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清朝宫女出宫之后 她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清朝宫女出宫后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宫女能出宫只有在清朝宫廷中才有的这个规矩,在清朝之前,唐宋元明时期宫女基本都是一生被锁在深宫之中,所以古人才会有一入宫门深似海的感叹。唐朝时期李世民曾经采纳中书舍人李百药的建议,将三千宫女遣返出宫,因此说清朝之前的朝代宫女想出宫就得看皇帝下不下恩旨了,而到了清朝之后宫女则是有服务年限的,一般清朝宫女在二十五到三十岁左右时就会被遣返出宫,下面就来说一说清朝的宫女出宫后下场如何。

清朝的宫女制度将宫女分为秀女和侍女,这些女孩基本都是八旗子弟,在十二岁到十四岁时由负责皇宫事务的内务府挑选入宫,并加以培训宫廷礼仪。

秀女和侍女肯定是有显著区别,秀女通常是八旗贵族女子或者上三旗即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的包衣身份女子,她们和侍女区别在于身份地位,秀女通常会被内务府推荐成为皇帝的妃嫔,即便没有皇帝相中,也会被皇帝赐婚给其他王公贵族子弟做妻子,再不济也能在宫中混个女官,毕竟都是八旗贵族和上三旗的包衣女子,身份地位都要略高一些。

而且秀女之中身份地位也还分三六九等,八旗贵族女子选秀和上三旗包衣女子选秀都不相同,八旗贵族女子通常都是每三年才会参加一次内务府举行的选秀活动,而上三旗包衣女子则是每年都要参加内务府的选秀活动。

并且入宫之后八旗贵族女子基本都是会被内务府推荐位妃嫔,即便不能封妃也会很早就被内务府推荐给皇帝好许配给其他皇子或者王公贵族子弟。毕竟人家都是八旗贵族家庭出身,都多多少少和内务府的官员有些关系,所以说在古代家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而上三旗包衣女子通常则会成为宫廷中的高级别宫女或者女官,家庭比较富裕一些就得拿钱贿赂内务府的官员,也许会被推荐给皇帝做妃嫔,至于那些家庭不太富裕,那就得和普通侍女一样看运气了,如果某一天被皇帝相中了,那就能成为妃嫔了。

就比如雍正老妈德妃乌雅氏,她就是出身正黄旗包衣家族,最初乌雅氏和妹妹一同入宫就是做的宫女,但由于家里经济并不富裕,因此她没钱贿赂内务府的官员,当了几年宫女,不过乌雅氏运气很好,在一次服侍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时获得了她的认可,孝懿仁皇后认为乌雅氏勤恳善良,因此向康熙推荐了她,于是康熙就让乌雅氏侍寝,一夜之后乌雅氏顺利的怀上了雍正,所以被康熙册封为嫔,后来乌雅氏贤良淑德很受康熙喜爱,一直晋升为康熙后宫四大妃之一的德妃。

而乌雅氏的妹妹则没有她这么好运,她没有被康熙相中,不过乌雅氏在自己成为康熙妃嫔之后,在她的帮助下,她也给妹妹找了一门好亲事,那就是康熙将她妹妹赐婚给了康熙初期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的儿子阿灵阿,当时阿灵阿承袭了遏必隆的公爵,官职做的也很高,因此乌雅氏妹妹婚姻也算不错,相比较其他宫女来说这样的结局算非常好了。

通常秀女除了成为妃嫔,就是下嫁王公贵族,再或者也成为宫中女官,由于她们的收入也比较丰厚,因此她们出宫之后的结局远比普通的侍女好得多。

再接着说说侍女,她们大多出身是下五旗包衣或者俘虏再或者罪籍、奴籍等身份低微的出身,她们入宫之后基本上就都是干粗活累活。

不过普通侍女也是有机会成为皇帝妃嫔,当然也还需要贿赂内务府的官员再或者得到某位妃嫔或皇后的推荐。

就像雍正的政敌弟弟康熙的皇八子胤禩一样,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就是辛者库奴籍出身,一直在皇宫中当低级的侍女,不过卫氏姿色过人,而且人品很不错,因此她同样也得到了孝懿仁皇后的欣赏,于是孝懿仁皇后又向康熙推荐了卫氏。

后来康熙就宠幸了卫氏,一夜之后也让她顺利的怀上了胤禩,卫氏也得已成为康熙后宫的妃嫔,后来由于胤禩十分得康熙喜爱,卫氏也被康熙晋封为良妃。因此胤禩的生母卫氏就是最典型的低级侍女攀上枝头变凤凰的例子。

除了像良妃卫氏这样幸运地成为妃嫔,普通侍女还可以有机会熬成女官,那样薪水待遇就更高一些了,不过像良妃卫氏这么逆袭或者成为女官的人还是少数,她们大多到了年纪就会被遣散出宫,遣散出宫之后才是她们最迷茫的时候。

