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作为楚国的国王 秦国为什么要绑架他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战国中期,楚国国王为何会被秦国绑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299年,秦国发生了一场史上最牛的‘绑架案’。
在这一年之前,秦楚两国刚刚大战了一场,双方都损失极大。为了不让其他国家有机可乘,秦国这边的秦昭襄王提出,要在秦楚两国边境的武关,展开和谈。
面对秦国这边的邀请,楚国那边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以楚国大夫屈原为首的一些楚国官员,坚决反对楚王前去和谈,认为秦国一定准备了什么阴谋计划。而以楚国公子子兰为首的一些人,却主张应该先稳住秦国,维持住和秦国的外交关系,所以应该去参加会盟。
最终,双方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楚国这边在位的楚怀王,还是决定去参加会盟。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随着楚怀王离开楚国,自此之后,一直到死,他都再也没能回到过楚国。
楚怀王到了秦楚两国边境之后,秦国这边,先是用计一步步把楚怀王骗到秦国的领土上,然后又派人截断了楚怀王的后路,将楚怀王绑架到了咸阳。然后,秦国又用楚怀王作为要挟,向楚国索要巫郡和黔中郡,但是楚怀王却坚决不给。
随着楚怀王被扣留,楚国那边,后来又拥立了新的楚王,总算是让秦国的如意算盘,暂时打空了。此后的三年里,虽然各国都曾经联手向秦国施压,楚怀王自己也曾经尝试过逃离秦国。但结果,楚怀王却依然没能逃出秦国的控制。
直到三年之后,楚怀王积郁成疾,终于客死他乡,死在了秦国。直到楚怀王去世之后,秦国这才归还了他的遗体。不过,秦楚两国的矛盾,却并没有随着楚怀王的去世而结束。十七年之后,秦国在那位杀神白起的领导下,直接发动了鄢郢之战,一战干掉了楚国几十万人!而鄢郢之战结束以后,楚国更是就此一蹶不振,后来更是不断被秦国打击削弱,最后被秦国彻底吞并了。
所以,也有很多人说,楚怀王的死,其实是楚国灭亡的开端。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楚怀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楚怀王的死,会被很多人认定为是楚国灭亡的开始?楚怀王的死,对中国历史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秦楚两国之间,当年也曾经是最坚定的盟友,两国之间的盟友关系,到底是如何破裂了?最后变成这种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呢?
所有的这一切,我们其实还得从当年秦楚作为盟友的时候开始说起。
秦楚两国的纠葛,其实得从春秋中期开始算起。在春秋初期的时候,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几个大型诸侯国开始崛起,并且不断兼并周围的诸侯国。
在这个过程当中,秦晋齐楚等几个国家,都开始迅速扩张,逐渐成为了新的一流大国。
不过,在春秋初期的时候,秦国和楚国其实并没有多少来往,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两国所处的区域,距离相隔还是比较远。秦国地处陕甘地区,而楚国则是地处江汉平原。当时秦国的目标,是拿下整个关中;而楚国的目标,是统一整个江汉平原,然后向北争霸。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之间既没有什么接触领土接触,也没有任何扩张方向上的冲突。这样一来,两国之间的来往,自然就比较少了。
直到春秋中期。
到了春秋中期,随着两国都成了最顶尖的一流大国。两国之间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原的局势。再加上当时晋国异军突起,直接把两国的利益联系到了一起。所以从春秋中期开始,两国之间开始有故事了。
简单来说,最开始的时候,秦国想要东出函谷关,但是晋国却正好挡在秦国西边。为了东出,当时秦国在位的秦穆公,是各种办法都想过了。从强攻到和亲,能用的办法都用尽了。但是结果,却依然没能拿到东出的通道。
不过后来,晋国这边轮到那位晋文公在位的时候,晋文公就给秦国出了一个主意。晋文公提出,秦国如果想扩张,也不一定非得从晋国这边扩张。为啥秦晋两国不能联手,直接去打楚国?打垮了楚国之后,晋国少了一个大敌,秦国也可以从楚国那边获得地盘,然后从楚国那边扩张呢?
