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忽悠人的本领有多强?齐国为什么那么恨他?

说到张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中国纵横家历史上,有两个赫赫有名之辈,即张仪与苏秦。在人们印象之中,苏秦游说关东六国,最终成功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成为当时最亮眼的风云人物。那么,与苏秦齐名的张仪,他的忽悠本领又有多强呢?事实上,张仪可能比苏秦更高一筹,因为他让战国七雄全部中招,甚至齐国恨到“张仪到哪,就打到哪”的地步!

张仪,姬姓,张氏,魏国贵族后裔,周朝宗室后人。

包括《史记》在内的传统史书记载,张仪与苏秦一起拜师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但苏秦自认才学不如张仪。毕业之后,苏秦成功游说赵肃侯,准备组建合纵联盟,但合纵未成之前担心秦国破坏,因此希望有人忽悠秦国,让合纵联盟能够组建。

张仪下山之后,一直找不到工作,落魄潦倒。一天,有人劝说他去投靠苏秦,于是张仪来到赵国,但苏秦却非常漠视张仪,并公然羞辱张仪,甚至还无情地把张仪赶走。张仪深恨苏秦与赵国,认为唯有秦国才能打败赵国,于是立即投奔秦国。

让张仪始料未及的是,其实这是苏秦计划的一部分,既能激发张仪斗志,又能从表面上切割与张仪的关系。张仪到了秦国之后,苏秦暗中大力资助张仪,帮助他见到了秦惠王。苏秦大力帮助张仪,就是为了用张仪左右秦国战略,以便让苏秦能够顺利组建合纵联盟。

苏秦这一谋划令人拍案叫绝,其中表演绝对可以斩获奥斯卡金奖!但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基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却表明: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苏秦大搞合纵时,张仪早已去世,两人根本没有较量过,更没有同时拜师鬼谷子,与《史记》与《资治通鉴》所言大不相同!

张仪来到秦国之后,如鱼得水,立即开启了他辉煌的大忽悠一生!

公元前328年,秦惠王派公子华和张仪围攻魏国的蒲阳,并占领了蒲阳。打下蒲阳之后,张仪接下来的举动却出人意料:劝说秦惠王将蒲阳归还魏国,派公子繇到魏国做质子。这么一看,仿佛魏国才是战胜国。之后,张仪游说魏王“秦国对待魏国如此地宽厚,魏国不可不以礼相报”,于是傻乎乎的魏王就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秦国,以谢秦惠王。这一年,张仪升为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公元前322年,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去魏国担任国相,目的很简单,就是忽悠魏国做秦国小弟,“臣事秦国”,别跟关东六国玩了。为了让魏国就范,张仪暗中勾结秦国,多次发动战争打败魏国,最终五年之后魏国同意臣事秦国。张仪完成任务之后,返回秦国继续担任丞相。

齐楚两强结盟,秦国如鲠在喉,为了破坏这一联盟,公元前313年张仪又一次出马忽悠!

张仪对楚怀王说:“楚国一旦与齐国绝交,我请秦王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并派秦国美女侍奉楚王,秦、楚之间娶妇嫁女,结为兄弟之国,而且秦楚还可以一起削弱齐国,这是双赢”。楚怀王一听六百里土地,立即废除与齐国盟约,为了表达诚意,又派人到齐国公然辱骂齐宣王,齐宣王大怒,立即与楚国断交,而与秦国结交。

秦齐邦交、齐楚断交之后,张仪露出了真面目,他对楚使说:“我有秦王赐给的六里封地,愿把它献给楚王。”楚怀王知道被张仪骗了,勃然大怒,兴兵伐秦,结果却凄惨无比,先后损失四城。

可谓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楚怀王本来生活乐无边,但张仪一来,一番口吐莲花,楚国就悲剧了。

忽悠楚国两年之后,张仪又开始新一轮忽悠,疯狂程度令人发指,涉及楚国、韩国、齐国、赵国、燕国,包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武灵王都中招。

