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汉匈之战究竟该不该打?汉武帝穷兵匈奴是否有必要?

说到汉武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后世儒家对汉武帝却好感寥寥,反而是毫不留情的批判。因此,如今汉武帝地位很高,但在古代儒家眼里却是亡国之君的形象。

《资治通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司马光等儒家批判汉武帝,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汉武帝穷兵黩武,一生不改的追打匈奴,以九州之财攻打四夷,以至“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天下虚耗,人复相食”,关东出现数百万流民,盗匪横行,天下几近秦末“土崩”之势。作为有为之君,汉武帝不会不知穷兵黩武之危害,那么为何还会不顾百姓死活而穷兵匈奴呢?汉武帝临终一言揭开了答案!

汉匈之战该不该打?肯定该打,而且汉朝是正义一方。

公元前198年,白登之围后,汉匈以和亲方式达成和平友好相处协议,汉高祖刘邦接受汉匈双方以秦长城为界,并同意汉朝每年向匈奴朝贡丝绸、米酒和粮食,但匈奴却一直没有执行和平协议,小股入侵数不胜数,考古发现的汉代竹简上记载的内容触目惊心。

虏可七九骑入卅井辟非燧。虏可八十余骑从塞外驰来。胡虏卅余骑犯塞。虏三四百骑。虏四骑,止都仓西放马,六十余骑,止金关西。虏可九十骑如甲渠止北,略得卒一人,盗取官三石,弩一稾,矢十二,牛一,衣物无数,司马宜昌将骑百八十二人从都尉追。

除了这些小规模入侵之外,还经常爆发一些大规模入侵,比如汉文帝十四年,汉朝继续与匈奴和亲,但匈奴却背约入盗,“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杀北地都尉昂,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这一次匈奴入侵,不仅规模高达14万,而且还火烧回中宫,兵临雍甘泉。

因此,汉武帝反击匈奴,肯定是正义之战,不容任何人否定。

汉武帝对匈战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卫霍时代,一是赵李时代。

卫霍时代,汉军屡战屡胜,匈奴屡战屡败。尤其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兵分两路,这是汉匈都准备毕其攻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最终,尽管漠北之战没能俘获匈奴单于伊稚斜,但卫霍大破匈奴,让匈奴损失惨重,其中霍去病更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虏)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

通过卫霍打击,虽然匈奴还有一定力量,但对汉朝已经不再构成威胁。但汉武帝并未收手,反而继续追打匈奴,但在赵破奴与李广利时代,汉军屡战屡败,匈奴屡战屡胜。首先是赵破奴,公元前103年被匈奴围歼2万骑兵,赵破奴投降匈奴,三年后逃回国内,其次是李陵,匈奴击败5000汉军,李陵投降匈奴,第三是李广利,在公元前90年损失7万汉军精锐,李广利投降匈奴。

公元前89年,李广利丧师7万,并投降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书——《轮台诏》,汉武帝否决了桑弘羊等大臣在西域轮台地区屯田的提案,并对派遣李广利出征匈奴之事表示悔恨。

后世将之看成汉武帝的罪己诏,认为汉武帝幡然醒悟而转变对匈国策,不再穷兵匈奴,但最后一句话却揭露汉武帝真面目。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可见,汉武帝只是对匈战略性停战,而且汉武帝的《轮台诏》中,并未废除桑弘羊的“国有化政策”。说到底,汉武帝看到社会现状,准备暂时停息一下,以积累本钱,一旦汉朝回血,还是会继续穷兵追打匈奴。

漠北之战后,匈奴已经不再是威胁,为何汉武帝还不愿罢兵,而对匈奴继续大举用兵?甚至在晚年天下不稳之时,只是战略性的停战,欺骗性的给出一个《轮台诏》,实质还准备继续穷兵匈奴,这又是为何?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的基石是后勤,匈奴一穷二白,汉军肯定难以以战养战,因此汉武帝接连策划大战,必然需要大量钱财支撑。

况且,汉武帝为了激发军人斗争,出台了《击匈奴降者赏令》,承诺一旦杀死匈奴,国家给钱给爵位,甚至当时只要杀一个匈奴人,就能获得一斤多的黄金。1981年,在敦煌烽燧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击匈奴降者赏令》,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汉朝为何能够击败匈奴的原因,与其说是用军队打败了匈奴,还不如说是用钱砸死了匈奴。

西汉初期,政府奉行“行仁义、无为而治”,虽然对商人有歧视性政策,却对工商业很少干预,因而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货币经济也很发达,以至国库里钱币堆积如山。汉武帝反击匈奴之初,国库还能勉强支持,但到了中后期,国家没钱了,汉武帝又要打仗,于是汉朝开始对经济采取干预政策。

公元前100年,桑弘羊升为大司农,先后推行算、告、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其实就是“国有化政策”,将很多民间赚钱买卖收归国有,这才让汉武帝有钱继续打仗。显然,这种政策对社会破坏性非常大,社会各个阶层对汉武帝均有不满,以至出现史书上记载的“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天下虚耗,人复相食”,民众多次起义等现象,天下有秦末的“土崩”之势。

一方面匈奴已经不再是汉朝威胁,一方面国库频频告急,只能出台扭曲的经济政策,以至百姓不堪重负,天下有崩溃之象……既然如此,为何汉武帝还要穷兵匈奴?汉武帝临终之前,对霍光说过一句话,揭开了“不得不劳民以穷兵匈奴”的真相。

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汉武帝之初,汉朝敌人很多,可以通过苏武对匈奴的这一句话反映出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匈奴、南越、朝鲜、大宛、夜郎、西域诸国等“四夷侵凌中国”,甚至很多国家明目张胆的杀死汉使,汉朝虽大,但当时国际地位却真不高。然而,国际地位和国家安定不是以德服人,而是靠拳头打出来的。试想一下,如果汉武帝不打,那么汉朝敌人就越发猖狂,中国焉能安定,“汉”焉能让四夷敬畏,焉能奠定2000多年来东亚第一强的历史地位?

在欺凌中国的四夷之中,最强的是匈奴,汉武帝穷兵匈奴,固然有建功立业的个人私欲在内,但匈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彻底打败匈奴,那么必然后患无穷。事实证明,汉武帝对游牧民族的匈奴认知完全正确,汉武帝一去世,“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又开始侵略汉朝,这就是没能彻底消灭匈奴的后果。

不过,汉武帝虽然一直穷兵匈奴,但也并非没有认识到穷兵黩武的危害,所以又补充了一句,“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笔者认为,与历史上许多大帝一样,汉武帝也存在“勿为子孙遗害”的想法,在位时想要彻底荡平匈奴,让后世子孙安安定定,不用再遭受匈奴侵扰。因此,汉武帝之所以被誉为千古一帝,不光是其历史功绩,更有其历史眼光和坚定意志。

脱离时代背景谈历史是耍流氓,汉武帝穷兵匈奴的决策放在当时背景来看,只能衬托出汉武帝的伟大,所以不少学者认为汉武帝不容污蔑,责骂汉武帝之人纯属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