被晋文公这么一通忽悠之后,秦国这边,后来也真的同意了晋国的请求,然后就开始和晋国一起组队打楚国。有了秦国的帮忙,楚国需要以一敌二,正面自然是打不过的。所以没过多久,楚国就被晋文公打回了南方,而晋文公后来也借着这个机会,直接称霸了。
然而好景不长,晋文公称霸之后,秦国这边开始后知后觉,意识到不对劲了。为啥仗是秦国打的,但是最后却是晋文公称霸了呢?后来秦国仔细一想,终于意识到自己被忽悠了。按照当时的局面,如果秦晋两国继续组队,彻底灭了楚国的话。那以后晋国的地盘,将会直接横贯南北。
要是那样的话,以后秦国就更别想东出了。甚至就连自身能否继续存在,都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秦国开始迅速调整国策,转为联楚抗晋。
从春秋中期,一直到战国初期,秦楚两国一直都在组队。这主要是因为在整个春秋中后期,晋国一直都是第一强国。除了楚国这边楚庄王在位期间,能够勉强压制晋国之外,其他时期,哪怕秦楚两国组队,最多也就只能勉强保证自保而已。
尤其是到了春秋后期,因为晋国在东南地区,扶持了一个吴国。而吴国崛起之后,更是一度在那位兵圣孙武的带领下,直接攻破了楚国首都,差点就把楚国给灭国了。当时多亏了秦国和越国及时出手,楚国这才终于艰难复国。但是此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到战国初期,楚国自然也就只能暂时养伤,对外也就没什么动作了。
而秦国这边,到了春秋后期的时候,因为长时间无法对外扩张,内卷极为严重。所以到了春秋战国交替的这段时间,秦国高层常年内乱,而且这一乱就是整整六十年的时间。如此一来,秦国这边,对外自然也没什么大动作了。
至于晋国那边,虽然也曾经一度内斗严重,后来晋国还被内部的士大夫家族直接瓜分了。但是晋国整体的实力,其实依然很强。一旦秦楚联盟进攻晋国,那晋国内部就会暂时停止内斗,转而对付秦楚两国。所以这样一来,秦楚两国当时又衰落了不少,自然还是奈何不了晋国了。
而到了战国初期的时候,虽然强大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变成了韩赵魏三国。当时的秦楚两国,也都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自己可以继续扩张了。但结果,现实却很快打醒了两国。
新分裂出来的韩赵魏三国,虽然名义上是分裂了,但是三国之间的关系还是很紧密,基本可以做到一致对外。而且,三国之中的魏国,前脚刚刚瓜分晋国,后脚就进行了内部变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悝变法’。经过变法之后,光是魏国这一个国家,就能压着秦楚两国任何一个国家打。如果再加上韩赵两国,三晋联盟依然可以力压秦楚,而且一点不费劲。
因为有这样的历史原因,从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整整近三百年的时间,秦楚两国都是最坚定的盟友!这期间,楚国差点被灭的时候,秦国曾经出手帮楚国复国。秦国内乱的时候,楚国也在帮秦国分担压力。那个时代,两国之间的关系其实特别好,而且几乎每一代人都会通婚。
所以,如果严格来说的话,秦国这边的国君,身上其实都有楚国王族的血统。而楚国那边,同样也有秦国的血统。
不过,到了战国中期的时候,秦楚两国的这种关系,却开始逐渐破裂了。当然,两国关系的破裂,不是因为某一件事,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两国之中,首先发生变法的,其实是楚国。因为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首先强大起来,并且开始变法。但是后来,魏国内部因为权力斗争问题,倒是魏国名将吴起出走。而吴起出走之后,就去了楚国。
再之后,吴起就用自己毕生所学,在短短数年之内,帮楚国进行了变法。经过吴起的改革之后,楚国的战斗力瞬间飙升!原本楚国在战场上,一直都只能被魏国压着打。但是经过吴起的改革之后,此时的楚国,却可以在战场上和魏国正面硬钢了。
