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未解之谜 > 正文

努尔哈赤当初为什么要起兵造反 简单来说就是被逼的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努尔哈赤造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某种角度来说,努尔哈赤在官方被称作清太祖,本身也是爱新觉罗家族被汉化的一种体现,不然他应该被称作大汗。

努尔哈赤的起兵是被逼的。他本是居住在赫图阿拉城一个不起眼的少年,至少在二十五岁(1583年)之前是如此。因为亲生母亲喜塔喇氏在他十岁的时候就早早离世,后母那拉氏并不喜欢这些继子。努尔哈赤每天带着亲弟弟们忙着干活,翻山越岭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捡木耳。虽说他的老爸是一名小酋长,但势力并不大,从后来努尔哈赤起兵,老爸只遗留十三副盔甲就可见一斑。

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是二十五岁(1583年),如果按照今天的算法,正是二十四岁,本命年。巧合的是,朱元璋被逼干革命的年龄按今天的算法也正好是二十四岁,本命年。所不同的是,努尔哈赤革的是朱元璋家族的命。

努尔哈赤生于嘉靖(1559年)、起于万历(1583年)、成于万历(1616年称汗)。明朝嘉靖、万历两位皇帝都是奇葩皇帝,可偏偏在位时间长,嘉靖45年,万历48年,明朝十六位皇帝,国运276年,这爷孙俩就占了三分之一,两人不上朝时间加起来也长达半个世纪。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是一位“三八”皇帝,所谓“三”就是著名的万历三大征:李如松平定蒙古人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如果说这三场征战巩固了我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耗尽了国家财库,那么所谓的“八”: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便让他的臣子们抓狂了。

明朝的昏聩让关外的女真部落强人们获得了机会。努尔哈赤的外公古勒城主王杲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家伙,他胆大到击杀明朝的地方官员,这让明朝非常愤怒。朝廷派遣辽东总兵李成梁前去剿抚。貌似强大的王杲在明军面前不堪一击,这给女真人敲响了警钟。

王杲逃到哈达部寻求庇护,但是明军的强势让哈达部王台低头,王杲被交出来押赴北京凌迟处死。王杲的儿子,古勒城阿太和沙济城阿亥,两位兄弟立誓要为父亲报仇。不知是太高调还是保密工作没做好,两兄弟的复仇想法被人知道了,这人跑到李成梁那里挑唆出兵镇压。

无论从个人安危、职责所在,还是从对手实力考虑,出兵都是只赚不赔的买卖。李成梁兵分两路,副将攻击沙济城,自己亲征古勒城。沙济城的战斗很顺利,两路军合成一路攻击古勒城。因为地势险要,古勒城的战斗明军非常不顺利,这让李成梁很不爽,要找个人发泄怒火,这个人就是挑唆出兵的图伦城主,名字叫尼堪外兰。

从后面的历史来看,尼堪外兰是一个阴险小人、胆小怕事,实足的孬种、脓包。他跑到古勒城下,散布谣言说只要谁杀了阿太,总兵李大人就答应谁做古勒城的城主。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有人冒着生命危险杀掉了城主阿太,然后打开城门等待封赏。进了城的李总兵从天神变成死神,古勒城被屠城。在这场杀戮中,赫图阿拉城主觉昌安和他的儿子塔克世被明军杀害。

李成梁又打了一场胜仗,在上报朝廷的奏报里,军功章上记了尼堪外兰一笔。尼堪外兰一箭多雕,成了人生大赢家,他不但借明军除掉了古勒城主阿太、沙济城主阿亥,还走运地连带除掉了觉昌安和塔克世,他还得到大明朝的褒奖,尼堪外兰是忠诚的,要重用。

觉昌安的孙子、塔克世的儿子努尔哈赤听到了极为愤怒。作为大明王朝的忠实粉丝,祖父和父亲本是劝说阿太主动投降的,被拒绝后想带自己的孙女,也就是阿太的夫人离开古勒城,没想到竟遭此横祸。努尔哈赤向明王朝讨说法。

大明也感到这个事做得有点不地道,连忙派遣使臣慰问努尔哈赤,颁赐三十道敕书,三十匹马,送回祖父和父亲的灵柩,授都督敕书,封都督佥事,每年例赏银八百两,赏给蟒缎十五匹,希望就此了结这场误杀。

血气方刚的努尔哈赤心有不甘,冤有头债有主,杀人要偿命,引起这桩命案的源头就是尼堪外兰,只要交出尼堪外兰,这事就既往不咎。使臣对努尔哈赤这么不识抬举感到不爽,放狠话说,你小小的努尔哈赤再这样,朝廷不但不交出尼堪外兰,还要抬举他在甲版这个地方筑城,让他做满洲的国主。

没处说理的努尔哈赤只能强忍怒火。偏偏傻帽王尼堪外兰还来刺激他,逼迫努尔哈赤前来归附。这个时候,瞧不起或者跟尼堪外兰有过节的苏克苏浒部的三个城主:萨尔浒城主诺米纳、嘉木寨主葛哈善哈思虎、沾河寨主常书和弟弟杨书都来投奔努尔哈赤,要结盟一起搞掉尼堪外兰。

把矛头对准尼堪外兰是明智之举。舅舅兼姐夫阿太替父报仇的惨剧便是前车之鉴,努尔哈赤深知目前凭借自己的实力,想和大明朝分庭抗礼、兵戎相见,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蚂蚁撼大象。诿过于尼堪外兰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借口。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内阁首辅张居正已经去世快一年了,努尔哈赤拿起家里仅有的十三副盔甲,拉起不足百号人,向威望正盛的图伦城尼堪外兰发起攻击。

自此,一只雄鹰突起于山林之间,搏击长空,经历着变幻莫测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