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清在成为皇后以后,命运迎来了怎样的转折?

大家好,这里是知秀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谢道清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话说,靖康之难发生后,南宋与金国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所以南方的经济在短暂的和平中急速复苏,富庶的江南甚至使国家财政状况更胜往昔。不过,在浮华的背后,宋王朝内部的弊端依旧存在,所以这短暂的繁荣仅为大宋国祚回光返照的表征罢了。

故事发生在台州城东门外通灵江的水菜桥上。

这条通灵河清澈见底,河中尽是些被滋养得肥壮的鱼虾蟹。每天住在附近的妇女姑娘们都会云集河滩,在这里浣衣捕鱼、洗菜淘米。故而,这个联通河滨两岸的石桥被当地人叫做洗菜桥,亦作水菜桥。

虽说通灵河畔人来人往,不过,在这水菜桥附近居住的老百姓,大多不是台州的原住民,而是从北方迁居而来的流亡百姓。放到现在来看,这些人就是因战乱迁过来住在棚户区里的流民。在当时,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朝廷也没法加以管制。毕竟,北方的土地已沦陷,总得让老百姓有个归处不是。

乱世之中,台州的一亩三分地给了这些无家可归之人一个容身之处,来自北方的百姓在这片乐土上享受着难得的恬静时光。

石桥附近,有一户姓谢的人家,这家的男主人是个勤勉的农夫。原本在北方种地的他,因战乱失去了耕地。为了谋求生计,老谢用铁肩膀挑着一副扁担来到台州城,从此便往返于台州与乡镇之间,靠贩售蔬果杂物赚点小钱养家糊口。老谢和他的夫人膝下无子,因堂兄夫妇因瘟疫相继离世,所以便将侄女过继到家里,当成亲闺女来抚养。

说起老谢家的家世背景,那可是大有来头。

坊间传言,老谢家的祖上正是宋宁宗朝的宰相谢琛甫。由此看来,谢氏是实打实的名门望族。然而,不知何故老谢家这一支落魄如斯,所以谢家与谢琛甫之间的渊源已不可考。

谢家过继来的闺女,有个颇具男性化的名字,叫谢道清。这个女孩自幼聪明伶俐,深得谢家夫妇喜爱。当时石桥旁边住着一位读书人,是个典型的酸腐文人,靠教附近的小孩识文断字换点粮食度日。这腐儒的老婆原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因为爱上了没有什么前途的穷酸秀才,与他私奔出逃,所以遭到了娘家人的嫌弃。自秀才娘子过门以后,便与娘家人断了往来,不再联系。

秀才娘子本是大户人家的闺秀,所以不但能识文断字,还懂得女工刺绣。年幼的谢道清无事可做,每天都去秀才家中玩耍,与秀才的娘子做伴。秀才的娘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全靠这个小娃娃解闷,所以便将一身本事倾囊相授。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没过多久谢道清的肚子里就积累了一些墨水,女工刺绣的能耐也学得精通。当时的谢道清,拥有过目不忘的天赋,所以每次“老师”教给她一些文章诗词,她总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倒背如流。

谢道清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出口成章,还时常与当地的士人对对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神童。只可惜谢家虽不至家徒四壁,但也没有什么本钱,生活过得紧紧巴巴,所以年纪轻轻的谢道清不得不帮家里做些体力活。当时谢道清的父亲(叔父)从乡间收些粮食来家里,一家人便用石磨将粮食打磨成粉。

谢道清是个柔弱的小姑娘,通常父母不会让她做太重的活计,所以便将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交托给她。不过一有时间,谢道清仍会来到秀才家中,与秀才娘子做伴,学些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原本,谢道清的日子就要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下去,将来找户好人家嫁做人妇,像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样了此一生。谁知在她十六岁那一年,灾难突然降临。

这年,谢道清的身上长了一块疮疤,起初疮疤长在手指头上,她权当这是冻疮浑然没在意。谁知日子一长,手指上的恶疮蔓延到手掌、胳膊上,没到半年就长遍了全身,连俊俏的脸蛋也没能幸免。一时之间,一个娇滴滴的大姑娘成了人见人躲得丑八怪,以至于,谢道清每天不再出门,躲在闺房里偷偷抹眼泪。

