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在晋阳起兵之后,李世民的表现怎么样?

公元617年,李渊率军三万誓师,正式起兵。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599年,李世民出生于陕西省武功县。当时正是隋文帝在位期间,隋朝正处于最强盛的时期。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刚刚在长安得到任命,要前往陕西凤翔担任刺史。

离开长安的同时,李渊的夫人窦氏,已经身怀六甲。李渊本想等窦氏生产之后,再前往凤翔赴任。奈何算算时间,如果留在长安的话,会误了到任的时间,所以李渊只能带着家眷上路,希望到了凤翔那边之后,再生孩子。

不过,生孩子这种事情,肯定不是李渊一个男人能说了算的。一家人刚刚走到武功县的时候,窦夫人便有了要产子的迹象。所以李渊只能暂时在武功县落脚,决定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好在李家世代显赫,在武功县也有产业,于是李渊便带着家眷住到了李家在武功县的别院。

入住别院之后,窦氏顺利产下一子。

不过,据史书记载,就在窦氏生下这个孩子的同时,李家的武功别院外,忽然来了两条龙,在门外逛游了三天才离去,吓得李家人三天没敢出门。

这事现在读起来,当然会觉得比较扯,觉得肯定是封建迷信要不得。但在史书上,确实就是这么记载的。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当时李家门外恰好路过两条蛇,然后在李家门口多待了两天。反正那会儿陕西地区的自然环境不错,偶尔来两条蛇好像也很正常。

这个孩子出生之后,李渊当时给他取了个什么名字,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史书上确实没记载。不过,三年之后,就在李渊即将结束自己的刺史任期,准备返回长安接受新的任命时,李渊府上忽然来了个书生,说自己会看相。

这个书生看到李渊之后,评价李渊为‘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而等到他看到那个孩子之后,给出的评价则更高。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听到这个评价之后,李渊觉得倒是不错,所以决定给这个孩子改个名字。既然‘济世安民’,那就叫你李世民吧!

李世民的名字,由此而来。

此后的几年里,李世民跟着老爹,辗转陕西陇县、河南荥阳、山西静乐县等地任职。所以,李世民童年时期,已经跟着老爹辗转大江南北,见过了很多的世面。在李世民13岁那年,李渊返回长安任职,李世民也跟着返回了长安。

在长安又生活了两年之后,李渊决定,给李世民完婚。早在几年之前,李渊就和跟自己交好的长孙晟约定,给李世民和长孙晟的幼女定下了婚约。长孙家也是世家大族,尤其是长孙晟,更是隋朝的名将。只不过在双方定下婚约之后不久,长孙晟就去世了。不过李渊倒是没因此悔婚,到了李世民15岁这一年,李渊大张旗鼓地去上门提亲,让李世民与长孙氏完婚。

这一年,李世民15岁,长孙氏12岁。

此后的几十年当中,两人一直伉俪情深,携手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哪怕后宫佳丽无数,长孙氏依然是他的挚爱,一生都不曾改变。

当然,这事儿要放到现代的话,那就不是什么浪漫爱情故事,而是一桩刑事案件了。因为以他们俩结婚时候的年龄来算,这桩婚事其实算童婚。只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岁数结婚就很正常了。

就在李世民结婚之后不久,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终将彻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这件事,就是隋炀帝征讨高句丽。

在此之前,隋炀帝其实已经打过一次高句丽。可惜那次征讨,最后以隋朝惨败而告终。然而隋炀帝这个人,特别喜欢坚持。既然第一次没打垮高句丽,那就再打一次好了。所以在这一年,隋炀帝再次征调全国兵力,北上和高句丽开战。

而当时身在长安的李渊,也被隋炀帝征调,去庆阳县督运粮草。就在隋炀帝刚刚和高句丽开战后不久,隋朝的另一位大贵族杨玄感,就在后方发动了一场兵变,企图截断隋炀帝的归路,然后取而代之。没办法,隋炀帝只能暂时先与高句丽议和,然后转回身去收拾杨玄感。不得不说,杨玄感挑的这个时机,真的是很不错,只是可惜他自己的本事差了点。加上这个时候,隋朝的家底依然雄厚,所以一番战斗之后,杨玄感被隋炀帝给灭了。

