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蹴鞠有多风靡?宋代蹴鞠所用的球是什么样的?

一般认为,蹴鞠发源于战国时期,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到了宋朝,蹴鞠已经成为娱乐活动的代名词,成为一项风靡全国的国民运动。

蹴鞠活动在宋朝更为普及,当时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都以蹴鞠为乐。元代钱选所绘的《宋太祖蹴鞠图》,上面描述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与赵光义、臣子赵普等人一起蹴鞠玩乐的场景。宋徽宗赵佶也是个蹴鞠迷,他看了宫女踢足球后还写了首诗:“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据说高俅就是因为蹴鞠技艺高超,才受到端王赵佶的赏识并从此踏上仕途。

蹴鞠不仅是娱乐活动,也是一门职业。据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有不少专门靠蹴鞠技艺维持生活的艺人,在皇宫宴会上表演踢球的名手,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而宋朝的瓦舍中每天都有商业性的蹴鞠表演,百姓只要花钱买票就能入内观赏,在市井瓦舍里的踢球艺人,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他们的名字在市井中无人不知。

一些酒楼茶坊,也会组织蹴鞠表演引徕客人,例如南宋临安城中,有一处酒肆就起名“角球店”,还有一处茶坊唤作“黄尖嘴蹴球茶坊”,客人可以在此处一边喝茶饮酒,一边观赏蹴鞠比赛。

不仅如此,宋朝的蹴鞠艺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提高球技,还成立了类似现代的足球俱乐部,取名“齐云社”,又称“圆社”。“圆”来自于球,也盼望球友与艺人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圆融之义,“齐云”指精进球技,能把球踢的与云一样高,同时也希望艺人的前途与球友的技术都能步上青云。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除了保障社员福利外,还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

在蹴鞠如火如荼发展的态势下,宋朝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蹴鞠产业链,简单说就是蹴鞠的制作与销售已经开始流水线作业。在瓦舍勾栏或其他蹴鞠场地的周边,一定能找到专门制作蹴鞠的皮匠铺和售卖蹴鞠的摊位,而且当时的蹴鞠出现了“品牌化”,相互间还形成了竞争业态,有不同的样式、颜色、质量、价格可供选择。

宋代蹴鞠所用的球是什么样的呢?宋人踢的其实是充气的空心皮球,与现代足球非常接近。

早期的蹴鞠所踢的球皮子缝合而成,以动物毛发作为填充物,唐朝时期出现了动物膀胱制作而成的充气球。到了宋朝,蹴鞠的制作工艺又有所提升,以猪或牛的膀胱为球心,充气后,外面再包以软牛皮,皮子片数也从唐朝的八片增加到十二片,比唐朝的蹴鞠更接近圆形,且宋朝蹴鞠还有标准重量,“正重十二两”,约为470克,与现在足球的重量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