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七王之乱三个月就全部解决 西晋八王之乱为何一打十六年

对西晋八王之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西汉七国之乱,是七个诸侯国联合起来揍皇帝,一股脑全来了,然后一股脑全被收拾掉。

正值上升期的西汉帝国,文治武功,地表最强。七个诸侯国,啥也不是,三个月全部平定。但这还仅是开胃菜,不久之后便是汉武帝激情燃烧的岁月。

西晋八王之乱,是八个诸侯王轮流单挑皇帝,一个诸侯王把皇帝揍趴下,然后跟其他王爷们搞群殴。

日薄西山的西晋王朝,文治武功,地表最怂。皇帝成了获胜者的金腰带,而王爷们就像在打比赛,毫无章法、毫无头脑、毫无大局观地全力厮杀,一直杀了十六年。几十万汉家精锐,就在这种无聊的自相残杀中杀光了,不久之后便是所有人的末日——五胡乱华和三百年的大分裂。

至于原因有三:

一是阶段趋势不同。

七国之乱时,西汉帝国早已度过幼儿期、正值青春期,可以说活力四射、荷尔蒙爆表。这时候,西汉皇帝和西汉朝廷没事都想找点儿事,实力太强、必须惹事。所以,来点儿小挫折,没关系,权当新手村试炼、打怪升级。实际上,七国之乱就是被皇帝和朝廷没事找事给折腾出来的。削藩没问题,但你一点儿一点儿来不行吗?不行,投降主义要不得,非要往死弄,然后就弄出了七国之乱。实际上,应该是九个,但济北王刚刚大手一挥、准备闹事,就被自家郎中令劫持了;齐王更怂,一看真要造反,立即表示退出、不玩了。其他七个王爷比这两个稍微强点儿,但强得有限,智商水准都说不上正常。

八王之乱时,西晋帝国都不是幼儿期的问题,而是垂垂老矣。西晋的生命,不能从晋武帝司马炎起算,而要从汉末三国起算。门阀制度逐渐成熟,精英阶层彻底堕落。西晋皇帝和西晋朝廷,即便是晋武帝时期,其调动资源的能力都不会超过汉桓帝和汉灵帝。皇帝的想法是:我们司马家好好当皇帝、你们大臣们好好捞钱花,至于什么宏图、什么伟业、什么使命,全都没有。这些就不是我们西晋该操心的事,我们西晋该操心的事就是好好养生、好好活着,保重身体第一,其他全不叫事儿。

二是体制机制不同。

虽然郡国并行,但汉承秦制。西汉刚建国时,全国62个郡,只有15个在刘邦手里。这时候,汉帝国才是最危险的。但是,这15个郡都是手拿把攥的,简单说就是基本盘很可靠,因为实行郡县制,皇帝可以直接管。之后,则是平异姓诸侯王之战,皇帝调动资源的能力立即来了一波升级。再之后,就是惠帝、吕后以及文帝时期的休养生息。人口增加、粮食增产、国力上升,一派欣欣向荣。有了这些,再加上秦法秦制的体制优势,那景帝时的汉帝国也就地表最强。挑头闹事的吴王刘濞,总共才三个郡,而且还在南方,你这就没法打。

西晋但凡不折腾,靠着曹魏给打下的底子,也许还能撑一段儿。自曹丕开始,曹魏开始跟世家大族合作,搞出了九品中正制。没办法,为了受禅当皇帝,曹丕也只能向世家大族让渡利益。隔了40多年,又搞了一次禅让,也就是西晋立国。那怎么办?还得向世家大族让渡利益。这时候,皇帝和朝廷手里还有啥?晋惠帝即便不是傻子,也搞不定自己的那些王爷叔叔们。但是,还没完,关键是这些王是咋来的?既然皇帝和朝廷搞不定世家大族,那就让自家兄弟子侄们去搞。于是,司马晋大封司马王。这就是自掘坟墓。郡县制变成了分封制,那就只能再来一波春秋战国。

三是精英阶层不同。

直到武帝朝,汉初军功受益阶层才让出丞相的位子。景帝时期,即将完成由军一代向军二代过渡。军功受益阶层,有点儿像暴发户。暴发户的特点,就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成功的,然后也就在继续不知道中失败了。所以,汉武帝怎么收拾这伙人都行。但是,你不能说暴发户之所以暴发就是因为运气好。尤其是军一代,真有人才。而且,这些人随便拉出一个到别的朝代,都是明星级存在。历代王朝官僚制的那些臭毛病,他们统统没有。景帝时的汉帝国,就是这些人打造的。而且,在文帝时期,底层优秀人才,如贾谊、晁错等,已经开始渗透进朝廷。景帝时,正是优秀的底层人才试图抢占传统军功受益阶层位置的时候,相当于两伙优秀人才搞竞争。

曹魏时,一个诸葛亮捏着一个四川,就能把曹魏打得举国惊恐。曹魏当然也不是没有讨伐过蜀国,但去一次、死一次。后来,干脆躺平,你蜀汉不折腾我就行、我弄死你也挺累的,咱们相安无事,这挺好。躺平的确香,但司马昭要当受禅当皇帝。于是,必须要建功立业,所以才狠狠心、使使劲,把蜀汉给灭了。灭蜀汉没费劲,但硬是搞出内乱,钟会要在四川承袭刘备的事业。你就可以想见曹魏精英都是一群什么货色。本来西晋不想灭东吴,但司马炎为了传位给傻儿子晋惠帝,所以还得狠狠心、使使劲儿,把东吴给灭了。从正始名士到竹林名士再到中朝名士,精英阶层的主要生活就是喝酒、清谈、修仙加嗑药。古今官僚制的缺点,分封制的地方主义、郡县制的官僚主义,全被西晋官僚给攒齐了。这时候,八王之乱爆发,西晋皇帝和西晋朝廷只能一次又一次被打倒、一次又一次被挟制,看着王爷们你方唱罢、我方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