这样一来,楚国的综合国力,自然就瞬间把秦国落在了后面,而且是落下了一大截。而楚国国力飙升的结果,除了导致楚国可以正面抗衡魏国之外,也导致秦楚两国的联盟关系,变得不再平衡了。
要知道,之前的几百年里,秦楚两国之所以能够始终成为坚定的盟友,除了要面对共同的敌人之外,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两国都是顶级大国,自身体量相差不多。因为两国整体国力相差不多,所以两国在结盟的时候,可以达成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
但是等到吴起完成变法之后,这个时候的楚国,已经彻底把秦国甩到身后了。所有的联盟,都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如果楚国比秦国强出好几个层次,那楚国最应该做的,绝对不是和秦国结盟,而是应该灭了秦国,让自己的实力变得更加可靠。
所以,简单来说,吴起变法之后的楚国,有点飘了。在对待秦国这个盟友的时候,也有点和以往不一样了。而这种态度的转变,就会导致接下来楚国在制定外交策略的时候,不会再把秦楚联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会把楚国的扩张放在第一位。为了扩张,就算要严重损害秦国的利益,甚至是彻底毁掉秦楚联盟,也在所不惜。
换做当年晋国和魏国鼎盛的时候,楚国估计是打死都不敢有这种念头的。
对于楚国的这种转变,秦国这边自然也有所察觉。当时秦国虽然已经结束了四代乱政的局面,但是自身国力依然相对孱弱。不过好在,在这之后,仅仅只过了三十多年,秦国这边就进行了著名的商鞅变法。
而完成变法之后的秦国,国力同样暴涨。所以,秦国和楚国之间,很快就又是一个层次的强国了。但是相比之前的亲密无间,此时秦楚双方,却再难成为坚定的盟友了。
这不光是因为两国自身变了,同时也是因为外部环境变了。
到了这个时代,当年压制整个天下的晋国,早已经分裂了。而晋国分裂出来的魏国,前些年确实能够暴打其他诸侯国。但是后来,魏国强大起来之后,魏国也飘了,开始对自己的盟友下手。所以后来,魏国就出现了四面树敌的局面,开始被其他国家联手围殴。
而到了商鞅完成变法的时候,此时的魏国,更是和东方的齐国大战了两场。两场大战当中,齐国那边出动了牛人孙膑。所以这两场大战打完之后,魏国最精锐的魏武卒,基本上就被彻底打光了。与此同时,秦国又从西边下手,一举夺回了魏国控制的河西地区,而南方的楚国,也在同时对魏国发起进攻,一路大胜。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秦国和楚国虽然都强大了起来,但是魏国却彻底衰落了。而魏国衰落的结果,就是秦楚两国之间,再也没有了共同的大敌。没有了强大的敌人,两国联手的外部原因,也就彻底没有了。
更要命的是,随着两国同时进攻魏国,两国的领土开始逐渐有了交集。如此一来,两国之间的冲突,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
秦楚两国第一次撕破脸,是秦国主动出的手。
当时正是秦孝公在位后期,秦国这边已经完成了变法,而且秦国也已经从魏国那边,夺回了河西地区。接下来,秦国高层发现,如果想要继续对外扩张的话,有一块关键的地方,秦国必须先握在手里。
这块地方,就叫做商於之地。
所谓商於之地,指的是今天陕西省商洛市的一块区域。这块区域位于秦岭南麓,如果当时秦国想要彻底占领关中地区,守住关中地区的基本盘,那就必须把中原地区通往关中的所有通道,全都封死,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这些通道当中,最有名的,自然就是崤函通道,也就是函谷关那个方向。之前春秋时代的历史上,秦国正是因为控制了函谷关,所以才能正面挡住晋国的进攻,守住关中地区的基本盘。
