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何会掌管贾府?有什么能力?
王熙凤是小说《红楼梦》里的角色,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的妻子。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红楼梦中,要论会说话,凤姐排第二,估计没人敢排第一。从周瑞家的话中,“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就可见一斑了。
常言道,好胳膊好腿,不如一张好嘴儿,凤姐之所以在贾母面前如此受宠,跟她的好口才有莫大的关系。私以为,凤姐的说话之道,能概括为以下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夸人的智慧
林黛玉进贾府,各人相见完毕,所有人都屏气凝神,整个房间鸦雀无声。忽地一个高声从外面传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声先到,粉面含春威不漏,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一句话如裂石穿空,霎时间打破了原有的肃杀,使气氛活跃起来。可以说,在这一段里,之前每个人都是一个个静态的木偶,凤姐来了之后,各人才都活过来。
王熙凤见了黛玉,说到,“天下竟有如此标志的人物,我今可算是见着了。这通身的气派,不像个外孙女,竟像是嫡亲的孙女。”
分析一下这句话,粗看之下,当然是夸黛玉,细细品来,意思可就多了。
首先,说黛玉好,好的像是贾母嫡亲的孙女。那么贾母嫡亲的孙女都有谁?元迎探惜四春里,除了元春不算,其他三个都在现场,都听的真真的,这相当于把她们都夸了一遍。
再来看,孙女外孙都好,那是谁的功劳?自然是托贾母的福,总是老祖宗好,才能福延子嗣。在一句话之内,把在座的从老到小全夸了,是何等的本事。
二、自夸的高明
夸人是本事,自夸则是更考验功底,稍有不慎,不但起不到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来看凤姐的教科书式自夸。
贾琏从苏州回来时,与凤姐有一段对话。凤姐刚刚料理了秦可卿的后事,办的十分圆满,上上下下无不敬服。
按理说,此时正是炫耀的好时候,可她自己偏要往坏了说,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我年轻不压众,被我闹了个人仰马翻,珍大哥哥现在还抱怨后悔呢”
这能起到什么效果?有个成语叫欲扬先抑,凤姐先自己先把贬到极致,在旁边听的人,只能摇头否认,不是的,你做的好,做的特别好!效果就达到了。
三、化解尴尬的机智
贾府中人员众多,人与人接触难免会有矛盾,矛盾一旦转化为尴尬,就会使人难堪。红楼梦中最尴尬的场景,就是鸳鸯抗婚。回目就明确,“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这场闹剧的高潮部分,是贾母发怒,殃及众人。且看此时各人表现:王夫人不敢说话,薛姨妈不便说话,最后是探春仗义执言,打破僵局。误会解开,众人正是挖空心思讨好贾母之时,凤姐语出惊人,开始指出贾母的不是。
众人皆惊讶,贾母是谁?金字塔尖上的老太太,她如何能有错?即使有错,谁又敢说出来?凤姐敢。
一句 “谁让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跟水葱似的,怎怨地人要?我要是孙子早就要了”逗得贾母哈哈大笑,至此,尬尴的气氛才缓过来。
再看,这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贾母把人调理的人人都想要,那么贾赦要娶鸳鸯也是有情可原。在不着痕迹中,也替自己的公公说了话。
再看一例。
宝钗落选,心中正不自在。恰巧宝黛之嫌隙消除,刚刚和好,宝玉觉得人生如此美好,说话不留神,正正触了宝钗的眉头。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人家落选了,你偏用杨妃来比,搁谁身上,都得生气。
宝钗此人,虽然平和大气,但绝不是任人捏的软柿子。立马反击,讽刺他负荆请罪,一时间气氛尴尬,火药味十足。
聪明如凤姐,虽然不明白二人在说什么,但早看出了不对劲,用一句吃生姜的话,提醒了两人,把话题终结,化尴尬于无形。
四、巧言善辩的精明
贾琏背着凤姐娶了尤二姐,她自是恨的牙痒痒。要把尤二姐拐到自己面前来,好好摆布。
于是屈尊拜访尤二姐,一席话说得十分恳切,让人完全没有拒绝的理由。就连外界对自己的传言,也用了“当家人,祸水缸”来解释,成功的让尤二姐相信她是个大大的良善人,也是二姐悲剧的开始。
安排好尤二姐之后,王熙凤跑到宁国府算账。只字不提贾珍一家的过错,把罪过全往自己身上推。我不贤惠,不善良,在你们家待不下去了,惹不起躲得起,给我一封休书,我就走!把尤氏和贾蓉说的是无地自容。
眼见事情办的差不多了,打个巴掌之后给个甜枣,收了泼辣的作风,款款的诉说自己料理事情的不容易,让尤氏母子心内暗伏,乖乖地拿钱办事。
纵观凤姐此人,能说会道,巧舌如簧。在没接受过多少教育的情况下,能把说话之道体现的淋漓尽致,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由得人不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