在谢道清还没有生病时,每天来提亲的媒人踏破了门槛。谁知谢道清长了恶疮之后,谢家变得门庭冷落。外人经过大门口时,还要指着里面说三道四。谢道清每天愁容满面,爹妈又拿不出钱来请大夫,所以她的病就只能这样拖下去,后来,谢老爹找人问了偏方,上山采了一些清凉解毒的草药为女儿治病,谁知草药非但不能除去疮疤,还让谢道韫的皮肤变得青一块紫一块,更加骇人。

整个村子里,除了谢家的老两口之外,就只有秀才夫妇不怕谢道韫,经常买些清热解毒的汤药来探望她。秀才是个神经大条的人,他并不在意夫人与饱受冷眼的谢道清接触。听娘子说这可怜的小女孩在豆蔻年华患上皮肤病,觉得其中必有因果所在。于是他也经常拿些钱资助谢家,让这倒霉的一家三口能勉强度日。

时间过了三年,谢道清逐渐从远近闻名的小神童,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恶病女。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让这个未经世事的小女孩看透了人心。久而久之,她习惯了世人冷眼,终于不再躲在屋子里。

这天,谢道清起了个大早,拎着昨天父亲带回来的蔬菜来到小河边准备洗菜,因为她的手掌臃肿,生怕其他人见到了厌烦,所以便将整个手臂都浸到河水里,生怕被人瞧见了自己的恶疮。偏偏这时石桥上有个路人经过,他见桥下的姑娘洗菜时把手都浸到水里,十分奇怪。

但见河水波光粼粼,水中映衬出姑娘的身段和脸庞,恍然间仿佛看到一位倩倩丽影的俏佳人。于是,这人便开口问道:“姑娘为什么不把手露出来?”

谢道清连忙侧过头去,生怕被人瞧见了自己的丑脸。出于礼貌,她对那人的问话作了回答:“客官有所不知,奴家之所以不露出手来,是有典故的。”

桥上那人听罢,啧啧称奇,问道:“一个姑娘家的,又有什么典故?”谢道清幽幽说道:“真龙不露爪,露爪非真龙!”语毕,便拎着洗好的菜,快步回家了。

桥上没事找事的人是何许人也?

此人正是东宫的幕宾,奉太子之命来到台州选妃的钦差。这人对选妃的套路心知肚明,一旦大张旗鼓地通知地方官进行选妃,那么,地方官一定会拿着鸡毛当令箭,做出些假公济私的勾当,搞得民间鸡犬不宁,甚至那些家中有漂亮闺女的人家都会遭到敲诈勒索。若是如此,那么,他便很难找到令太子中意的姑娘,误了差事。

给太子选妃可是一项有前途的工作,千万不能搞砸。所以,钦差来到台州以后,非但没有告知地方官,还对京城选妃一事进行辟谣,让整个台州的舆论平静如常。

这位与谢道清搭话的钦差,名叫杨俊来,乡试举人出身,一直在替太子卖命。他主动大包大揽,承担下为太子选妃的任务。杨俊来是个深谙民情的人才,所以他安排一众副手穿着青衣小帽,扮成碎催四处明察暗访。

在此期间,一行人还来到了国清寺,在佛祖面前进行祈祷,求了一支上上签,签词正是:

问津桃源上天台,谢女咏絮灵水边;道是琼台夜月凉,清辉不露霓裳仙。寻人至,婚姻吉,财源进,鸿运来。

这种签词无异于打油诗,着实令人费解。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上天指引他们“上天台”,也就是去台州碰碰运气。而那句“谢女咏絮灵水边”,说的就是一行人会在水边遇见中意的女子。

果不其然,杨俊来登上石桥后,果然在河边看到了遮遮掩掩的谢家女,于是便有了先前的问话。想到国清寺中看到的签语,杨俊来意识到桥下的女子正是自己要找的人。杨钦差望着姑娘离去的背影,默默地记下了她的家门,琢磨着该如何登门拜访。

谁都没想到,正是国清寺的这则上上签,以及杨俊来与谢道清的这次碰面,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刚刚登基的宋理宗一眼便相中了水菜桥边的洗菜姑娘,从这以后谢道清的名字便与大宋王朝的命运牢牢绑定。这位传奇女子,成了历史上下场最惨的太皇太后。

后世有算命先生掐算,“谢道清”这个名字与“逃清”谐音,所以这个名字背后的含义正是逃了个干干净净,一毫不留。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一代丑女谢道清,本是个遍体恶疮的贫女,以她的资质,是如何通过层层采选,成为皇后的呢?在成为皇后以后,谢道清的命运又迎来了怎样的转折?

