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坚持重用司马懿的真相是什么?是他不了解司马懿吗?

曹丕是魏武帝曹操之子,曹魏开国皇帝,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风云激荡,这个时期的帝王将相们给历史上的这一重要时代增添了各种颜色,三国有强弱,有争斗,有计谋,各展所长,但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最终三分归晋。晋朝能代魏、灭蜀、灭吴离不开一个人的深谋远虑,即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司马懿当然是狠人,也有人说他能混到掌控魏国大权是因为他比其他狠人活得长,不过小编以为长寿并非是主因,其家庭出身和代表的阶层才是他得以走上巅峰的绝对因素。

曹操死后,继承人曹丕要代汉自立,以曹操的威望和武功,生前仅仅是称王都阻力重重,连多年的老友、首席谋臣荀彧都站出来反对他,宁可自杀也不配合曹操。曹丕想要做的可是比王更进一步的皇帝,在一无战功,二无绝对威望的情况下,曹丕想要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就必须出让利益,还不能是简单的金钱或官爵的拉拢,而是要让出相当大一部分国事上的话语权。

曹操生前一直重用有能力的寒门人才,因为曹操本人的出身并不高贵,特别是曹家有宦官家庭的痕迹,所以在当时的社会体系中掌握绝对话语权的世家们是看不起曹操的,曹操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大力提拔寒门来制衡世家,用人唯才是举,但又不得不依靠世家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维持住治下的安稳。他对世家大族是相当警惕的,深知这些世家大族和自己不是一路人,曹操在世时,杀边让、孔融、杨修等世家出身的反对者,通过铁血手段巩固自己的权威和统治。

但曹丕不行,他没有曹操的铁血,也没有尸山血海中历练出来的王霸之气,历史上称他为“文皇帝”也是有根据的,其人文才大于武略。被曹操压迫的世家大族们好不容易等到了曹操这个大魔王的离世,当然会借机出头,曹丕要想顺利代汉不出乱子,也只能和世家大族们妥协,而司马家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性家族。

司马家是当时最顶尖的世家,秦朝灭亡时,司马懿的老祖宗司马卬就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殷王,并在河内一带建立封国,从那时候一直到东汉末年,四百多年传承下来,在河内郡一带,司马家的影响力根深蒂固,像这种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下来的大家族还通过相互联姻等手段,共同掌控上层的话语权。曹操死了,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搬走了,曹丕即使知道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世家大族不好惹,也只能咬着牙和他们分果果。

曹操生前曾警告过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晋书·宣帝纪》)。”但司马懿背后是一整个顶级家族和众多世家大族的支持,曹丕根本无法对司马懿做出任何人身伤害,可以贬官,但不能杀人,而且还要不断妥协。曹丕一登基就迫不及待的采纳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来做为选官的制度,将官员的选拔和任用权力让了出去,陈群是谁?他是被曹操逼迫自杀的荀彧的女婿,陈家和荀家都是世家大族。

曹丕就是用同意“九品中正制”这项制度来换取以司马懿为首的各世家大族支持他称帝,曹丕之后的曹氏要想坐稳江山也得持续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曹丕即使知道司马懿是危险人物也必须重用。曹丕临死前任命曹真、陈群、司马懿等为顾命大臣,还当众告诫继承人魏明帝曹叡:“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晋书·宣帝纪》)。”其实是在告诉曹叡,我老曹家要坐稳江山就不能跟世家大族起冲突。

曹丕或许想着有曹氏和夏侯氏掌军,司马懿们帮助辅政,反正曹氏有军权在手,不怕司马懿们能翻上天,曹魏政权能在平衡下维持。但曹丕再怎么谋算也没想到仅仅一代人过后,曹氏和夏侯氏就后继无人,其后人完全没有了当初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的武勇及谋略,魏明帝曹叡基本上无人可用,甚至不得不以硕果仅存、非曹氏和夏侯氏中的老将张郃来制衡司马懿在军中的影响力。等到曹真和张郃在同一年先后死去后,军权也就逐步旁落,等瓜熟蒂落时被司马氏篡位。

综上,曹丕知道司马懿未必是个好东西,但形势逼迫着他不得不和司马懿合作,司马懿背后的力量太庞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任何人要想铲除这些世家大族都是不可能的,东吴的孙权逼死江东大族出身的陆逊,和江东世家决裂,结果陆逊之后东吴几乎无将可用,因为东吴的世家大族们不在给孙权提供人才和资源。

所以,曹操没敢杀司马懿,更何况曹丕?曹操对曹丕关于司马懿危险的警告只能是提醒曹丕小心,而不能做为预备干掉司马懿的决策,司马懿最后能成功,除了超出他人的智谋外,最主要的就是他所代表的阶层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阶层,出身好,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