而除了崤函通道之外,其实还有几条通道,也可以从外界通往关中。在这其中,商於通道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在这之前,秦国一直没在这个方向上发愁过。因为这条通道,是连接秦楚两国的,而秦楚两国之前是盟友关系。这样一来,之前秦国自然不用担心来自商於方向的进攻了。
但是如今,秦楚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谁都说不准,未来楚国会不会和秦国翻脸。在这种局面下,秦国显然很有必要,抢先把商於地区控制在自己手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楚国不会随时骚扰到秦国的腹地,保证秦国的国家安全。
对于秦国攻占商於之地的时间,史学界其实存在一些争议。但显然,这事应该发生在秦孝公在位后期的时候。而当时带队进攻的,恰好是秦国的改革名臣,商鞅。而商鞅打下了这块地方之后,秦孝公干脆就直接把这块地方分给了。
也正是因为商鞅被封到了商地,所以后来大家才叫他商鞅。在这之前,大家其实称呼他为卫鞅。
商鞅攻占商於之地这件事,等于是彻底让秦楚两国撕破了脸。不过,从当时楚国的反应来看,楚国对这事应该并不是特别恼火。一方面,商於之地对于楚国的战略意义,其实远不如对秦国那么重要。从当时楚国的角度来说,这就是边境地区的一条通道,价值其实非常有限。
另外,当时的楚国,也没做好和秦国彻底翻脸的打算。因为当时魏国刚刚衰落,谁也吃不准魏国是否会就此一蹶不振。当时的楚国,更多还是把注意力放在魏国的身上。另外,大概就在商鞅进攻商於之地这段时间里,楚国正好赶上换届。
当时楚国的老楚王,楚宣王,因病去世了。楚宣王就是后来那位楚怀王他爷爷,而楚宣王去世之后,则是楚怀王的父亲楚威王继位。同时,此后仅仅一年多以后,秦国那边的秦孝公,同样去世了。而秦孝公去世之后,秦国高层则是直接开始清算商鞅,最后把商鞅车裂了。
因为当时秦楚两国内部,都有很多问题。而且魏国那边,也有重组三晋联盟的迹象。所以秦国当时拿下商於地区,虽然让楚国感到极度不舒服,并且让两国彻底撕破了脸,但是两国却并没有就此大规模开战。
而接下来,随着楚宣王和秦孝公先后去世,历史就进入到了秦惠文王和楚威王这对冤家,相互较劲的时代了。
当时在秦国这边,因为已经完成了变法,而且彻底封死了关中地区。同时,其他几个主要大国,也都完成了变法,并且开始对外扩张。所以,到了这一代人,历史剧本的主线,就从变法改为合纵连横了。
与此同时,当时东方的齐国也在崛起。齐国崛起之后,齐秦楚三大强国,就成了合纵连横游戏最强的三大玩家。因为这三方恰好都位于边角,所以,三方之间的平衡,就显得很重要了。同时,已经衰落的魏国,也在积极寻求方法,想要再次崛起。
所以,在这个局当中,首先出手的是魏国。魏国当时为了缓解自身压力,选择和齐国结盟,同时承认对方为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徐州相王’。仅仅几年之前,两国还在打生打死,齐国还把魏国的主力精锐全都消灭了。如此两国之间,却又成了盟友关系。
不得不说,这事真的很讽刺。
而随着齐国和魏国结盟,原本已经撕破脸的秦楚两国,又不得不暂时握手言和。因为魏国和齐国联手之后,秦楚两国任何一方,确实都很难独自抗衡,只能联手。虽说两国之前已经撕破了脸,但是对于楚国来说,被秦国夺走了商於之地,倒也不是不能承受。
所以,在合纵连横游戏的第一个回合,基本上就是魏齐联盟对抗秦楚联盟。在这个过程当中,秦国主要进攻魏国,而楚国则是主要进攻齐国。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里面,有一段很经典的剧情:当时秦惠文王的亲弟弟,在前线和魏国打生打死,结果被秦国的谋臣张仪,在谈判桌上直接送出去了。但同时,张仪却给秦国讨要来了上郡十五县。这段故事,其实就发生在这个阶段。
很多人看那段电视剧的时候,都说那里面秦惠文王的演技炸裂了。但在正史上,当时秦国的表现,其实远比电视剧里演的更炸裂!因为当时秦国既要东扩,但是同时又不想让魏国彻底一蹶不振。因为当时的秦国,还没有达到一家独大的水平,必须在各国之间保持平衡。
所以,就在秦国前脚刚刚击败魏国,楚国那边,也击败了齐国之后。接下来,秦国第一时间就开始背刺楚国了!
