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时赵国如果用廉颇,会不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长平之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知秀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长平之战中,秦军本就是带着怒气作战的。
赵国拿了它不该拿的东西,公元前262年,白起率军攻陷 韩 野王城,切断了上党郡与其国都新郑的联系。
上党郡守冯亭与部下合谋,想把兵祸转移给赵国,就派人送信给赵王说:“上党百姓都不待见秦国,又仰慕您的德行,所以都想要归属于赵国。”
秦国从公元前264年开始,就已经在实施吞并上党的计划了,这两年中,秦国发动了两场战争,就是为了逐步断绝上党与新郑的联系。现在野王已被攻克,秦国人自以为上党已经是囊中之物。
冯亭的书信到了赵王(赵孝成王)那里,赵王对此事犹豫不决,不知该收还是不该收,但是他从心底里无法舍弃对于上党的贪念。
他先是向平阳君过问此事,平阳君说:“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吃不得!别人无缘无故送来的好处贪不得!”
赵王心里却是一点b数也没有,他反驳道:“别人是爱慕我高尚的德行才要投奔,这怎么能算是无缘无故的好处呢?”
当时在赵国显贵的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坚决支持赵王对上党的贪念,有了这个被天下称颂的“贤才”的支持,赵王心里有底多了,就接纳了上党,派平原君去上党安抚百姓,宣赵王“恩德”。
上党就落入了赵国的手里。
然而秦国苦心费力了两三年,才让上党成为孤岛,自以为指日可得,现在赵国却不费半点力气夺走了自己的战利品,秦国怎会心甘情愿?
秦国的怒火
不管上党属于哪国,秦国自然都要继续围攻的,公元前260年,秦将王龁(hé)经过一年的围攻,攻陷了上党。上党郡的百姓都逃往赵国,赵王派廉颇率军前去保护百姓。
上党到手了,秦国的目的已经达到,但这种”达到“是费了比原定计划高好几倍代价的。秦国自然是有满腔不可平息的怒火,于是王龁继续带兵前进,要攻打赵国。
偷鸡不成蚀把米,赵国不仅没能得到本就不该属于它的上党郡,还因为自己的贪念招来了兵祸。
秦军与赵军多次交战,赵军节节溃败,到最后,廉颇干脆就当了个缩头乌龟,坚决避战,牵扯秦军。这种做法虽然是目前最保守、最好的了,但也无法避免赵军多次遭到重创,更无法避免损失惨重的战况。
在此时,赵军失败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前线的失败,招来了赵王的怒火,这个刚即位不久的国王,并不能完全了解廉颇的才干和个性(廉颇算不上第一梯队的将领,但他保守、稳重的用兵方式是别人没有的)。
赵王多次写信责备廉颇,因为他想起几年前,马服君赵奢曾在阏与大破秦军。在赵王看来,赵军是不输秦军的,前线的溃败都是该怪罪到廉颇“愚蠢、懦弱”的用兵方式。
此时秦国又派间谍潜入赵国,宣言:“赵国若起用赵奢之子赵括,必能扭转败局。”
于是赵王信以为真,罢免廉颇,让赵括取代了他的位置。
(这一段的事发生在赵王更用赵括之前,为了前一段叙述的连贯性,故将这一段放在后面。)
廉颇节节败退的时候,赵王已经是诚惶诚恐了,在更用赵括决定要与秦军决一死战之前,赵王是想过与秦国和解的。
如何和解?赵王选择与秦国联姻,为了表示敬意,赵王派贵臣郑硃去秦国缔结亲事。
大臣虞卿劝谏说:“应该在派郑硃去秦国的同时,派使者带上大量的财宝去楚、魏两国,两国君主若是收下财宝。秦国知道后必定怀疑天下已经缔结了合纵,到时必定畏惧诸侯会派兵救赵,就会答应联姻之事,与我们停战。”
你说这个建议多好啊!秦国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怕六国合纵。谈和的同时给秦国施加压力和威胁,成功的几率必然要大很多。但赵王偏不接受如此好的建议。为何不接受,我费尽老细胞都想不明白。
是他身为堂堂的万乘之主,舍不得那点金银财宝?还是说赵王愚蠢、天真到以为:结亲家是喜事,怎能威胁别人呢?我怀着一颗精诚之心,定能感动秦王,让他接受联姻。
诸侯听说秦国攻陷上党,纷纷“真情实意”地派使者赶来祝贺,天下诸侯的使者都聚集在咸阳。而秦王还真接受了联姻,每次的宴会,都要与各国使者说:“秦、赵已经联姻,正在商议停战,战事马上就要结束!”
各国都以为两国即将停战,谁还会派兵救赵呢?所以赵国在经历这种危难之时,与他绑在一条绳上的五国一直坐视不理。
然后赵王得意洋洋地找来虞卿对他炫耀到:“你说秦国不会接受联姻,现在呢?”虞卿表示:等着瞧吧!
结果呢,秦国迟迟不退兵,赵王无可奈何,只得换能“创造奇迹”的赵括担任主帅,而赵括在长平损失了45万军队。赵国此战基本上损失了所有的青壮年男子,彻底失去了与秦国对抗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国王在国内里指点江山,表演自己的“高超的政治艺术”,将领、大臣们到底要做到何种地步,才能挽回国家衰亡的势头呢?
恐怕你招来姜子牙、孙武、吴起、乐毅都没用,别人听几句谗言就把你换下去了,你还想拯救赵国?
本文当然不是要给赵括洗白,有这样一个国王,赵军的惨败是必然的。但是如果能换上廉颇,赵军虽然还是会败,但绝对能挽回一点颜面,长平之战不至于被取笑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