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明朝时期的官员是如何看待钱的?国在哭穷国破花钱买命

你真的了解明朝官员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如果说朱元璋是最抠门的皇帝,估计他的那些大臣们都不会反对。

这位皇帝小时候吃的苦多,对于钱有着不一样的见解,认为给官员们少发点薪水,就可以杜绝贪腐现象。但不是每个人都向往朴素的生活,既然明面上没得到足够的薪水,那就只能通过其它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明朝官员对于钱的解读。

其实,崇祯帝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憋屈的皇帝,看着位居万人之上,居然还得求着大臣们捐款。虽然,崇祯很有想法,但不幸的是,此时的天下已经千疮百孔,国库没有钱,发不出军饷,还怎么调兵遣将呢?

后来,军队采用的都是募兵制,而崇祯筹钱的目的就是给守在北京城的士兵发钱。

那么,崇祯真的是一分钱都掏不出吗?

这倒是有人证的,在北京城陷前,赵士锦接到命令去接管工部的节慎库,这属于国库之一。当时,赵士锦在办理交接后,大概是触动太大,后来居然写了两篇文章来感慨自己的经历,其中,就谈到了明朝的“贫穷”。

在《甲申纪事》中,赵士锦详细地描述了国库有多空虚,新库只有“二千三百余金”,老库除却一些衣物外,“只千余金”,不过,这钱已经被人预定了,要去修公主坟。另外,还有两处钱加在一起不足千两,这是为守城准备的。

可见,崇祯最后的家底就剩下了这么一点点,还不如一个地主。而《北归记》中更是直接点明,想不到国家已经彻底没钱了。

其实,看到崇祯筹钱,已经说明他实在是一点办法都有没了,只是明朝的大臣们却一点都不愿意配合。对此,大臣们很有理由:从洪武时代开始,大臣的薪水都是少得可怜,后来也没有怎么加薪,大家怎么会有钱呢?有钱不就成贪官了,于是,这些人一个比一个会装穷。

先来看看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魏藻德,他可是深得崇祯的欣赏,居然才捐了500两。太监王之心是崇祯身边的大红人,捐了1万两......而当时,崇祯并非没有开出条件,只要捐钱直接给官给爵位。不过,都已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心里都明白,第二天谁当皇帝,还真说不准。

然而,真有为了国家愿意倾家荡产的,据记载,有一位老者都60多岁了,毕生积蓄不过400两银子,可是,一听到此事却将银子都捐了。但反过来看看明朝的官员们,不是抠抠唆唆地拿出几十两或者几百两,还到处哭穷,让人真以为这次捐款掏空了他们的家底。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一样需要军饷,这事主要是刘宗敏在抓。

来看看明朝这些没钱的官员是如何应对的:先得说说刘宗敏用的是哪种招式,人家可是明抢,直接将官员们抓到大狱上刑。试想,平日里官员们养尊处优,哪能扛得住这些刑罚。

虽然,魏藻德交出了几万两白银,不过在刘宗敏看来,这么大的官,不可能就这么点钱。于是,刘宗敏让人继续用刑,导致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5天后脑裂而亡。之后,刘宗敏又抓了魏藻德的儿子继续要钱,被拒绝后直接将人给砍了。

再来看看太监王之心,他可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当时,刘宗敏给王之心的指标是30万,他没拿出,确切来说是没凑够数,结果也被夹死了。此外,为了避免皮肉之苦,也有人主动上缴的。陈演就是其中一位,很是痛快地拿出了4万两。

不过,结果并非像他所想的那样,李自成并不相信他们。于是,在离开北京准备攻打吴三桂前,李自成杀掉了一批明朝旧臣,陈演也在其中,此时的他刚从大狱回到家不过4天。

那么,在崇祯一番苦苦的哀求之后,得来的捐款有多少呢?

不过20万。

但是,在李自成的棍棒之下,得来了多少钱呢?

7000多万两。

看来大家都知道,命比钱重要。可是,国家都没了,有谁还能笃定自己的性命一定掌握在自己手中呢?

满清入关后,在随后的南下战役中,更多采用的则是屠城方式来宣告自己对这片土地的主宰。难道这些读了很多年书的官员们就不明白一个道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都不存在了,还用什么来保护臣民?

只是,一个国家不将百姓的利益放于心间,又怎能获取百姓的拥戴?到头来都是各自忙着数自己的钱,在性命受到威胁时,拿钱来买个平安罢了。

那时候,崇祯还想着让他的岳父周奎做个表率,能多筹点钱,将捐款的限额从10万降到了2万。只是,周奎竟然跑到女儿周皇后那里哭穷,拿到了5000两。结果,周奎居然贪了2000两,加上自己的1万,勉强凑了个13000两。

但李自成可是直接抄了周奎的家,据说,现银就有53万两之多。

单看这两件事的对比,就可知明朝的腐败有多可怕,该进国库的银子,半道都拐了弯进了他人的腰包。

薪水低是一个原因,但更多的却是制度的缺陷,整个官僚体系集体沦陷,导致底层百姓苦不堪言,最终,造就了一个奇葩现象。毕竟,没有哪个朝代有如此多的官员投降,而那些不愿意捐钱的人,最后还不得不掏钱买命。

但不幸的是,钱最终也没能救他们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