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世界史 > 正文

第三次俄土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最后是什么结局?

第三次俄土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最后是什么结局?今天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1686年—1700年,沙俄趁着奥斯曼忙于对抗奥地利与波立而发动了第三次俄土战争。既然奥斯曼无暇顾及沙俄入侵,那沙俄君主彼得一世为何只夺取了亚速而未能占领刻赤呢

一,欧洲局势

1676年—1681年,沙俄为了夺取第聂伯河西侧的右岸乌克兰地区而与奥斯曼帝国爆发了第二次俄土战争。结果奥俄双方打成平局,签署《巴赫奇萨赖条约》,约定双方停战二十年,维持战前以第聂伯河为界的局面。但沙俄并未放弃吞并右岸乌克兰的意图,准备等待时机,等奥斯曼虚弱的时候给其致命一击。

1683年,奥斯曼为了控制多瑙河上的重镇维也纳而对该城发起了围攻,结果在维也纳之战惨败,被迫停止了对欧洲的扩张。神圣罗马帝国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等欧洲诸国于是结成神圣联盟,对奥斯曼发动反攻,夺回了匈牙利等许多被奥斯曼占领的欧洲土地。

1686年,沙俄摄政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公主决定加入神圣联盟,以对奥斯曼趁火打劫。随后沙俄与波立联邦签署《永久和平条约》,结束了双方的领土争端。该条约规定:波立承认沙俄对左岸乌克兰地区及右岸基辅的占领;双方结成反奥斯曼同盟。随后沙俄就成为神圣联盟成员,挑起了第二次俄土战争。

二,沙俄入侵克里米亚

1687年,俄军指挥官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戈里津带领10万大军入侵克里米亚汗国,沿途还有5万哥萨克人加入俄军南征。可克里米亚可汗塞利姆·格来一世早就获知俄军入侵的消息,于是放火焚烧草原。俄军因此无法从沿途劫掠粮食和水源,导致缺粮缺水,只得选择撤军。

1689年,戈里津再次带领11.2万俄军入侵克里米亚,虽然他击退了克里米亚军队的偷袭,但克里米亚人已经焚毁了沿途的草原,还挖了一条长达7公里长的壕沟,导致俄军火炮无法前进。戈里津见粮草短缺,长期作战已无可能,只得无功而返。然后沙俄君主彼得一世就借机推翻姐姐索菲娅的摄政,掌握了实权。

三,双方大战

1695年,彼得一世为了夺取黑海出海口,亲自带兵入侵奥斯曼。6月,3万俄军在170门火炮的支援下包围顿河入海口的亚速要塞,并对要塞发起多次进攻。虽然亚速要塞内只有7000奥斯曼军,但他们拼死作战,多次击退俄军进攻。另外俄军对顿河的封锁并不严密,奥斯曼海军可以从海上源源不断为城内提供补给。

10月,彼得一世见三个多月都无法攻下亚速,只得选择退军。此战失败使彼得一世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于是下令建造船只,准备从海上攻击亚速。然后俄军就从欧洲各地聘请工程师与资深海员,组建了一支多达数十艘船只的舰队。

1696年,彼得一世任命阿列克谢·谢苗诺维奇·舍因为俄军总司令,让他带领7.5万俄军入侵奥斯曼。4月,俄军从水陆两路进军,对亚速发起了第二次围攻。6月,奥军海军从海上支援亚速,结果为俄军击败。7月,亚速城内奥军弹尽粮绝,无奈向俄军投降。由此沙俄获得黑海入海口,逐渐成为欧洲海军大国。

四,战争结束

奥斯曼忙于应付神圣罗马帝国、波立联邦、威尼斯共和国的进攻,无暇顾及北线战事,这才使沙俄得以多次攻击克里米亚和亚速而没有引来奥斯曼的报复。彼得一世也认识到光凭沙俄的实力无法与仍旧强大的奥斯曼对抗,便向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求助,希望获得亚速对面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刻赤要塞,以稳固对黑海出海口的控制。

但奥地利忙于从奥斯曼手中取得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便称只有俄军攻克刻赤要塞,才会支持彼得一世对该地的要求。1699年奥地利、波立、威尼斯和奥斯曼签署《卡洛维茨条约》,结束了此次战争。彼得一世见自己无法获得刻赤要塞,便拒绝在该条约上签字。

不久瑞典王国与波立联邦、普鲁士王国等国发生冲突,彼得一世便决定对瑞典开战,从其手中抢走波罗的海出海口,暂时放弃在黑海的扩张。随后彼得一世派人与奥斯曼议和,双方于1700年签订了《伊斯坦布尔和约》,条约规定:奥斯曼将亚速割让给沙俄并允许其建造塔甘罗格要塞,从而结束了第三次俄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