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唐朝的创建立下不世之功的刘文静,为何被李渊处死?

刘文静是唐朝宰相、开国功臣,他作为李渊的左膀右臂,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立下不世之功,但就在唐朝创建的第二年,这样一位身居要职、声名赫赫、才华横溢的大功臣就被杀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刘文静出身彭城刘氏,早年因父亲刘韶为隋朝战死,袭任父职,授为仪同三司。根据史籍记载,刘文静“伟姿仪,有器干,倜傥多权略”,意思是刘文静既有颜值又眼光独到,富有谋略。隋朝末年,刘文静担任晋阳县令,在此期间与时任晋阳宫监的裴寂成为好友。

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被隋炀帝任命为太原留守,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怀大志,便于他结交为好友。刘文静又看出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很有才能,将其比之汉高祖、光武帝之类的人物。后来,刘文静因为与李密有姻亲关系,在李密反叛后,受到牵连下狱。因为刘文静对自己的赏识,李世民认为此人可以共谋大事,便亲自去狱中探望。李世民当时有意反隋,向刘文静询问对时局的看法。刘文静大喜过望,为李世民剖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认为关中空虚,若此时趁机而入,不到半年,可成帝业。

李世民听后深以为然,暗中谋划准备起兵,但又担心李渊不同意,于是刘文静将与李渊交好的裴寂介绍给李世民,三人一同谋划。在三人的努力下,李渊终于同意起兵反隋。起兵后的李渊周围强敌环伺,前景并不光明,不仅要面对隋朝大军,还要面对北方突厥的虎视眈眈。此时刘伟静自告奋勇出使突厥,与突厥可汗达成一些利益交换,成功借来骑兵两千、战马千匹。在这之后,刘文静又在潼关鏖战隋朝大将屈突通,几番大战之后俘虏屈突通,彻底平定了新安以西地区。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登基称帝,建立唐朝,作为开国重臣,裴寂官拜从二品的尚书右仆射,得到无数金银财宝,而刘文静则官拜正三品的纳言。此时刘文静心中已经心生不满,但还未到无法忍受的程度。

在浅水原之战中,当时盘踞陇西的薛举、薛仁杲父子进犯泾州,李世民被任命为元帅率军征讨,刘文静则担任元帅府长史,一路随行。不巧的是,李世民犯了疟疾,将军中事务委托给刘文静和司马殷开山,刘文静立功心切,不听李世民告诫,私自出兵,大军溃败。刘文静逃回长安,被削职除名,在李世民力保下,才免了死罪。后来薛仁杲再次进犯,李世民又将刘文静待在身边,这次打了胜仗。西秦平定后,刘文静因攻恢复爵位,只是官职变为户部尚书,成了裴寂的下属。

刘文静心中愈发愤愤不平,他自觉才干不输裴寂,又屡次东征西讨,军功赫赫,而裴寂不过是与李渊更为亲密,地位却远在自己之上,因此常在讨论朝政时与裴寂对立。根据史料记载,每次朝会,凡是裴寂赞同的,刘文静都要加以反对,至此二人的嫌隙愈来愈大。后来刘文静在家中与兄弟刘文起宴饮,喝醉后口无遮拦,声称要杀了裴寂。此时刘文静有个爱妾失宠,便将这件事告诉哥哥,她的哥哥于是想朝廷告发刘文静谋反。李渊于是派裴寂、萧瑀调查此事。

朝中大臣,包括李世民在内都认为刘文静有草创之功,他只是有不满情绪,并非谋反。但裴寂却趁机进言,他认为刘文静有大才,既已心有怨恨,即使将其赦免,日后也会投奔他处了。若不杀之,必留后患。李渊本就对刘文静有猜忌之心,又听了裴寂谗言,最终处死了刘文静、刘文起。刘文静死前叹息说:“鸟尽弓藏这句话果然没错。”

刘文静被杀的主要原因还是与裴寂的矛盾,不过,如果他能有张良的度量和胸怀,相比不会落得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