书接上回,杨俊来在河边遇上了签语里提到的谢家女,便认定此女便是此行的目标。不过,若冒然闯进姑娘家里,未免有惊扰百姓之嫌,所以杨俊来便开始琢磨该如何接近谢家。

杨俊来蓦然想到,自己在东门外水菜桥边有个同窗好友,叫王仁瑜。听说这小子连年不中,拐了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当老婆,在圈子里落了个“文人无行”的臭名,始终不得发迹。于是乎,便打算来到王仁瑜家拜访:

一是见见这位久未谋面的老朋友。

二是打听打听谢家女的情况。

经人引荐,杨俊来找上王家,还没见到自己的老同学,但见一美妇推门而出,想来这就是王仁瑜拐来的那名大家闺秀。杨俊来仔细端详着眼前的美妇,只觉得此女颇有灵气,虽然没有施粉黛,却满面春光,就像盛放的牡丹花一样。

随即,杨俊来将自己的使命和在国清寺中求得的签告知王氏夫妇,夫妻俩听罢,冰雪聪明的屈三春恍然大悟:“那谢家小姐的怪病不痛不痒,妾身觉得她本天生丽质,这就是上天的安排罢。老天爷不想让她的美貌被凡俗之人染指,所以才让她身患怪病。此女乃是应运而生或应劫而生的天女,若非如此像谢姑娘这样的天纵奇才,早就成为别人的娘子了。今天听杨伯伯说国清寺的事,看来谢姑娘竟是太子妃之命。至于她生于天地间是应劫还是应运,那就不是我等能知晓的了。”

王秀才闻言,立即想到自己的仕途,于是,便对好友说道:“书兄成人之美,若能以此事让我们夫妇借谢姑娘的光,让我求得个前途就好了,还望书兄多多提携。”说罢,便将自己夫妇与谢家的渊源和盘托出。

杨俊来一听,莞尔道:“原来嫂嫂竟是不世出的国母之师!小弟在此先行为贤伉俪道贺了。”

就这样,杨俊来在王家夫妇的引荐下,找到了谢道清,并将谢道清连同九个台州秀女一并送进宫中。

就在这个当口,宋宁宗已然驾崩,宋理宗登基了。

所以杨俊来的使命已从选太子妃变成了选皇后。

只不过,杨俊来一行中的其他秀女都得到了台州知府认可,唯独这个谢道清不但出身贫贱,还有一身怪病缠身,知府唯恐会被上头怪罪。

杨俊来再三打包票,说自己会承担一切后果,并举荐由东乡才女屈氏(屈三春)护送,知府这才勉强同意让屈氏坐上兰布小轿陪同,等到了京城再由宫里人定夺。

秀女们聚集在衙门的后厅上,进行演礼。因为谢道清的特殊性,所以她并不由宫人教导,而是由屈三春亲自调教。在送审名单中,谢道清的名字写在最后。

屈三春夫妇与杨俊来有言在先,倘若此女没有办法通过采选,说明她不是应运而生的,届时便报个病重,将其送回台州让她与父母安度晚年。

五天的演礼完毕后,便是上京的日子了。

秀女们穿上锦绣华服,由宫里年老的嬷嬷们领着,在贡院门前登上轿子。秀女的家人们嚎哭着相送,这些小轿子里的姑娘们无人敢打开轿帘,生怕届时忍受不了这番生离死别。谢道清虽然思念父母,但她心知自己若能通过采选,老两口便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后半生,所以她虽然有点悲伤,却没到哭天抢地的程度。

奇怪的事便发生在一行人上京的过程中。

谢道清出身贫贱,从小到大从来没吃过什么山珍海味,这些日子一众秀女刚刚与家人分别,终日哭哭啼啼茶饭不思,唯独谢道清的胃口不错。谢道清的父母本就是她的叔婶,两人觉得侄女进京采选是一条出路,所以便宽慰她不必记挂家中。知府送来的彩礼,已足够谢家老两口安安稳稳地过完余生,想到此处,谢道清愈发心情舒畅。

