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上当皇帝之后 李世民为何没有杀功臣
对李世民不杀功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这是形容君主对大臣们不放心,尤其是对功臣们不放心,会对这些功臣进行血腥杀戮,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唐太宗就是一个例外。
他从来不随便杀功臣,大唐的功臣们也大多得以善终,以至于侯君集在谋反以后,还能对唐太宗说过:“我为你攻破了两个国家,能不能不要杀我的家人?”
这要是放在刘邦,朱元璋那里,哪个敢这么说,那就是纯粹嫌命长了,唐太宗为什么不屠杀功臣呢?四个因素决定了他与刘邦、朱元璋不同。
继任者问题
首先来看看,刘邦和朱元璋的继承人都是谁,刘邦的继承人是汉惠帝刘盈,刘盈的童年并不美好,因为刘邦偏爱赵王刘如意,屡次想要改立太子。
而且刘盈还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母亲,吕后。两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让刘盈非常胆小。对人也很好,无论别人做了什么事情,都不舍得下狠手。
后来,吕后请来了“商山四皓”帮助刘盈稳住了太子之位。刘邦也知道刘盈的性格,这些功臣们如果活着,肯定会影响政权的稳定,所以他找借口把很多功臣都给杀掉了。
事实也证明,刘邦并没有料错,即便刘邦帮助汉惠帝处理掉了功臣的问题,最后也没能逃过外戚的问题,最后还是被拉下了台。
朱元璋也是类似的问题,原本他定的储君朱标是一个仁慈但不软弱的人,很多武将也站在了他身后。这个时候,朱元璋也不愿意大开杀戒。
后来,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朱标早逝,出于对朱标的偏爱,朱元璋最后决定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文做继承人。
这样一来,这些大臣们就很扎眼了。朱标死后被朱元璋杀掉的大臣比他死之前多许多。主要是朱元璋杀大臣的时候,朱标和他的妻子马皇后也会劝阻。这样一来,很多人得以活命。
唐太宗的情况不一样,他一开始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选择的是他的长子李承乾,精心培养。李承乾谋反以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他选择了李治。
在唐太宗看来,李治虽然慈和却不软弱,他给李治留下了辅政班子,足够政权平稳过渡,不需要依靠大杀功臣的办法来维持政权的稳定。
唐太宗本人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太宗和另外两个皇帝不同,唐太宗是武将,武力值超群,李渊建立唐朝的时候,就曾经封李世民为尚书令,还封他做了大将军。李渊是开国皇帝,不会拿江山开玩笑。李世民确实有很高的武力值。
李世民自己都是武将,也更能理解武将的处境,自然也不会随便杀人。还有魏征,这个人确实胆子很大,遇到不妥当的事情,敢于说实话。在帝王起了杀心的时候,大臣的劝阻往往能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另一个原因就是唐太宗对自己实力的自信,有人造反?御驾亲征平了它就是。古代都讲究“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唐太宗不管,他本来就是武将,武将没有经历过战场狼烟,就名不副实了。
唐太宗时期,内部的叛乱很少,最著名的就是太子造反这件事情了。太子造反的时候,身边没有重量级的武将跟随,唯一的例外侯君集还是因为觉得不公,才上了太子的船,无他,别人都知道现在御座上的君主是个什么人,知道和他拼武力绝无胜算。
反观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人,他们一个是乡长小官,一个是贫民出身。这两个人可没有什么武力值,他们对武将不放心,于是就决定杀之而后快。
另外一个原因是贵族相较于平民来说,还是要更加讲究一些,因为贵族看重自己的名声,轻易并不会不管不顾,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没有大肆屠戮功臣,而朱元璋和刘邦对功臣毫不留情,最终导致无数人被冤杀。
人一旦没有顾忌,是十分可怕的,我就是要把你杀掉你又能怎么样呢?在绝对的皇权之下,所有人都是弱者。
大乘平民所有的人想要很好的生存,只能指望君王的仁慈。在这一点上来说,唐太宗李世民做得很好,最起码他总体上是一个讲理的君王,否则随便就能罗织罪名杀死一个人,那也太可怕了。
比如明朝初期的蓝玉案等等案件,这些案件导致大批的功臣被杀掉。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参与谋反只是有可能发过几句牢骚,或者对眼下的时局有一些不满,或者单纯是和那些人走得比较近,或者偶尔有一些逾矩的动作,甚至可能什么都没有,只是帝王觉得你是新君的威胁。这种时候你到哪里说理去?
李世民就比较讲理,在遇到重要大臣被告谋反重罪的时候,他处理得都比较谨慎,比如在侯君集谋反被人举报的时候,他就审查得非常仔细,因为告发的人是侯君集的同僚,唐太宗害怕他们两个人之间有私怨,也担心一旦这件事处理不好,会让大臣寒心。
不过唐太宗也很聪明,在事情查实以后,他担心侯君集会凭借以往的功绩逃脱死刑,所以他决定亲自审理这个案件,他对侯君集说了一句话/我知道你功劳大,我不想让寻常的审理人侮辱你,我亲自面对你。
侯君集一听到这话,就知道求情无望,坦然赴死,太宗也没有杀他的家人。
对于功臣,不同的君主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大开杀戒型,有像宋太祖那样的剥夺权力型,还有像唐太宗这样的微风拂面型。
今晚对待功臣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大臣对待君王也有不同的态度。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为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态度这个东西一般情况下都是相互的。在绝对的君王权力面前,即便君王真的要杀了你,你也不能够反抗,否则就是不忠,对于大臣来说,如果要躲开君王的魔爪,还是要知道你跟随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尽早做准备。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龙之功也不是那么好挣的,首先,你要知道谁才是那头真龙,一旦下错了注,整个家族都会跟着一起完蛋。
其次,你要知道你跟随的那头真龙是什么样的性子,是温和的,还是暴躁的。如果实在太过暴躁,那还是赶紧跑吧,要不然,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怀疑你,你和你的家族都要赔进去。
你不能得意忘形,觉得有了从龙之功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再挑战帝王的底线。否则一旦天威降临,便是灭顶之灾
要想成为从龙功臣,没有本事那是绝对不行的。千百年来,有无数人抱着投机的心态想要成为从龙功臣,最后却死得特别惨。
如果没有能力,还是不要去揽这个事情了。老老实地做个普通人或者做个小官,也是很不错的事情,毕竟如果官职比较少的话,那被处死的概率也不大,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
不用担心会搞到自己身上,当然,如果你有雄心壮志那也可以选择去搏一搏,这就看个人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