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长孙无忌等肱骨大臣为何要阻拦武则天当皇后?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众所周知,武则天在唐高宗接进宫前,曾做过唐太宗的才人(唐朝嫔妃的一种)。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当时的太子李治眉来眼去,暗通私情。唐太宗死后,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武则天依据唐例,和其他没有孩子的嫔妃一起在感业寺出家为尼。

后来唐高宗李治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二人互相倾诉思念之情。

当时的王皇后因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与萧淑妃明争暗斗,王皇后想利用武则天打压萧淑妃,于是趁机向唐高宗李治进言,将武则天接进宫内。

因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嫔妃,按辈分,唐高宗李治得喊武则天一声母妃,接进皇宫,本就惹得群臣反对,可他还一意孤行,非要让这身份敏感的人登上母仪天下之位。

你可知向来迂腐的大臣,是如何劝说唐高宗的?为何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肱骨大臣都纷纷要阻拦武则天当皇后?

武则天向来有野心,为登上皇后之位,她先是牺牲自己的女儿诬陷王皇后,又派人联系肱骨大臣长孙无忌,用钱财和地位诱惑长孙无忌,暗示他当着朝臣的面向唐高宗提议废后,可长孙无忌顾左右而言他,对武则天给予的权势诱惑熟若无睹。

当她费尽周折利用手段废掉王皇后之后,便开始图谋皇后之位,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可前朝后宫却是荣辱与共的。武则天暗中联系朝臣让他们上书请封自己为皇后,李义府与长孙无忌素有愁怨,为报复长孙无忌他投靠武则天,在值宿时接近唐高宗请封武则天为皇后。

武则天得知大喜,不久之后,李义府便被提拔为中书侍郎。随后久未升迁的崔义玄、袁公瑜等人都纷纷投靠武则天,为其说尽好话,大臣们看清封武则天有利可图,便纷纷效仿。

这些见风使舵的人乐意看到武则天当皇后,可效忠于皇室的人,却不愿看到唐高宗犯下如此大错。先帝在时曾对褚遂良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

褚遂良牢记先帝所托,进宫劝谏唐高宗说:“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褚遂良字字句句皆是肺腑之言,他甚至因为此事请求唐高宗放自己回家。

褚遂良用先帝遗命来劝说唐高宗,希望他能感念孝道,阻止唐高宗废掉王皇后。王皇后性情淑君,除却被武则天诬陷外,没犯过任何错,朝中大臣都十分欣赏她。

韩瑗得知唐高宗要废王皇后时,极力劝谏说:“匹夫匹妇,犹相选择,况天子乎!皇后母仪万国,善恶由之,故嫫母辅佐皇帝,妲己倾覆殷王,《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每览前古,常兴叹息,不谓今日尘黩圣代。”

韩瑗以国家大义来劝说唐高宗,希望唐高宗能以国事为重,放弃立武则天为后。可无论大臣们如何劝说,唐高宗都坚持让武则天做皇后。许敬宗在朝中大放厥词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武则天命人把这一席话传到唐高宗耳中,唐高宗本就因大臣的反对而愤恨,他听到“家事”二字之后豁然开朗,他不再去问别人的意见,也不再苛求朝臣的支持,而是雷厉风行地下达圣旨,立武则天为后。当初那些反对的大臣心中虽有怨恨,却也知道君无戏言,只能听皇命行事。

综合而言,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之所以纷纷阻拦武则天当皇后,原因无外乎三点:

一,当时的王皇后是生前的唐太宗李世民钦定,也就是说,废掉王皇后,就意味着更改、推翻唐太宗留下的一切制度,比如长孙无忌一干人等的辅政地位,这从另一方面说,唐高宗李治这是要独立自主,所以这些迂腐的老臣当然要反对;

二,一国之母和普通嫔妃还是不一样的。就拿李治接武则天进宫,虽然也有人反对,但是没那么强烈。直到听闻唐高宗要“废王立武”,反对声才日渐高涨。毕竟皇后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地位尊崇。而武则天此前是先皇(李世民)才人,后又入感业寺为尼,这在古代礼仪道德为天的时代,肯定是会遭受到各方阻拦的;

三,武则天背景没有王皇后强大,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仅仅是一个木材商人,后因李渊起兵出钱资助,才混得一官半职。王皇后就不同了,高祖父王思政是西魏将领,官至尚书左仆射,王皇后一族与唐朝皇室系旧亲,王皇后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的叔母是唐高祖的外孙女。

因此王氏出身显赫,既是西魏重臣的后裔,其父母两族亦都是唐朝皇室的姻亲,属于关陇贵族军事集团。这么一对比的话,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反对也不无道理,毕竟李治刚继位,需要关陇贵族势力的扶持。

可惜的是,终究还是没能阻挡成功,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当初一些反对立后的大臣都惨遭迫害,诸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被罢官削爵,流放外乡,最终惨死。

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虽有很多肱骨大臣的反对,可唐高宗却一直坚持,而且武则天暗示长孙无忌提议废后和用官职拉拢朝臣这两件事上,唐高宗不仅没加以阻止,还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

由此可见,武则天能有此成就,凭借的不仅仅是自身的谋略,更多的是高宗的信赖和宠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