一路上,谢道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可常年不食油水的她吃了这么多的山珍海味,肚子难免闹革命。秀女们的轿子来到狸猫岭时,谢道清的肚子便开始叫唤,于是屈氏便陪着她在路边草丛里解手。一连多日,谢道清上吐下泻,折腾得天昏地暗。不过说来也怪,在这次闹肚子之后,谢道清身体里的怪毒竟随之倾泻而出。

甚至于,等到轿子来到国清寺时,谢道清只觉得浑身奇痒无比。她伸手一摸身上的结痂,发现疮痂像瓦片一样刷刷地掉了下来,露出如婴儿一样柔嫩的肌肤,吹弹可破。屈氏见状,心知奇迹已经出现。她也不点破,只是告诉谢姑娘稍安勿躁,让她用布片包住头,以防过早露出真容失去这一手底牌。

因为此事只有两女知晓,所以杨俊来和王秀才都被蒙在鼓里,他们都没察觉到轿子里的小姑娘已麻雀变凤凰。当一行人投宿驿站时,屈氏才将这件事告知丈夫。两人一合计,请求杨俊来安排谢姑娘独自住在客店里,准备给宫里人一个惊喜。

杨俊来与王仁瑜夫妇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这对夫妇绝不是无的放矢之人,此举定有深意,于是,便准许他们带着谢道清住在私人客店里。

这天晚上屈氏外出,归来时带回大量沉香、冰片、檀香、人参,熬成汤药,帮谢道清沐浴。谢道清只觉得浑身奇痒无比,又不敢挠。在经药汤清洗之后,身子由痒变得舒泰,飘飘欲仙。洗完澡过后,屈氏又拿来一套特制的凤冠霞帔,让谢道清换上。

谢道清将衣装换好后,便坐在镜子前等着屈氏替她梳妆。谁知她刚刚坐下来,但见镜子里出现一天仙般的人儿,立即矢口叫道:“这镜中人是谁?难道是天仙不成?”

屈氏微笑着拍着小姑娘的肩膀对她说道:“道清,莫要迷失本性,这就是你自己呀!恭喜你已脱胎换骨,回归本来面目。你就是上天派下来的国母娘娘啊!”

说罢,屈氏还不忘叮嘱道:“此行是吉是凶,全在你一念之间。孽由心生,喜亦是心生,成则应运,败则应劫,你一定要好自为之啊!”

屈三春夫妇与杨俊来设计了一台大戏,准备给宋理宗一个莫大的惊喜。那么,谢道清能否顺利地通过采选,她进宫以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她的存在究竟是应运还是应劫呢?

秀女们来到京城以后,一众民女齐聚光明殿,由总管太监进行初验。那些被淘汰下来的秀女,便要沦为普通的宫娥,成为后宫中最贫贱的下等人。

通过了第一道考验的秀女,便要迎来太妃的筛选。此时的谢道清早已不是当年的丑女,脱胎换骨的她加上一身娟秀的气质,顺利地通过了前两轮选拔,等待皇太后的三选。

经过一整天的比试,谢道清与其她五个姑娘通过了选拔,即将成为有名分的正妻,有资格入太庙。只不过,究竟这五个美妃谁能成为一国之母,还得看皇帝的钦点。

所以说,真正改变了谢道清命运的,还是这采选的第四轮。

这天,皇帝来到五名妃子面前,钦点皇后。包括谢道清在内的未来后妃,她们的身边都有一位随驾的教习,就像谢道清身边的屈氏一样。她们用尽浑身解数,将自己支持的姑娘们打扮得光彩照人,谁都想摘取皇后的桂冠。可以说,这才是采选中最惊心动魄的环节。

这五名未来后妃中,有四位是家世背景显赫的大家闺绣。她们所穿着的,无不是绫罗绸缎,名贵的珠宝戴满全身,珠光宝气。反观谢道清,虽然她在采选前几轮按照屈氏的安排穿着凤冠霞帔,可到了这最关键的一轮却一改风格,以素面朝天宽衣广袖的形象出现在皇帝面前。

