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敬只是进士,为什么死后却要称之为“宾天”?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心血之作,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是仔细斟酌而来,那么贾敬只是进士,为什么死后却要称之为“宾天”?其中有什么秘密?

贾宝玉生日第二天,平儿正在大观园还席,一群人玩笑不绝时,贾敬突然死了。宁国府家人来报告时,有两个字引人注意。

(第六十三回)正顽笑不绝,忽见东府中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众人听了,唬了一大跳,忙都说:“好好的并无疾病,怎么就没了?”家下人说:“老爷天天修炼,定是功行圆满,升仙去了。”

贾敬的死因是服用他自己炼制的“仙丹”后,被烧灼而死。

后面尤氏派人查验,也证实是非正常死亡。原文说到:“如今虽死,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显然是被毒死。

古人对人的死,有非常清楚的说法。超过六十岁的叫“享年”,平淡一点的中性词叫“终年”,直接说死亡叫“卒”。

但这三种说法,往往用于书面或者他人宣布。贾敬突然去世,不适合宁国府下人过来向尤氏等主子汇报。

当日秦可卿去世,由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又年轻,便用了“没了”代表死。

如今贾敬服用丹药后去世,明眼人一看就不是好死,按说应该用“殁了”。“殁”代表非寿终正寝之死。

但是贾敬的身份和生前追求成仙的愿望,让宁国府底下人不敢用“殁”字来定性他的死亡。更不敢说死。

于是,“宾天”二字就成了宣布贾敬之死的言辞,却也由此引出不小的争议。

古人不同的死亡,分别用终年、享年、卒、殁、死等来代表。而不同身份的人死亡,也有不同讲究。

天子曰崩。

诸侯、世袭勋爵者或帝王高级妃嫔、子女、王爵曰襄、薨。

卿大夫曰卒,后代指死。

士死为不禄。

庶人称死。

未成年夭折称殇。

以上这些词与终年、享年差不多,大多适用书面语,不适用口语。除了皇帝称驾崩,后妃王侯称薨,其他都不适合。

老太妃死后用薨,宁荣二公、贾母等都可曰薨。

贾敬是宁国公世袭二等爵继承人,父亲贾代化去世后袭爵,儿子贾珍成年后,让爵。所以,他死的时候,尽管身上只有一个进士出身。毕竟曾经袭爵,下人们汇报用“薨”也勉强可以。

问题是“薨”代表死,与贾敬生前追求长生成仙不符合。

人家要成仙,死了当然是举霞飞升了。用“薨”不能诠释贾敬之死。于是才用了“宾天”二字。

当然,“宾天”并不是普通人能够使用的。其典出唐代刘禹锡《唐故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赠左散骑常侍王公神道碑》:“常侍讳“质”,字华卿。始得姓自周灵王太子晋,宾天而仙,时人曰王子,因去“姬”为王氏。”

什么意思呢?刘禹锡给一个曾任“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死后追赠左散骑常侍”,姓王名质字华卿的人写墓志铭,说王质祖上可追溯至周灵王的太子“晋”。

太子晋死后升天成了神仙,当时的人都称其为王子。后人便去了姬姓,改为王姓。王质便是周灵王太子的后人。

“宾天”被用来形容为周灵王太子之死。后来便被用于帝王之死。

不过,刘禹锡这段文字明显是一语双关。他借周灵王太子“宾天成仙”的典故,来暗示王质之死也是宾天成仙。

王质可不是帝王、太子,刘禹锡借用“宾天”显然就是突出宾天背后“成仙”的意思。

贾敬将爵位让给儿子贾珍后,不肯回原籍金陵。便只在京郊玄真观驻留,一味痴迷炼丹,妄图举霞飞升,成仙而去。

原文也说:大夫们见人已死,何处诊脉来,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因此伤了性命的。

既然贾敬因“修仙而死”,于他是求仁得仁。下面的人也只敢用“宾天”形容他的死是成仙而去。不敢直言他死了。

“宾天”形容贾敬死,当然多少有点僭越。但这话不是出自墓志铭,也不是出自官方言语。只是下人们汇报,官不究民不举也罢了。

当然,曹雪芹肯定也有隐喻。

贾敬的名字、性格、经历和追求,原型都来自于明朝的嘉靖皇帝。

明亡始至嘉靖。贾家败亡始于贾敬。他们又都是服用丹药而死,“宾天”是曹雪芹告诉读书人,贾家后事要参照明亡的教训去看。

有观点认为《红楼梦》隐晦悼明并不正确。《红楼梦》从来不隐晦宁荣二府代表的明亡清兴的意思。

宁为亡,贾敬(嘉靖)是根源。三个媳妇秦氏、尤氏、许氏,源自《百家姓》“(朱)秦尤许”,缺“朱”代表宁国府。

宁国府亡,是贾家败亡根源,可参考明亡。

荣为兴,宁荣为兄弟是一家。暗示当时清朝推行的清继承明的继承关系。贾母老祖母带着一群子孙,也符合清初的历史情况。

《红楼梦》将这些写得清楚明白,并没有隐晦。包括应天府、南京都写得堂而皇之。

贾敬死后用“宾天”,既突出他成仙的追求。也是作者暗示贾家即将灭亡,读书人可参考嘉靖皇帝死后之明朝局面一一印证贾家之败。

比如贾探春改革不过像张居正改革一样,无法阻止大厦将倾的结局。

读书人倒不需要过度理解,因此把贾敬往皇帝身份去解释。一切都是借鉴,方便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