被遣散出宫的宫女大多都在二十四五岁左右了,这个年纪还没结婚在当时已经算是老姑娘了,因此她们择偶范围也就小了很多。

按照清朝男女大多在十六七岁婚配的年纪,二十四五岁才出宫的宫女自然不好再嫁人,很多人其实都认为这些宫女不好嫁人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她们在宫里不能确保贞洁,所以出宫后才不好嫁人。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清朝的宫女应该是最能确保贞洁的,因为清朝宫廷制度非常严格,不止严禁侍卫与宫女见面,都严禁皇帝与宫女见面。

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经回忆清宫规矩,在清宫中如果宫女要离开主人办事,必须有两个人以上的同行,不能单独行动。

而且清朝自顺治时期就有祖训,严禁皇帝接触宫女,这就是因为顺治担心后世子孙沉迷于女色以致误国,所以严禁皇帝接触宫女,皇帝如果想宠幸宫女,必须是由皇后或者皇贵妃以及内务府官员推荐,而且皇帝宠幸宫女时,必须由内务府统一登记管理备案。

溥仪在13岁的时候去向瑾太妃请安,溥仪一进屋,屋内的宫女就自动告退出屋,屋内只留下年老的嬷嬷伺候太妃与溥仪说话。这就是为了防微杜渐,连13岁的溥仪都禁止与宫女接触。

所以在清朝即便是皇帝都不能随意的和宫女发生点什么关系,那更何况其他人,因此清朝时期宫女的贞洁是有着绝对保障的。

其实清朝宫女出宫后不好嫁人主要在于她们眼界比较高,即便是普通的下五旗包衣或者奴籍出身的这些侍女,也都在皇宫中见惯了这些王公贵族,这样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她们的眼界极高,因此出宫后她们总不甘心嫁给那些平凡的人,所以造成了不好出嫁的缘故。

但是也有不少宫女能认清现实,她们更愿意找到一个老实可靠的男人结婚相度余生,所以这些普通宫女出宫的结局之一就是找个老实人嫁了。

还有些眼光高,个性比较强的宫女,她们早在皇宫服务时就已经为自己盘算好了后路,那就是拼命攒钱,钱这个东西在什么时代都是好玩意,有钱就代表解决了世界百分之九十的问题,所以这些宫女会在宫廷服务时拼命攒钱。

看到这些可能有些人又会问,一个宫女能攒多少钱。其实不要小瞧宫女的收入,如果是尚宫、尚仪这些女官级别的宫女,她们都是按年收入来计算的,她们一年收入大概与五品官相等,这在清朝算是一笔比较丰厚的收入了。

即便不是女官,只是按月拿例钱的普通侍女,以她们的每月收入也足以养活当时的十到十五口人,况且宫女在宫中衣穿用度,胭脂水粉都不花钱,月钱是纯到自己手中攒下,再加上逢年过节或者办事办好了女主赏赐,普通宫女一年也能攒下不少钱,而且宫女被遣散出宫时,内务府还会付给她们一笔遣散费,但是当时叫作嫁妆,以奖励她们为宫廷服务这么多年,因此宫中攒的钱,加上最后的遣散费,这足够宫女即便不结婚也能下半生不靠男人养老生活了。

想靠金钱给自己养老其实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得遇到非常好的娘家人,据记载,清末曾经有一位宫女在被遣散时攒了不少钱,她本来打算靠这笔钱找个心仪的老实人嫁了,如果找不到的话就靠这笔钱养老,结果她成了清末版的“樊胜美”。

这个宫女有一位哥哥,她的父母本身就重男轻女,她的哥哥是个典型的八旗顽主,家里不富裕,还整天吃喝嫖赌,当他得知妹妹被遣散出宫后,他就打起了妹妹手里丰厚的嫁妆主意。

结果这个宫女被哥哥和父母算计了,从宫中拿出来的那笔丰厚养老金被哥哥骗走,后来连她自己都被哥哥骗着卖入到了法国使馆做女佣,她的后来结局十分凄惨,终身未嫁不说,整个人还都成了哥哥的摇钱树,依靠着之前在宫中学会的宫廷礼仪和服侍人的技巧给有钱人家为奴为婢以供哥哥的剥削。

像这样最后出宫给大户人家为奴为婢的宫女也不在少数,或被家人骗,或自己甘愿继续去为奴为婢,因此最终出宫继续给王公贵族大户人家为奴为婢的也是宫女出宫的一种结局。

还有的宫女就是出宫之后给大户人家或者王公贵族做妾侍,以她们的年纪做正妻肯定是做不上了,因此眼光还高,不想嫁给老实人的,那就只能选择给人家做妾侍了,但是这类宫女都是颇有姿色的人,这也是她们出宫以后的结局之一。

写在最后

所以说宫女最终结局能成啥样还得看她在宫中如何拼搏,运气好,机遇好的也没准能成为皇帝妃嫔,也就算熬出来了。

但是如果熬不出来最终被遣散出宫的话,那结局也不外乎就是找个老实人嫁了或者给大户人家做妾侍,姿色略差一些的则继续给大户人家为奴为婢,如果经济实力雄厚的则是会自己开始过上自由自在的养老生活了。

其实想一想虽然清朝相比其他朝代已经算是比较人性化,允许宫女到年龄遣散出宫,但实际上不管是清朝的宫女还是其他朝代的宫女,她们都很可怜,她们始终是身不由己,随波逐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