这件事,看似是远在天边,但对当时的李家来说,却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一,杨玄感的这次造反,沉重地打击了隋朝的统治。至此之后,隋朝开始迅速衰落,各地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隋朝的统治渐趋崩溃,这就给了后来李渊起兵的机会。

第二,李渊被杨广委派负责督运粮草之后,李家的家眷自然也要跟随。然而,李世民的生母窦氏,经过一路颠簸之后染上了重病,最后不治身亡。

第三,因为李渊这个人,比较好交朋友,不管走到哪儿,都喜欢和当地的英雄豪杰交往。然而这事让杨广听说了以后,杨广自然就难免对他开始猜忌。此时的杨广,刚刚经历了杨玄感的谋反,对于身边所有人都有很强的警戒心,提防李渊自然也就理所当然了。而为了保命,李渊便只能开始自污,沉迷于酒色之中。至于那些正事,他就只能隐于幕后,遥控着儿子去完成了。

短短一年之内,发生了如此多的事情。成亲、母亲去世、国家战败陷入混乱、父亲开始自污声名,然后又开始在幕后指挥自己做事。

这一年,李世民只有15岁。

所有的这一切,像暴风雨一样向他打来。然而这些风雨,终究没能击垮李世民,反而让李世民彻底成熟了起来。

所有打不垮你的,终将使你强大。

不得不说,李渊的自污手段,还是很管用的。在他自污之后,杨广终于开始重新信任他。大业十一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负责平定该地区的农民起义。从这时开始,李渊终于开始掌有兵权。

这一年,李世民16岁了。

到了山西之后,李渊开始施展自己的英雄本色,很快便镇压了当地的农民起义。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渊一直将李世民带在身边。年仅16岁的李世民,便已经开始上战场观战,开始领悟战争的真正奥妙。

在经过一番战斗后,李渊终于平定了当地的农民起义,并且将很多农民军重新进行整编,收入麾下。从这时开始,李渊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嫡系军队。

就在李渊这边刚刚镇压当地的农民起义不久,北方的突厥便趁机南下,打算袭扰中原。更要命的是,当时隋炀帝正好在北边游玩。突厥南下的时候,隋炀帝还来不及撤退,最后被突厥围在了雁门关。

杨广这个人,虽然是个暴君,但好歹还是皇帝。皇帝被围,臣子自然不能不管。尤其是距离雁门关并不遥远的李渊,自然更要派兵去救援。但问题是,李渊这边的防务也很紧要,因为当时他这边也有突厥人进犯。如果他离开了,突厥万一要是从他这边南下进攻,麻烦更大。

思来想去之后,李渊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让当时年仅16岁的李世民,率兵前往雁门关增援。

李渊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因为隋炀帝虽然在雁门关被围,但随身带着的护卫军队,人数不少。再加上各地得到消息之后,肯定也会迅速派人去增援。所以这场包围,最后应该是有惊无险。如此一来,让李世民带兵去转一圈,估计也就够了。既能表示一下忠心,李渊也不用放弃自己的属地的防务。突厥人见到隋朝援兵到来,肯定会就此退去。

后来的局势发展证明,李渊猜对了。

当李世民带着军队,赶赴雁门关的时候,隋朝的各路大军,也已经同时抵达。

而在这场解围战当中,李世民第一次展现出了自己绝世名将的天赋。

抵达雁门关之后,李世民见到了突厥的虚实之后,向顶头上司云定兴献策:突厥人本来就是偷袭,才把皇帝给围住。我们可以把军旗范围拉得长一些,然后晚上经常敲鼓,让他们误以为我们所有的大军都已经抵达,只要我们展现出大军已经来援的状态,突厥就一定会退去。

不得不说,这真是个好计策。

在此之后不久,突厥人果然退去。

突厥的这次撤退,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自然不光是被李世民这一个小花招吓退了。不过,李世民的这个计策,也第一次展现出了他在战争方面的超高天赋,让很多隋朝高层军官记住了他。

