还没有引发直接的军事斗争,他是规则束缚下的古代深宫常发生的争夺皇位的戏码,在破坏力方面,远远不能和八王之乱相比。

一.八王之乱和九子夺嫡背后的势力博弈

1.八王之乱发生的深刻历史背景

八王之乱的根源是对曹魏覆灭的矫枉过正,曹髦的悲惨下场一定刻在了每个司马家族成员的脑海里,大量宗亲封王虽然也被司马昭用一定的政策限制,监控。然而中央掌控力的下降终归是造成八王之乱的直接原因。

从楚王到赵王,大部分司马家的亲王都不在自己的封地经营,而盘踞在洛阳这个政治中心,禁军就像罗马帝国的禁卫军一样,深刻的介入了政治生活,一道道矫诏,一个个密令,让短短数十年的西晋王朝充满了腥风血雨。

杨骏,卫瓘,司马玮,司马颖等等,既是猎人,又是猎物,长达十余年的八王之乱,你方唱罢我登场,士族,王族,豪族,军队的利益牵扯在一起,那些政治上的强人毫无束缚的发泄着暴烈的情绪,国家的利益完全被丢弃而无人在意,这一切最终造成了西晋政权的崩盘。

2.九王夺嫡背后的故事

九王夺嫡不是单纯的皇子争夺皇位,康熙和司马昭一样,感慨明朝宗亲王族的无能,愿意让儿子们封王开府,触碰权力。皇帝本人则在明确太子位置的情况下,考教皇族的政治和军事能力。

太子和索额图党千丝万缕的联系,大阿哥和明珠余孽的勾结,三阿哥和汉族知识份子的联盟,八阿哥对满族高官豪族的看重,四阿哥和务实派,改革派的联手,夹杂着京师三大营的统领和九门提督的人选,阵营之间的敌对联盟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

九王夺嫡将社会矛盾,满汉的对立都牵扯到了皇位的争夺中,九王夺嫡的成败,从根本上决定了清朝政府康熙朝后的政策走向,他虽然不至于血腥,却也是影响力深远的。

二.八王之乱和九王夺嫡的区别

1.中央掌控力的问题

八王之乱发生的全程,虽然各方都号称得到了晋惠帝司马衷的支持,然而那个何不食肉糜的傻皇帝是完全没有掌控力的,贾南风和司马颖,司马越等才是台上的主角,失控的斗争让宗亲间的矛盾迅速上升到肉体消灭的程度,背叛,焚烧,欺骗,种种政治生活最阴暗的手段被肆无忌惮的使用出来,他是汉以来政坛负能量的总爆发,儒家的道义在这个时期仿佛完全失去了力量。

八王的彼此攻伐到后期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政治理念的东西存在了,就是赤裸裸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而九子夺嫡一直是在康熙的掌控下进行的,阿哥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哪些人在做事,哪些人在做人,皇帝心中明镜一般的了然,太子的两次被废,八爷党的横空出世,虽然让皇帝惊诧,却不可能在根本上影响朝局。

总的来说,康熙的放权也是为了清室选出能干合适的皇帝,最后阿哥们的竞争也集中到了政绩的争夺上,康熙帝死后一切在生前都有了周密的安排,皇帝哪怕不在人世了,九王夺嫡都还是在一个他制订的框架竞争的。

2.八王之乱的军事斗争与九王夺嫡的政治斗争

军事是政治解决的最后方案,西晋的八王夺嫡在激烈度的上升上,几乎没有缓冲,一步到位,托孤重臣说杀就杀,毫不拖泥带水,各方不约而同视甲士为最后的仗,大规模的混战让华夏大地变成了修罗场。

军事力量是一切政治权力的基础,从司马家族的发家史上可以看出,这成了晋朝皇族的共识,大义的儒家哲学力量在这个时期被务实政治压迫的没有声音,毫无民族大义概念的鲜卑人,匈奴人的使用,最终造成了五胡乱华和晋朝的覆灭,没下限的下场就是政权的巨鼎被砸了个稀烂。