在韩国,张仪忽悠韩宣惠王:“韩国不归附秦国,秦国就派兵攻打宜阳,违背秦国归顺楚国,韩国必然要被秦国灭亡;只要归附秦国,韩国就安全了,而且一旦秦国攻楚,也利于韩国扩大领土”,于是韩宣惠王同意归附秦国。

在齐国,张仪忽悠齐王:“如今秦楚结盟,韩国献出宜阳,魏国献出河外,赵国在渑池朝拜秦王,割让河间来奉事秦国……如果齐国不臣事秦国,秦国就会组建联军攻齐,齐国就危险了”,于是齐国答应臣事秦国,史书记载是“乃许张仪”。

在赵国,张仪忽悠赵武灵王:“如今秦国相约齐国、韩国、魏国的军队,准备进攻赵国。我私下替大王考虑,不如与秦王在渑池会晤,面对面,口头作个约定,请求按兵不动”,赵武灵王同意张仪建议。为何这里张仪不劝赵国臣服秦国,原因很简单,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实力强的一塌糊涂。

在燕国,张仪忽悠燕昭王:“当下赵燕两国关系很好,但过去赵国两次围困燕都,大王还要割让十座城池向赵国道歉。如今,赵国已经献出河间一带土地臣事秦国。如果燕国抗秦,那么秦国将驱使赵国进攻燕国,燕国还会存在吗”,于是燕昭王“请西面而事秦,献恒山之尾五城”。

张仪这是典型的忽悠,水平绝对高于本山大叔,游说他人的言辞,基本都是虚构,只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传达不及时,让以上四国君王纷纷中招,比如见齐王时还未拜见赵王,却信口开河地说“赵国在渑池朝拜秦王,割让河间来奉事秦国”,以此威逼齐国。

公元311年,张仪返回秦国汇报忽悠成果,但还没走到咸阳,秦惠王就去世了,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叫嬴荡,后来举鼎而死的那位,早在做太子时就很不喜张仪。秦武王即位之后,很多大臣上奏:“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定,出卖国家,以谋图国君的恩宠。秦国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耻笑。”

张仪害怕被杀,于是向秦武王献上一计:“秦国想要过得好,侵占关东六国更多的土地,必然要让关东六国发生大事,齐王特别憎恨我,只要我在哪个国家,齐王一定会出动军队讨伐它。因此,我希望我去魏国,让齐国攻打魏国,这样大王利用齐魏交战,攻打韩国三川,然后直接挺进,兵临周都,周天子一定会献出祭器,大王以此挟持天子,掌握山川图册,成就帝王之业”。

秦武王赞同张仪建议,派三十辆兵车送张仪到了魏国,于是张仪逃过一劫!

齐王非常痛恨张仪,“寡人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因此听说张仪在魏国,立即出兵攻打魏国,魏哀王很害怕,但张仪却很淡定的说:“大王不要担忧,我让齐国罢兵。”

张仪派人使齐,对齐王说:“大王这是让张仪在秦国有所依托,更得秦王信任啊”。其逻辑大概是,你齐王恨张仪,张仪去哪,你打到哪,如今张仪去了魏国,大王果然攻打它,但齐王这是攻打与自己建立邦交的国家,广泛地树立敌人,又消耗自身实力,但最终秦国却能坐收渔翁之利,也让张仪得到秦国的信任。

齐王一听傻眼了,如果张仪再跑到燕赵楚韩等友邦国,难道齐国都要向这些国家开战,岂不是让秦国得利,寒了盟友之心,于是齐王只能下令撤军。

可见,张仪一张嘴,翻云覆雨,古今罕见,纵横家的威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难怪儒家文人批评纵横家“惑乱人心”。公元前309年,张仪出任魏国丞相一年之后,一代传奇大忽悠去世,给后世留下无数遗憾:如果张仪不去世,那么忽悠了战国七雄之后,还能不能再一次忽悠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