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李治和武则天,李勣这么做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支持李治和武则天,李勣这么做的真实用意是什么?这是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唐太宗李世民在临终前,给唐高宗李治指定了四个顾命大臣,分别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和李勣,在这四个人中,李勣是被孤立的。
长孙无忌除了是李治的亲舅舅外,最主要是他代表着关陇贵族集团,于志宁也同样出身关陇贵族,褚遂良虽然不是关陇出身,但李世民临终前对他说的话:“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把他绑在了长孙无忌一起。
本来同为文官序列,褚遂良就和长孙无忌更亲近,或许政治理念也一致,而且,褚遂良的父亲褚亮和于志宁都是当初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之一,李勣在武德年间还不是李世民的亲信,和他们没有交情。
因此,长孙无忌、褚遂良和于志宁是一伙的,他们其实是整个关陇贵族集团的代表,李勣不但是武将,还是山东士族豪强的代表人物,政治上是天然的对手。
李勣在唐高宗登基后的永徽元年,本来是做尚书左仆射,这是他作为顾命大臣该有的官职和权势,可因为长孙无忌这帮人的压力,李勣被迫辞职,换成了比较虚的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但李治依旧让他参与机密政事。
到永徽四年,李勣的官职就变成了司空,成了泥菩萨,没有长孙无忌他们在背后使劲,李治不会这么干的,但长孙无忌权势太大,李治也只能妥协。
但李治不能让李勣伤心,根据《新唐书·卷九十三·列传第十八》中的记载,为安抚李勣,李治特意为他重画凌烟阁像,还允许他骑马上下班:
四年,册进司空。始太宗时,勣已画象凌烟阁,至是,帝复命图其形,自序之。又诏得乘小马出入东、西台,卑官日一人迎送。
所以,在唐高宗继位的前几年,李勣过得是很憋屈的,因为和长孙无忌等另外三位顾命大臣文武有别,且不是一个派系,被打压得非常惨,要说李勣心里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他也在等待着反手一击的机会。
于公,李勣受李世民遗诏辅佐李治,就应该站在李治一边
李治要废掉王皇后,册立武则天当皇后,看似帝王家事,可根子上是成长起来的皇帝李治不满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要从长孙无忌乃至关陇贵族集团手中夺权,是政治问题。
那么李勣为何要站在李治一边,很简单,这是他作为顾命大臣的职责和使命,李世民曾亲口对他交代:“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
李勣当时在听到李世民的嘱托后,可是流着泪答应的,同样,李世民也给了李治交代,临终前帮助李治试探李绩之后,让他在遇到困难时,找带兵的李勣就对了:“尔于勣无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宜即授以仆射,彼必致死力矣!”
因此,当李治在和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等人的争权斗争遇到绕不过去的坎坎时,自然会想到李世民给他留下来制衡长孙无忌的统兵大将李勣。
且李治一直以来都对李勣不错,很尊重他这个顾命大臣,在李勣受到打压时,也一直都在尽力安抚,在这种情况下,李勣当然要为李治和他看中的武则天说话。
并非是李勣没有骨气,而是他的使命本就是如此,李世民让他做顾命大臣是帮助皇帝李治的,而不是让他和长孙无忌一起去欺负皇帝的,在“废王立武”之争中,武则天只是皇帝的附属品,李勣主要是帮助皇帝李治。
综上所述,李勣在唐高宗、武则天和长孙无忌的政治争斗中,选择和做法都没有错误,不能因为后来武则天以武氏代李来苛责早已经死去21年的李勣,此一时彼一时也。
从李勣的行为来看,其实和他一贯的坚持忠于所选择的主公是一致的,他虽然多次改换门庭,但每次都能站稳立场,从不摇摆。
李密和窦建德之争时,他因为忠于窦建德,差点被李密的手下砍死,重新选择了李密后,在归唐时,独自领军在外的他,没有因李密的失败而抛弃他,依旧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归唐。
因为这个举动,李勣受到了李渊的五星好评,高官侯爵不要钱的给,让他继续率领原瓦岗军,以一军之主将独自统军作战,也因此,玄武门之变时,他不能选择帮助李世民,否则,就是背叛李渊。
到“废王立武”之争时,已经选择了效忠李世民和李治这两代皇帝的李勣,同样也是按照自己的标准选择,做出了最正常的举动,何来无动于衷?又何来献媚于女人?他只是完成自己顾命大臣的使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