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溥仪与父亲载沣的关系如何?曾为了摆脱父亲逃去日本租界?

溥仪与父亲载沣的关系如何?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溥仪三岁时被慈禧太后指任为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继承人,他当时年幼无知,不能肩负起治国重任,于是慈禧指任他的父亲载沣做了大清的摄政王。慈禧第二天病死后,清朝的大小国政,都掌握在了载沣的手里。

宣统的三年,清朝内忧外患层出不穷,这个古老王朝在失去慈禧太后的庇护后,终于丧失了最后的求生力量。南方革命党人的起义此起彼伏,朝廷的军队又腐朽无能,无法平定他们。北京的袁世凯、奕劻两人里通外国,借用外部势力行逼宫之事,而紫荆城内的孤儿寡母无法与之匹敌。摄政王奕劻面对如此颓败的局势,心有余而力不足,就连王公大臣的内部都有敌人的“细作”,大清朝终于日薄西山了。

宣统三年,宣统皇帝溥仪此时只有六岁,在他懵懂无知的年纪,清朝的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将全部权力移交给袁世凯,让他组织新政府。

从名义上来看,新成立的民国政府是由清皇室宣布组织起来的。清皇室自然有其功劳,自然也能名正言顺地享受民国政府的“皇室优待条件”了。

紫荆城内的“小朝廷”

在优待条件的作用下,已经退位的清皇室仍然享有皇室的待遇。

清朝的先皇陵墓,由民国政府派兵守卫,宗庙的贡品和祭祀都由民国政府负责。

清帝退位诏书

民国政府不仅每年要拨款给清皇室几百万两白银做开支,还要用对待外国君王的礼节对待清帝。而历任大总统(包括袁世凯在内)给清帝写的信都是低声下气、恭维有加的。

溥仪俨然还是个皇帝,载沣俨然还是个摄政王,清朝遗老们照样要跑去紫荆城朝拜皇帝,王公大臣、复辟活动人员和内务府官员们照样要遵照摄政王的指示。

年龄小的孩子拥有如此巨大财富和势力,自然是需要一个家长来帮忙主持大局的。但是随着溥仪年岁的不断增长,他的判断力和独立自主的欲望也不断增加,因为各种各样的冲突,长大后的溥仪最终与父亲走向了决裂的地步。

溥仪不好好读书、折磨太监、把皇宫内的门栏都割掉以方便他骑自行车,这些事载沣都不太愿意管。唯独让载沣难以接受的是,溥仪对西方新事物的喜爱与追求。

庄士敦、婉容、伊丽莎白合影各奔东西

给溥仪找来英国师傅庄士敦,本来是王公大臣们的意思,这是为了预防将来的“缓急”情况。让溥仪有个英国人做师傅,将来若形势有变,他的师傅必定会尽全力帮助他,或是帮他逃进东郊民巷的外国使馆,或是帮助他逃去英国。

然而中西方的思想观念是有巨大差异的,庄士敦和王公大臣的观念也是有巨大差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庄士敦与溥仪的关系愈加亲近,溥仪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也愈来愈深。又随着溥仪独立自主意识的逐渐苏醒,他与以父亲为首的王公大臣的冲突也愈来愈多。

我列举两件事:

一、当电话和汽车这两件新鲜事物传入中国后,作为皇帝的溥仪当然也要欣赏一番,他就要求内务府帮他在宫中装电话、买汽车。载沣为首的王公大臣们认为:堂堂皇帝怎能用西方的奇淫技巧之物,这成何体统!于是统统反对,溥仪向父亲申诉:“听说醇王府也装了电话、买了汽车,为什么你用就行,我用就不行!”还说了:“到底我还是不是皇帝!我说话到底有没有用!”之类的话。经过一些令人不快的冲突后,载沣等人总算让步,而溥仪终于如愿以偿。

二、溥仪一直计划复辟大计,庄士敦建议他:“想要复辟就先得有充足的财用,内务府腐败不堪,盗用了皇宫的巨量财富,整顿内务府应是复辟的第一步。”于是溥仪决心整顿内务府,但是遭到了载沣的反对。

原因有二:1、前朝好几代皇帝都有整顿内务府之心,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内务府的人太过精明,不纵容他们,皇帝的家事会彻底瘫痪。在清朝灭亡的现在,如此伤筋动骨之事万不可行。2、内务府的大臣与载沣关系良好,皇室到现在还能被维持下来有他们的功劳,不可轻易得罪。

总之,溥仪整顿内务府的计划以失败告终,此事过后,庄士敦与载沣、王公大臣的关系开始恶化,溥仪与父亲的分歧逐渐增多。

1917年溥仪12岁,这年军阀张勋发动“丁巳复辟”,又将灭亡的清朝短暂的复辟了12天,没过多久军阀段祺瑞组织的“讨逆军”就重新攻进北京,将张勋击败,清朝又一次“灭亡”。

被军阀重新拥立,又被军阀迅速推翻,这件事极大地刺激到了溥仪,让他知道了军阀的厉害与自己的无力。溥仪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有了出国留学摆脱军阀控制的念头。

溥仪出国留学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他还有一个不敢明说的因素在里头:想要摆脱父亲和王公大臣对他的“控制”,想要获得“自由”。

这件事自然遭到了载沣和王公大臣们的集体反对,堂堂大清朝的皇帝,竟然要跑去蛮夷那里留学,这成何体统?溥仪现在是万万不可彻底与自己这最后一批坚定支持者撕破脸的,出国留学的计划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载沣和王公大臣们明白,出国留学的计划定是庄士敦出的主意。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爱国将军”冯玉祥临阵倒戈,率军攻入北京,解散了直系支持的政府,不仅如此,他还用令溥仪感到耻辱的方式,将清皇室撵出了紫荆城。

溥仪就此失去了优待条件,也失去了皇帝的尊号,正式成为了民国的普通公民。被赶出紫荆城后,溥仪在醇王府(北府)避难,又被冯玉祥的军队控制了十多天。

在这期间,溥仪对父亲说:“我要逃去东郊民巷避难,然后再出国。”载沣却反对到:“你逃走了,冯玉祥找我要人的话,我该怎么办?”

溥仪的自传里形容载沣的这句话是“极度令人失望”的,在溥仪看来,父亲只考虑他自己,完全不为我考虑。所以他终于有了彻底摆脱父亲的念头。

在某次进行过周密的计划之后,溥仪与两位师傅:陈宝琛和庄士敦,三人借口去看某栋新买的房子,溜出了醇王府,然后立刻租了一辆马车,赶到了一家德国人开的医院,在当时,西洋人开办的地方,是任何人都不敢进去造次的。

然后经过联络,日本使馆表示愿意接纳溥仪,溥仪就带着自己的随从去了日本使馆,然后辗转再去了天津的日本租界,连民国政府都只能表示:尊重溥仪先生自己的选择。溥仪的父亲就更加无可奈何了,而溥仪就此彻底与父亲分道扬镳,他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也走上了自己选择的错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