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时,秦国为什么会败给赵国呢?

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邯郸之战。

大型历史剧《大秦赋》上线后,好评不断,该剧虽然是以秦始皇嬴政为主线,但却横跨秦国四大君王,他们分别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对于《大秦赋》来说,前四集以宏大的战争场景和典型的士兵服饰拉开了序幕,秦昭襄王嬴稷的的晚年也随之登场。

对于《大秦赋》来说,开篇就是堪称战国历史转折点的邯郸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吕不韦帮助嬴政的父亲嬴异人成功逃回秦国,后者最终成为秦庄襄王。对于邯郸之战来说,是和长平之战连在一起的。虽然《大秦赋》没有展现长平之战,但是,大家都知道在这场战役中,白起击败了赵括,让赵国一下子就损失了40多万大军。

因此,如果说长平之战前,秦国和赵国还是旗鼓相当的话,那么,非常明显的是,在长平之战后,秦强赵弱的格局可以说难以改变了。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刚刚在长平之战中损失40多万大军的赵国,反而能够在邯郸之战中转败为胜。那么,问题来了,《大秦赋》开篇的邯郸之战:秦强赵弱,为何秦国会败给赵国呢?

一、长平之战后,秦军没有立即进攻赵国,给了赵国喘息之机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国再次平定了上党郡,然后兵分两路,以此进攻赵国。这让赵国和韩国都感到紧张,于是就派人离间秦国宰相范雎和大将白起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在公元前260年结束长平之战后,如果让白起立即发动邯郸之战的话。那么,秦军确实有机会一鼓作气,提前数十年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可惜,范雎的阻碍,让白起没能趁势追击。

二、长平之战中,秦军虽然取胜,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公元前259年,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对于赵孝成王来说,在获得半年的喘息之机了,立即拒绝给秦国割地。得知自己被赵国戏耍之后,秦昭襄王非常愤怒,所以在公元前259年发起了邯郸之战。对于邯郸之战来说,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到了公元前258年,王陵攻邯郸不太顺利,秦昭襄王又增加兵力,结果王陵损失五校(一校约为8000人)秦军。

不久之后,白起病愈,秦昭襄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秦昭襄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因此,按照白起的说法,在长平之战中,秦军也付出了30万人伤亡的代价。在长平之战中,秦军总共投入了60万大军,这才将赵国的40多万大军包围和消灭。正是因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让邯郸之战中,秦军将士疲惫不堪,从而最终吃到了败仗。

三、邯郸之战中,赵国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在邯郸之战中,赵将廉颇率赵军顽强抵抗,赵相平原君赵胜亦散家财于士卒,鼓励赵国上下抵挡秦军。对此,在笔者看来,重用廉颇这位老将,无疑是赵孝成王在邯郸之战中最正确的决定。在长平之战中,廉颇已经证明自己可以通过防守来阻挡秦军。当然,很可能是长平之战的战场不在赵国腹地,后勤粮草运送比较困难,这让赵孝成王选择了赵括。不过,等到邯郸之战,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凭借着坚固的城池,完全能够抵挡秦军一波接一波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正是因为秦军的日益攻打,让嬴异人在邯郸的日子非常不好过。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嬴异人成功逃出了赵国都城邯郸。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嬴异人不逃走的话,赵国必然会迁怒于这位来自于秦国的公子。而根据史料的记载,在嬴异人和吕不韦逃走之后,赵姬和嬴政母子就在邯郸城躲了起来,这才保全了性命。

四、楚国和魏国及时出兵支援,让赵国最终获得胜利

当邯郸之战进行到公元前258年的时候,邯郸城内粮食耗尽,赵孝成王被迫向魏、楚两国求救。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平原君赵胜奉命出使楚国。在毛遂等人的劝说下,楚考烈王同意出兵支援赵国。对于楚国来说,大约派出了10万大军,由春申君黄歇衰落。而在魏国这一边,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率领8万精兵赶赴邯郸。因此,这意味着大约有20万援军加入到赵国一方,这成为打破平衡的重要力量。

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魏、楚两国大军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在魏国、赵国、楚国这三国大军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秦将郑安平所部两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遂解。对此,在笔者看来,公元前257年的时候,秦军已经攻打邯郸两年之久了,尽管秦军将士能征善战,但是,经过两年还是无法攻破邯郸,这无疑让秦军士气低落了。在此背景下,魏国和楚国的精锐之师突然来到邯郸,自然让秦军腹背受敌,从而吃到了败仗。

五、邯郸之战的影响

最后, 邯郸之战,是秦国一家独大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秦昭襄王在赵国内部团结、外部合纵抗秦形势已成的情况下,单纯从兵力对比出发,认为秦强赵弱,坚持攻赵,在战略上已属失策;而在初战失利城时,秦昭襄王仍一再增兵继续强攻,置魏、楚援军于不顾,在具体战术了上亦欠稳妥。此外,秦昭襄王在邯郸之战期间赐死白起,更是自断臂膀,也让秦国将士的斗志受到了负面的影响,所以,非常明显的是,邯郸之战的胜利,直接推迟了秦灭六国的进程。

在长平之战后,山东六国都被秦国大军所震慑,白起的威名更是让天下人都为之胆寒。但是,秦昭襄王最终没能一鼓作气,将山东六国中最棘手的赵国消灭,这导致赵国可以在接下来数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发挥着抗衡秦国的作用。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秦昭襄王错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这才有了秦始皇嬴政表现的大舞台。如果秦昭襄王真的打赢了邯郸之战,那么,秦朝建立的时间也会明显提前,自然也就不会有嬴政一统六国的故事了。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