而九王夺嫡在二月河的小说中再怎么被渲染,他基本是政治斗争的戏码,双方的攻击较量都还要有个尺度,证据。

太子党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孤注一掷只是特例,并且他也被轻易的粉碎了,国家军事力量牢牢的掌握在皇帝本人的手中。九王夺嫡从皇族争夺皇位的激烈性来看,还比不上玄武门之变,靖难之役,他的结果可能早已注定,过程也算不得惊心动魄,他的出名更多意义上是影视作品的宣扬。

3、八王之乱的不确定和九子夺嫡结果的必然

八王之乱从广义上来讲,是没有赢家的,整个华夏民族都是陪葬品,狭义上来讲,东海王这个表面的赢家最后甚至尸骨无存,几百名司马宗亲沦为鲜卑骑兵的刀下之鬼。从贾南风坏了规矩,到司马越摘桃子。

混乱无下限是八王之乱重要的特点,一直到最后,输赢都是反复易手的,全员坏人让司马义这个有些底线的王成为八王之乱中难得的一股清流。

而九子夺嫡虽然看似惊心动魄,其实不管是废太子,还是四阿哥十四阿哥兄弟,母亲的地位很早就决定了皇位的归属,八阿哥在康熙心中从来没有成为皇帝的可能,他最后改换门庭投在十四阿哥的麾下,也是因为看破了这样的道理。

太子可能最大,可惜德行实在不够,四阿哥务实能做事,十四阿哥英武能打仗,康熙皇帝的继承人因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早就有了定夺,只要她的两个儿子没有重大的纰漏,九子夺嫡的结果是必然的。

三、八王之乱和九子夺嫡对历史的影响

1.八王之乱的至暗时刻

西晋的士族统治,八王的长期混战,是对华夏民族力量的巨大消耗,而西晋得国不正更是让整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一下子失去了存在,赤裸裸的丛林规则带来的胡人入主中原,从力量上到精神上,中原的汉族第一次失去了优势。

从秦的角度来讲,八王都是巨大的倒退,这种把戏台子唱塌了的政治争斗,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汉就确立的对周边民族的从力量上到精神上的优越感没有了,汉人的底牌被人看的一清二楚。

2.九子夺嫡与康乾盛世

九子夺嫡选出的雍正,是做事的皇帝,是乾隆朝经济民生飞跃发展的奠基人,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的改革,是封建王朝最后的一次续命,雍正本人不好色,不好酒,甚至不喜欢出巡,只是勤勉的批阅奏章,这个人是康熙给清朝后世留下的最大财富。

从这个意义考虑,良性的政治斗争可以触发政治人物的潜力,雍正做亲王阿哥时对民间利弊的掌握,是他做出两项接地气改革的基础,九子夺嫡选出的来,确实是最适合皇位的满清皇子。

结语:

八王之乱与九子夺嫡都是为了统治权的争夺,皇家子弟拉帮结派,裹挟大臣组成利益集团,进行激烈政治斗争的行为。他是古代皇家政治生活必备的戏码,是古代统治阶级政治生态圈的常态。然而,这两个历史事件从本质上是不同的,八王之乱是没有一切道德,规则束缚的政治厮杀。

从阴谋开始,因为背叛和残杀发展,最后因为暴虐而结束,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肮脏,毫无亮点的,最后把西晋的基本盘摔的稀碎。而九子夺嫡是皇帝对儿子的考教,是规则下的试炼,整个过程被严密的监控,客观上加强了清朝的统治。

残民的八王之乱和惠民的九子夺嫡,表明虽然政治斗争是政治生活的常态,然而可控和有底线是这一活动必须遵守的法则,无节制的斗争最终损害的会是整个统治集团本身,没有什么事例能比八王之乱更说明这样的论点了。

参考资料:

《晋书》

《资治通鉴》

《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