太后与宋理宗到来时,四名大家闺绣纷纷伸着头翘首以待,竭尽所能将一身珠光宝气展露出来,宋理宗经过她们身边时,险些被一阵浓香味熏晕了。这五名美人中,唯独谢道清表现得恰到好处,端庄稳重,凭借天生丽质脱颖而出。

宋理宗见其余四名美人生怕自己的优点无法展现,每个人都将整条玉臂暴露出来,偏偏谢道清将胳膊掩盖在袖子里,十分奇怪。他来到谢道清身边,闻着她身上沁人心脾的幽香,凑在她耳边说道:“卿卿为何不舒指?”想要看看谢道清的玉臂。

谢道清却幽幽地说道:“还不到时候。”

宋理宗更加诧异,问道:“那何时才肯出手?”

谢道清庄重地说道:“见龙伸手。”

宋理宗心知,所谓“见龙伸手”,说的就是由他来亲自展袖验看。

他倒没怪罪这名女子失礼,真的拉起谢道清的胳膊,翻开袖口看她的玉手。只见那一双手就像是白壁一样,握上去犹若无骨。

宋理宗不自觉地在谢道清的手上摸来摸去,一边摸一边说道:“好一双玉臂!”

谢道清接下来的回答,改变了她的命运:“妾手与皇上合手共扶社稷!”一句话,直接决定了这场采选的结局。

自此,谢道清与宋理宗共结连理,一帝一后,再无人能更改了。

册立了皇后,皇宫里随即热闹起来,一片张灯结彩的场面。虽说宋理宗时期国土已沦丧过半,但皇帝的大婚典礼依旧马虎不得,宋理宗高兴得大赦天下,让黎民苍生与国同乐。

谢道清感念杨俊来的恩惠,于是请奏陛下,为杨俊来谋了福建省总督的职务。毕竟,若无此人栽培,自己这辈子将默默无闻,沦为民妇。至于王仁瑜两口子,谢道清更是亲自拜谢,并向宋理宗引荐了王仁瑜。宋理宗见王仁瑜的确有些门道,于是便打算安排他担任左都御史。

不过,就在这个当口,屈三春却看出了朝廷内部的动荡。此时朝政昏腐,奸佞当道,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且宋理宗虽宽厚,却没有什么治国的本事,醉心于享乐不思进取,这时入仕绝不是什么好的选择。于是,屈氏劝说丈夫辞去职务,奏疏宋理宗远放外任。

实际上,屈三春之所以劝丈夫离开是非之地,亦是因为谢道清。

谢道清虽然有国母之命,但屈氏却无法在她的身上看到贤内助的气度,此女定然没有办法帮助丈夫重振朝纲。所以想来国清寺中的签语并非应运,而是应劫。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留在京城无疑风险太高,倒不如远离京城求个安稳。

后世有人认为,没能将屈三春这位才女留在皇宫里,绝对是南宋王朝的一大损失,也是谢道清之失误。倘若,能让自己的老师成为后宫赞议,将来屈三春便可指导她履行国母的职责,不至于庸碌无为。

宋理宗是个不折不扣的无为之君,生平鲜有什么励精图治之举。他之所以相中谢道清,并不是觉得此女贤惠,而是被她的美色所吸引。在外廷方面,宋理宗亦不懂得贤臣的重要性,以至于,奸佞当道祸乱朝纲。

谢道清与宋理宗之间的婚后生活如何,史料中并无记载。不过从宋理宗贪图享乐并好色这一点来看,谢道韫多半与历史上的其他皇后一样,在婚后不久便失去了荣宠。谢道清在坤宁宫中平平淡淡地过了四十年,虽然为宋理宗诞下太子,但她却因能力不足始终没能取得权力。

谢道清的降临,究竟是应运还是应劫呢?