公元前329年,就在齐国和魏国正式结盟五年之后,当时楚国已经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了齐国,所以接下来,楚国就联合了秦国,打算给魏国致命一击。
但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秦国忽然反水了。当时秦国直接反过来和魏国联合,一起进攻了楚国。这一战,楚国惨败而回。而秦楚两国的联盟,也就算是彻底毁了。
如果从道义上来看,秦国这么做,显然有点不够意思。但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秦国这么做,其实一点毛病都没有。首先,如果当时继续进攻魏国,很容易会导致魏国彻底被打残,这并不是秦国想要的。而且,楚国的彻底崛起,同样也不是秦国希望看到的。
秦国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其他所有国家,都被打垮,自己一家独大。所以,这个时候秦国的反水,其实最符合秦国利益。
其次,当时秦国和魏国结盟的条件,就是魏国必须给秦国地盘。而魏国给秦国的这块地盘,正好位于黄河东岸。如此一来,以后整个河西地区,都成为秦国的后花园。而且以后秦国在黄河以东,也有了桥头堡,可以更好的进攻魏国。
这笔买卖,不管怎么看,都是很划算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这场反水,导致秦楚联盟彻底破裂了。此后,楚国那边,也开始接受那些纵横家的建议,转而开始联合韩赵魏三国,施行所谓的合纵策略,一起对抗秦国,顺便同时阻击东方的齐国。
秦国反水之后,大概是因为太过气恼。就在那一年,楚威王直接去世了。至于说到底是不是被秦国活活气死的,这点就不好说了。而楚威王去世之后,接下来的楚国,就开始由楚怀王做国君了。
而到了楚怀王登基的时候,楚国面对的情况,就更复杂了。
国力方面,虽然之前楚国被秦国两次背刺,但实际上并没有太过伤筋动骨,整体国力依然强大。所以,楚怀王接手的楚国,应该算是楚国历史上最强的一个时期。
但同时,楚国面对的挑战,却是前所未有的多。
首先,楚怀王登基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已经轮到赵武灵王在位了。接下来,赵武灵王开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在这之后,赵国的国力开始突飞猛进,逐渐成了和齐秦楚三大强国一样的顶级玩家。
其次,当时在楚国东方的越国,也开始搞事情了。越国在春秋末期的时候,曾经强极一时。但是到了战国时期,越国一直在不断衰落,后来又发生了高层内乱的问题。到了这个时候,越国已经衰落到了一个临界点。
所以,当时的越国高层,就企图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的矛盾,从而让越国再次崛起。但是结果,越国当时首先打算挑战齐国,但结果却被齐国忽悠一通,转而去打楚国。结果不出所料,越国被楚国打得惨败,齐国也趁势南下,占了越国不少地盘。
更要命的是,当时越国的末代国君,直接死在了战场上,而且死前还没有明确继承人的问题。所以那场大战之后,越国直接分裂了。
如此一来,到了楚怀王在位期间,楚国首先要做的,自然就是彻底吞并越国。对于当时的楚国来说,其他所有方向的扩张,都得放到这件事后面。因为以越国的地理位置来看,只要楚国操作得当,楚国完全有机会独吞越国。
所以,哪怕之前秦国和楚国彻底撕破脸,到了楚怀王登基之后,楚国依然还是要谨慎对待秦国。当时的楚国,最需要做的,就是减轻其他方向的压力,先全力吞并越国再说。
除此之外,当时楚国还有一个隐形问题,那就是所谓的变法。当初吴起来到楚国之后,虽然很快就让楚国变得强大了起来。但是因为吴起改革的时间太短,仅仅几年之后,就被清算了。所以,吴起进行的那场变法,其实不太彻底。
这个结果,对之前的楚国,倒是也没多大影响。可是到了几大强国并存的时代,这个缺陷就很要命了。所以,楚怀王登基之后,又开始重提变法的事情。而当时楚怀王极力支持进行变法的人,就是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屈原。
虽然在电视剧里,楚怀王往往被塑造成一个贪财好色,能力平庸的昏君。但在正史上,楚怀王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国君,而且深得百姓的支持。
然而这样的楚怀王,却似乎并没有得到命运的垂青。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楚怀王却先后遇到了几件倒霉事。而这几件倒霉事,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首先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运动。赵武灵王能完成赵国的改革,这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在这之前,赵国已经极度衰落,甚至已经快被大家瓜分了。但是等到赵武灵王完成改革之后,赵国一下子就变强了。
赵国的变强,导致合纵连横游戏,变得更加复杂,楚国也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应对这些问题。所以,楚国能用来吞并消化越国的力量,就无形之间变少了很多,导致楚国消化越国的时间,被大幅拉长了。
其次,楚怀王没遇到一个好的变法人才。虽然屈原在历史上的名气很大,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屈原在改革方面,和秦国的商鞅相比,确实差了很多。所以,屈原开始主持变法之后,很快就被楚国旧贵族坚决反对。
