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诸葛亮称得上的最为完美之人。论聪明才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他可谓是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论为道德品质,身为臣子,他忠心耿耿,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出师表”,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即使是在刘备过世以后,他身为一国丞相,也是不顾自己年老,身兼数职,最后为蜀汉北伐,死在了五丈原。对于这样一个千古名臣,我们几乎无法从中挑出任何毛病。若是硬要鸡蛋里挑骨头,我们也只能说注定灭亡的蜀汉江山,在他培养的两位将领带领之下,加快了灭亡速度。这两位将领便是姜维和诸葛瞻。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姜维,是三国名将姜冏的儿子。在诸葛亮北伐时,被曹军的先锋曹遵猜忌,故意把他扔下,不让他进城。最后姜维在无奈之下,投降诸葛亮。诸葛亮并不因为他是降将而戴上有色眼镜,在马谡在街亭之战兵败之后,姜维在诸葛亮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他被封阳亭侯的时候,才二十七岁,当时的诸葛亮给蒋琬写信还特意说道:“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

在诸葛亮死后,深得他看重的姜维开始主持北伐工作。从延熙元年到景耀六年,姜维北伐魏国十多次,战绩看似不错,却没有占到多大便宜,反而是加快了蜀汉的内耗。当时的曹魏已经统一了北方,产粮最多,人口最多。而蜀汉,偏居西南之地,即便是身在“天府之国”的四川,也无法同曹魏打消耗战。连年征兵,使得蜀汉兵多将弱的局面出现,在赵云等老将死去之后,军中再无能打的将领出现。

后主刘禅投降之时,蜀汉的军队占据总人口三分之一还多。而常年的征兵,又使得国内百姓负担重,粮食吃紧情况严重。正是不断的北伐,让蜀汉无法休养生息,加速灭亡。诸葛瞻,是诸葛亮四十六岁时得的儿子。诸葛亮临终前的《诫子书》就是写给这个诸葛瞻的。尽管这个儿子,诸葛亮也是用心教导的,但虎父也会有犬子。诸葛亮在蜀汉的名气非常大,老百姓们爱屋及乌,把他儿子诸葛瞻也捧上了神坛。

景耀六年,诸葛瞻作为带领众将士防守绵竹。他刚愎自用,不听黄崇赶紧去占领险要关口的建议,坐在城内防守,错失先机,最后被邓艾所杀,绵竹作为都城最后的防线失守。而都城内的刘禅,也只能出城投降,蜀汉直接灭亡。可惜历史不会重来,一切也许就像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时终究难违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