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当时上天给了谢道清一个选择。在儿子八岁那年,谢道清便成了皇太后,垂帘听政。不过此时的大宋江山已经堕落到无以拯救的地步,即便谢道清是应运的皇后,此时单凭她一个人的力量也无法改写局势了。

宋恭帝德祐二年,元军攻破临安府。已是太后的谢道清与宋恭帝皆成了蒙古人的阶下囚。没过多久,元世祖忽必烈的诏书传来,召南宋太后、皇帝前往元大都拜见忽必烈。伯颜赍宣读圣旨时,赦免了小皇帝的死罪,并要求谢道韫与幼帝跪谢隆恩。

在此期间,谢道韫没有表现出任何风骨气度,她责令宋恭帝道:“承蒙天子恩德,饶了你一条命,还不赶快谢主隆恩?”六神无主的宋恭帝,只能在谢道韫的搀扶下行了三跪九叩之礼。这一跪,跪丢了大宋王朝的所有气节,一时间在场的宋朝遗室哭声一片。

实际上,在崖山事件之前发生的这一跪,已经宣告宋朝的山河支离破碎了。

后世史家评价,谢道清不论如何都不该命令幼帝向元帝跪拜,仅用作揖之礼即可表示谢恩,又能维持一个大国之君的气度。这样做虽然对大宋国祚的影响不大,却能给老百姓不屈不挠的意志。只有统治者不甘于亡国,臣民才能充满信心地站在抗元的最前线。

然而,皇帝已经弯下膝盖,老百姓又能作何选择?难怪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率众不断反击,但却还是失败了。因为自宋恭帝这一跪开始,大宋的国威就已彻底沦丧。陆秀夫扶持七岁的小皇帝逃亡至天涯海角,只不过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垂死挣扎罢了。

谢道清与宋恭帝被送到了元大都,成为忽必烈的阶下囚。忽必烈深知谢道清的政治地位,是以给了她“寿春郡夫人”的名号,将她安排在深宫之中软禁起来。虽然,谢道清有寿春郡夫人的虚名,但她的余生却时刻在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谢道清晚年境遇如何,我们无从知晓,但从随行的四个南朝宫女的下场中我们便能管中窥豹。朱静芬、刘紫茵两名宫女不堪受辱,相继在皇宫中上吊,二女分别留下了《绝命诗》:

既不辱国,幸免辱身,世食宋禄,羞为北臣;妾辈之死,守于一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

——朱静芬临死前在自己的衣襟上题词

宋女凌辱洗铅华,千里跋涉不见家。名建高标应自赏,愿辞红粉到天涯。

——刘紫茵临死前在自己的衣襟上题词

或许是遭遇了宫女自缢事件,谢太后彻底心灰意冷。她奏疏忽必烈,请求落发为尼,从此常伴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至于失去了一切的宋恭帝,他亦追随了谢太后的步伐,在谢道韫出家以后,这名幼帝也削发为僧。等到他十九岁那年,忽必烈允许他前往吐蕃修习佛法,在萨迦大寺修行。

赵显这位前朝皇帝,虽然每日吃斋念佛,可心里想的却仍是沦丧的大好河山。某次,他听闻林和靖梅妻鹤子之清高,感念至深,以此为题写了一首诗《在燕京作》: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这首诗被送到忽必烈面前时,他发现这位前朝皇帝竟然仍不死心,分明是想要策动天下黎民反元。于是乎,元世祖当即下令赐死了赵显。

大宋正统自此而止,时间的年轮碾过南宋,正式步入元代。

从南宋末代皇后谢道清的故事里,我们虽然能看到一段生动的“上位传奇”,但亦可发现此女并无能力拯救倾颓的大宋社稷。

史书对谢道清的晚节颇多微词,使太皇太后谢道清背负了亡国辱主的罪名。可以说,大宋的灭亡,有着许多深刻的原因,大厦倾覆,绝不是一个女人就可以力挽狂澜的。至于她的苟且偷生,我们现时代的人也不会苛责于她,不能把她与文天祥等量齐观,她毕竟是一个弱女子,而且还带着幼小的孙儿。

在笔者看来,谢道清只是个受命运摆布的可怜女人罢了,后世史家亦没必要将南宋覆灭的罪责强加到她的身上。至于挟幼帝跪拜元世祖一事,实乃常情,亦不可怪罪到谢道清头上。所谓应运应劫的签语,不过是封建迷信。值此乱世,连南宋的大老爷们都无法拯救江山社稷,时人又何必将希望寄托在一介女流谢道清身上呢?

至元二十年(1283年),谢道清去世,享年73岁。归葬于家乡,墓葬邻近其父亲的陵室。

羯鼓喧吴越,伤心国破时。雨阑花洒泪,烟苑柳颦眉。事去千年速,愁来一死迟。旧臣相吊后,寒月堕燕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