所以最后,楚怀王没了办法,只能暂时免去了屈原的职务,暂时把改革这件事给延后了。而楚怀王的这次延后,则是导致楚国后来一直到被灭,也没能再来一场彻底的改革。
如果说,这两件事,还是有迹可循,不能算单纯的运气不好。那么秦国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恐怕就真的只能用运气来形容了。
就在楚国吞并越国期间,在四川地区发生了一场混战。当时四川地区,主要是以巴国、蜀国和苴国为主。在此期间,巴国联合苴国,对抗蜀国,结果却被蜀国打败了。然后,苴国为了自保,直接向秦国求救,让秦国派兵入蜀。
而秦国这边,得到苴国的求救之后,果断派出了大量主力,入蜀平息战乱。但是秦军入蜀之后,却只花了一年时间,就灭了四川地区所有诸侯国,彻底把整个四川给收入囊中了。
秦军入蜀这件事,真的只能说是秦国运气好。在此之前,秦国不是没想过向四川方向扩张,但是打了几百年,却始终不得寸进。然而到了这个关键的时代,四川那边,却忽然主动对秦国放开了大门。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秦国的国运到了。
而秦国入主四川,对于楚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原本按照楚国的计划,就是打算先一只手拖住其他几大强国,一只手消化越国。等到越国被灭之后,楚国再倾尽全国之力,顺江而上,拿下四川。
在楚国的历史上,楚国也曾经多次和四川地区的巴国开战。楚国对四川地区,也是垂涎久矣。奈何之前造船技术不过关,楚国虽然想拿下四川,但是却始终跨不过三峡。直到战国中后期,楚国才有足够的国力,可以强攻四川。
但谁又能想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秦国却抢先拿下了四川。而这样一来,秦国占据了四川之后,以后就可以顺江而下,随时进攻楚国了。这对于楚国来说,绝对是致命的威胁。
所以,这一次,楚国终于不忍了。此后,楚国直接联合齐国,同时稳住其他几大强国,玩了命的杀向秦国本土。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蓝田之战’。
蓝田之战,绝对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秦楚两国分生死的一战。胜出的那个国家,将会成为新的最强国,未来将会有统一天下的资格。楚国若胜了,完全可以切断关中和蜀地的联系,进一步拿下整个四川,控制整个南方。而秦国胜了,后来的剧本,大家都知道了。
而当时的秦楚两国双方,显然也都知道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几乎是倾尽全国之力对打。这场战争,打得极为精彩,同时也极为惨烈,双方互有胜负。
在这期间,楚国曾经一度打到了蓝田地区,主力距离秦国首都咸阳,只有不到一百五十里,随时可能攻下秦国首都。但是关键时刻,秦国却联合魏国偷袭了楚国侧翼,同时控制了汉中地区。
所以,这一战,最终还是以楚国惨败而告终。
而这一战结束之后,则是标志着秦国彻底把关中和四川连成了一片。自此之后,秦国就可以顺长江而下,轻易进攻楚国了。
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之后,楚怀王不得不再次和秦国议和。企图先彻底消化了越国,然后再回过头来和秦国较量。然而秦国这边也不傻,此后的二十年里,秦国的外交策略,玩得更加炉火纯青,逐渐压制了楚国。
在这二十年当中,其实又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秦国这边,更是从秦惠文王,换成了秦武王,后来又换成了秦昭襄王在位。秦楚两国之间,也是时打时和。但总体来说,秦国一直在尝试不断削弱楚国。
与此同时,楚国内部因为改革失败,平民和贵族的矛盾也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出现起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楚怀王后来自然就更不敢和秦国翻脸,只想优先解决楚国内部的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后来,当秦国要求楚怀王去谈判的时候,楚怀王明知秦国可能有诈,依然不得不去。
没办法,谁让当时主动权掌握在了秦国的手里呢?
等到楚怀王被囚之后,这个时候的楚国,不管是在国力还是在外交方面,都已经被秦国彻底压制了。最要命的是,自此之后,楚国那边再也没有和平变法的机会。而没有变法的机会,就意味着以后楚国只能缓缓衰落,最后被秦国彻底吞并。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楚怀王被囚’事件。
说到底,当时秦国之所以敢囚禁楚怀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秦国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而后来的历史证明,楚怀王被囚禁之后,秦国虽然没能从楚国这边,得到多少地盘上的好处。但是在战争主动权方面,却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但是如果从楚国的角度来看,这恐怕就是楚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不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