此子日后必非池中之物。

在雁门关转了一圈之后,虽然没有真的打起来,但李世民也算见过了大场面。雁门关之围结束后,李世民返回山西,和老爹汇合。在李世民回到李渊身边后不久,李渊再次升官,升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了太原地区的实际最高控制者,并且辖制了不少军队。

到了这会儿,李渊虽然还没起兵,但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底,有了自己的底蕴。

在担任太原留守期间,李渊吸取了之前和突厥战斗的教训,决定训练一支骑兵精锐。突厥人擅长马战,来去如风,他们的骑兵军队,一直都是隋朝边军最头疼的敌人。而在中国古代,想要有效对付骑兵,只有两种办法最为合适:一种是以坚固的城池作为防御基地,打防御战;另一种是训练出一支同样强大的骑兵军队,以骑制骑!

李渊选择了第二条路,决定训练一支强大的骑兵精锐。

但要训练这支强大的骑兵精锐,还有一个问题。

由谁去统领。

此时的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到处都有民变。李渊虽然一直在韬光养晦,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渊没有二心。相反,李渊很清楚,一旦情况有变,自己麾下的这支精锐,或许会成为自己最重要的资本。所以如此一来,这支骑兵精锐,就必须交给自己最为信任的人,而且绝对不可能反叛自己的人来统领。

找谁呢?

最后,李渊选中了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

李渊虽然还有一个大儿子李建成,但此时的李建成,却有其他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帮李渊去结交各路英雄豪杰。李渊知道自己被杨广盯得很紧,肯定没这个机会,所以只能让自己的大儿子代表自己去做。而这个任务,让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李世民去做,显然不太合适,因为李世民实在是年龄太小了,人家会觉得他说话不顶用。

所以最终,李渊将这支骑兵精锐的指挥权,交给了李世民。

这支精锐,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大唐玄甲军的前身,更是后来李世民战无不胜的重要依仗之一。

又过了一年多之后,时间到了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

这一年,李世民18岁。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统领那支骑兵精锐将近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世民除了带兵进行训练,便是带着这支骑兵去北边砍突厥,战斗经验越来越丰富。在经过许多次战斗之后,李世民的战斗能力,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就在这个时期,隋朝的局势进一步恶化,谁都看得出来,隋朝的灭亡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了。李渊也终于决定,开始正式准备造反。

但在正式造反之前,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

那就是怎么告诉自己的手下,告诉他们自己要造反了。

李渊想造反,但是又不打算自己明说,而且还打算让部下们推着自己向前走。所以最后,李渊做了一个局,让李世民来执行。在这个局当中,李世民先串通李渊的部下,和李渊的部下摊牌,表明李世民自己的反意。然后李世民再和其他人一起设局,让李渊夜宿晋阳宫,被迫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用现代的话来说,这就叫脱裤子放屁。

但在当时,这真的很有必要,因为如此一来,李渊就等于是被迫造反的,名声上要好听很多。

在此之后,李渊开始和部下们抓紧时间,筹划造反的事情。然而就在李渊准备造反的时候,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打乱了他的布局。就在这个时候,山西北部的马邑校尉刘武周,杀掉了当地的守将王仁恭,起兵造反了。

照理来说,这事和李渊没什么关系,又不是他造反。但消息传到江都之后,杨广却认定是李渊纵容刘武周造反,决定把李渊拿到江都去问罪。

这要是去了江都,哪还能回得来?

于是,李渊终于决定,提前起事,正式开始造反。

公元617年5月15日,李渊在太原城内以勾结突厥的名义,杀掉了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独自掌控了太原。七月,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举兵三万,进攻关中。李渊起兵之后,李世民被任命为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开始他战无不胜的战场生涯。

从李世民早年的这些经历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李世民当时虽然年轻,但经验已经比很多老将更为丰富了。李世民见过雁门关围城的大场面,也亲自带人去北边砍过突厥,见惯了沙场厮杀。最重要的是,李世民从小便跟随李渊,一路走南闯北,战争天赋已经被提升到了极致。再加上掌握的那支骑兵精锐,战力更是强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不管是装备还是人员素质,都强到夸张。

有这些条件在,李世民年纪轻轻便开始了战无不胜的传奇生涯,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