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惠帝继位后轻徭薄赋 最后为什么会英年早逝
刘盈,是汉高祖刘邦的嫡子,公元前195年即位,公元前188年在未央宫郁郁而死,在位8年,逝年24岁。
汉惠帝刘盈即皇帝位后,在相国曹参的协助下,继续推行刘邦的安邦定国方针,轻徭薄赋,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进一步推动了西汉经济的发展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又被称为“清静无为”。有个典故,叫做“萧规曹随”,就是由汉惠帝推行“无为而治”的思想演化来的。
惠帝即位后的第三年,相国萧何死了。汉臣曹参与萧何原是好友,后来因政见不同有些矛盾,但萧何临死前,仍以大局为重,推荐曹参为丞相。
曹参任相国后,推荐和选拔了一批务实而不图虚名的官吏,撤换了那些不干实事而又好生事端的人。
从此,一些具体事务他就不再过问,整天在家喝酒、闲聊,公卿大臣们来找他商量政事,他总以话岔开,待之以酒,使其醺醺而去了事。
惠帝帝见相国整天不理政务,心里很不踏实,就让曹参的儿子去问。
他的儿子说:“您是相国,总不理政务,怎么安天下?”
曹参怒骂道:“你懂得什么?国家大事是用得着你多嘴的吗?”
惠帝知道后,更加纳闷,便直接把曹参找来亲自询问。
曹参急忙恭恭敬敬地脱下帽子说:“请问陛下,您和先帝相比,谁更英明?”
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比?”
曹参又说:“我与萧相国比,您看哪个贤明?”
惠帝笑着说:“卿似乎也比不上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说的很对!既然你比不上先帝,我又比不上萧相国,先帝和萧相国安了天下,又制定和完备了一套法令政策,我们只要认真遵守,继续推行不就很好了吗?”
惠帝听后,称赞道:“很好!”
曹参为什么要建议惠帝这么办呢?原来,曹参出任惠帝相国之前,曾在齐国任丞相。
当时,他曾与许多有识之士探讨治国安邦的道理,但各有所见,互不相同,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
后来,他拜盖公为师。盖公集历史之经验,给他讲了一套“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的道理。其意思是说,当政者只有简政安民,国家才会安定。
这种思想就叫“清静无为”,或称“无为而治”。
据说这话出于黄帝和老子的经书,故又称为“黄老思想”。
曹参是个有深谋远虑的大臣,他建议惠帝推行“无为而治”的思想,正是适应了经过秦朝暴政和多年战乱之后。
人民群众渴望过安定生活的需要,所以受到了惠帝的赞赏。
与民休息
惠帝根据曹参无为而治的思想,继续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他奖励人口增殖与土地开垦,规定民女15岁至30岁如再不出嫁,就要被罚款。
减轻人民群众的徭役,两次修筑长城,每次只征发十四五万人,每人每次不超过30天。
进一步减轻赋税,他把刘邦时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给国内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惠帝继续推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
惠帝时,北方匈奴又逐渐强盛起来,领袖冒顿派使臣致书调戏吕后,语言亵渎。吕后看了大怒,要杀掉来使,出兵征讨。
惠帝及大臣季布为避免战争,说服吕后,顾全大局,忍受污辱,并以盛宴款待来使。
走时,惠帝还送给冒顿一位宗室公主,赠送许多礼物,使冒顿深受感动,回赠了许多马匹,主动与汉朝和好,安定了边境。
惠帝之死
据史书记载,惠帝是一个不喜权术、讲究实在的皇帝,并以此赢得了大臣们的敬重,但是,他性格比较软弱,因而吕后得以专权。
刘邦在世的时候,因为太子刘盈的性格懦弱,并不喜欢,而喜欢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再加上戚夫人在刘邦面前日夜啼泣,老是念叨立赵王为太子。
因此刘邦慢慢就动了心,也想废盈立赵,但在吕后和大臣们的一致反对下,没有办成。从此,吕后和戚夫人便结下了怨恨。
刘邦死后,吕后就下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并派人召见赵王,使者去了三次,没有召来。
赵相建平侯周昌告诉使者说:“高祖把赵王托付给臣,现在赵王还年少,我听说太后怒恨戚夫人,想要召回赵王,然后把他们一起杀掉,因此我不敢让赵王去,况且赵王正在生病,也无法奉召前往。”
吕后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派人先把周昌召到长安,然后又派人去召赵王。
这次,赵王来了。
在赵王还没有到京城之前,这事却被以仁慈称道的惠帝知道了,非常恼怒母后之为,于是,他亲自迎接到灞上。
回到宫中后,他与赵王吃、住在一起,使太后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公元前194年2月的一天早晨,惠帝出去打猎,赵王因年纪小还没起床。太后知道后,就派人送去下了毒药的酒。
等惠帝回来,赵王已被毒死。
不久,太后又斩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用火烧聋她的耳朵,并给她吃哑药,使她讲不出话来,然后把她扔在厕所里,称为“人猪”。
几天之后,吕后让人召惠帝去看“人猪”,当惠帝知道“人猪”就是戚夫人时,便放声大哭,一病不起,并派人去对吕后说:“这真不是人干的事情。母后如此为人处事,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实在无法治理国家。”
从此,惠帝便不理朝政,终日饮酒淫乐,心情郁郁,久病不愈。
于公元前188年8月病死在未央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