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和孙权之间有哪些故事?为什么有人说周瑜是被孙权拖累至死的?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发现,古人对于富有才干的人往往会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别样之感。

就像李白所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像王勃所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像白居易所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那么我们今天便来说一说,关于周瑜与孙权之间的故事,看看大家都了解多少呢?

战火出英雄

周瑜出生在东汉时期,令人出色的是,他同样也是东汉末年时期的军事家和谋略家,也更是东吴有名的将领。他出身于庐江周氏,也是当时洛阳令周异的长子。

由于周瑜身材魁梧高大,面容英俊清秀,同时也很擅长音律,因此在当时民间也有传出“曲有误周郎顾”这样相似的言论。

众所周知,东汉时期是处于一个诸侯割据,动荡不堪,互相攻伐兼并的战火纷争的一个时代。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更加尖锐,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剧深化。

地主豪强之间也招兵买马,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兵马,再加上当时的朝廷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不顾朝纲,擅自干预政事,朝廷之间勾心斗角的同时,也无力管辖地方势力的扩张。

也因此造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或许是历史潮流的眷顾,在这个正值时代需要之际,也因而涌现出了许多有才能骨干的贤士,周瑜便是其中之一。

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周瑜的出现也明显的使局面反转了过来。周瑜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他不仅在外貌方面很是出众,而且在谋略方面也是更胜一筹。

他不仅在赤壁之战中以大胜曹操而名声大噪,也更是用军事谋略获得了大批将士的拥护和百姓们的爱戴。

他在此次战役中,采用以少胜多,以退为进,终于在火攻这一举措下大败曹操军队于赤壁之下,这也更是奠定了东汉末年“三分天下”的基础。

所以周瑜也被世人赞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不仅如此,他在后世中也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地位。

并且在唐代时就被列入要追封的古代名将的六十四人,为他们设庙享奠,这其中就包括了“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

并且在北宋年间成书的这本《十七史百将传》中,周瑜也同样位列其中。由此可见,周瑜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同时他也谋略过人,不仅为孙氏一族铲平了仇人,也为其复兴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并且周瑜的才能谋略也足以同诸葛亮相媲美。这也就是“既生瑜,何生亮”这一千古名句的来历。

世人都传,周瑜之死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有人说是阴谋论。但不管怎样,周瑜的一生都是仗义,忠心之人,他的一生都光明磊落,也用一生去让后世敬仰。

故人初相识

谈起周瑜与孙权之间是如何认识的,这就得从他的哥哥孙策这儿来说起。

孙策,同样也是东汉人,他17岁就独自闯荡天下、26岁开始就称霸江东,在东汉时期也可谓是人中豪杰。

他不仅是破虏将军孙坚的长子,同样也是孙权的兄长,这也就是周瑜为何会同孙权认识的缘故。

并且在当时孙策是东汉末年占据江东时有名的军阀,因此也成功跻身于汉末群雄之榜,同样也是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因此也被世人尊称为“小霸王”。

由于孙策的父亲在北方参与了平定黄巾、董卓之乱等的军事活动。为了保险起见,年少的孙策不得不携家人迁居舒。

正是这一举措,为后来周瑜与孙策的相识埋下了种子。由于孙策年少便在寿春中结交认识相关的名士,因此他的名声大噪,也被周瑜所闻。

因为周瑜惜才,因此便慕名前来,专程拜访孙策,由于两人年纪相仿,并且是同岁,也都是怀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两人都杰出通达,因而于寿春一见如故,于是便开始坦诚相待。

至此,两人的关系也愈发得深厚,彼此协同作战,经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也就使得两人的关系愈加的浓厚,这不仅是因为两人是生死之交,也因为两人的志向和抱负相同。

但是这种关系还未持续多久,就遭遇到了意外。在孙策夺取豫章郡后统一江东的同年四月份,当他准备发动士兵北上的时候,不幸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六岁的英豪在此长眠。

这才由他的弟弟孙权接掌其所积攒下来的势力,在孙权顺利称帝后,便追封他的兄长孙策为长沙桓王。

那么孙权又是如何称帝的呢?这又与周瑜有何关联呢?

瑜、权的那些事

自从其兄孙策去世以后,自己便顺势接掌了余下的势力,这也包括了周瑜这一得力干将。

由于周瑜曾多次跟随孙策征伐战场,也因此帮助其奠定了地方势力的基础,同时也为开拓疆域建立吴国立下了汗血功劳。

所以也获得了孙母的肯定,因此在孙权得势后,他的母亲便嘱托孙权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尊重和对待周瑜。孙权也在周瑜的帮助下,顺利成为了三国时期孙吴的开国皇帝。

在称帝前,孙权对周瑜那可谓是非常的信任,但凡涉及军事相关的事情,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都会寻找周瑜进行商量、探讨,再决定如何去做,对周瑜那也是非常的依赖。

周瑜为人忠心耿耿、立场坚定,曹操曾多次派遣说客,对其进行游说,都失望而归,因为周瑜对此无动于衷,一直为孙权出谋划策。

并与此同时,也为孙权举荐了许多有谋略、有才能的士大夫,这其中就包括鲁豫。并且帮助其夺取荆州也扫清了道路。

可不幸的是,由于周瑜多次叮嘱孙权小心防范刘备,劝其将刘备软禁看管,可孙权并未按其行事。迫不得已,周瑜只好实行另一计划,这才有了周瑜在整装取蜀的途中在巴丘病逝。

许是天妒英才,让年仅三十六岁的英杰就此陨落。许多历史材料都有相关记载周瑜在去世前,曾留下遗书。

内容也大致是希望孙权能够明事理、纳贤士,叮嘱孙权在以后的军事上应该如何去做。由此可见,周瑜对孙氏一族的忠心。

因此在孙权称帝后,曾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孙权在位期间也曾设农官,注重农业。

但其在晚年继承人的问题上,始终反复无常,也引来了群下党争不断,因此也造成了朝局不稳的局面。

小结

好的伙伴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同时一个好的君主也应当多多采纳贤士的建议。

作为君主也应当在培养继承人方面多下功夫,在处理一些军事相关的事情上也应当断则断。

不管是君主也好,或是领导者也好,都要明白,只有多实施顺应民众的行动,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讲述的或许就是这一道理。

或许是由于孙权的一生都太过平坦,有兄长留下的势力,也有周瑜的帮助,才导致他没有那么多的担忧,与其说是没有进取心,不如说其一生都太过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