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端午节元春赐礼,王夫人与薛宝钗是什么表现?
红楼梦中端午节元春赐礼,王夫人与薛宝钗是什么表现?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在外人面前一向表现的端庄沉稳,并且,作为一个富家小姐,她对花儿、粉儿这些装饰品也不感兴趣,时常打扮得素净自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王夫人是贾母口中的木头,她木讷不会言语,平日里吃斋念佛,情绪稳定。
只是,因为一个小插曲,却导致了她们二人得意忘形,一反常态。但最终的结局,却也让人拍手称快。
这个小插曲,就是端午节元春赐礼。
贾元春,是王夫人与贾政所生的女儿,她早年以女史的身份进宫,多年后突然被封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她的崛起,给贾府带来了新的希望;她的崛起,也打破了长期处于平衡状态的“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
尤其是,元春省亲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她给贾府众人赏赐的端午节礼物,在荣国府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道:“别人的也都是这个么?”
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柄香如意、一个玛瑙枕。老爷、太太、姨太太的只多着一柄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
当贾宝玉从袭人这里得知,在元春赏赐的礼物中,他与薛宝钗一样,而林妹妹与贾府三春一样的时候,他诧异不已。并在第一时间想到了林妹妹,想着去安慰她。
也是在这个时候,获得与宝玉相同礼物的薛宝钗,有了得意忘形之态。这个原本不爱花儿粉儿的女子,却在这一天,亲自戴上了元春所赐的红麝串,还在荣国府中四处招摇。
最终,在贾母的房中,她终于达到了目的,找到了贾宝玉,并让他做了一回呆雁。
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傍边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
薛宝钗在性情上的转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源于元春赐礼,她从元春赐礼中,似乎体会出了,贵妃娘娘对她的认可;似乎预见到了,不久后,她便要成为心心念念的宝二奶奶了。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王夫人身上。
面对即将到来的清虚观打醮,凤姐一时兴起,提议要去清虚观看三天戏,一向爱热闹的贾母也极力附和,并特意嘱咐,让宝钗跟着母亲一块儿过去。
既然贾母、凤姐都决定了,王夫人自然会得知这件事。然而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却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老太太还是这么高兴。并以身体不适、要等宫中的人出来为由,选择留守荣国府。
我们从王夫人这句充满调侃意味的话语中,便能看出她的得意忘形;而作为儿媳妇的她,在这之前,是时刻紧随贾母的脚步的。
通过她的言行举止,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元春端午节赐礼这件事中,在王夫人的潜意识中,也有着同薛宝钗一样的认知。那就是:在林黛玉与薛宝钗这两个女子之间,贾元春认可了薛宝钗。
只是,王、薛二人的得以忘形,她们能笑到最后吗?且看贾母的手段。
在《红楼梦》中,贾母在我们的印象中,一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老太太,似乎在她的身上,我们很难联想到手段和谋略。但显然,作为在荣国府生活了四五十年的老封君,作为史家的大小姐,作为从重孙子媳妇一步一步爬到今天的荣国府老太太,她并非一个简单的人。
所以面对元春端午节赐礼,面对王、薛二人得意忘形之态,她仅仅用了两句话,便将她们打回了原形。
1、和尚说了:宝玉命中不宜早娶。
对于元春端午节赐礼,究竟是否意味着她对薛、林二人的认可?我们难以琢磨。但是,既然王、薛二人都这样认为,作为林黛玉的外祖母,她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看着疼爱的两个“玉儿”不开心。
所以,在清虚观打醮的时候,面对张道士提出的,有关宝玉婚姻的时候,贾母巧妙的做出了回应。
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到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到也配得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初看之下,张道士在此时提起贾宝玉的婚姻,显得十分突兀。尤其是,他所提到的女子,又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形象。他既没有点出女子的家世,也没有点出女子的名姓,仅仅提到十五岁这个年纪。
但是,对于贾母而言,这就足够了。因为此时此刻,薛宝钗的年龄正符合这一点,因为在这不久前,贾母刚给她过了十五岁的生日。在封建社会,女子十五岁便到了适婚年龄,又称为将芨之年。
而对于张道士的提亲,贾母仅用了一句话,便巧妙地对此作出了回应:上回和尚说了,宝玉命中不宜早娶。
贾母的话是否可信?若我们回顾文本,会发现,在清虚观打醮之前,确实没有这样的描述。然而,没有描述并不能否认它的真实与否。
正如薛姨妈一家在荣国府鼓吹的“金玉良缘”一样,那个曾经给薛宝钗送金项圈的癞头和尚,又有谁见过呢?
因此,很显然,贾母正是运用了同薛姨妈一家同样的手段,借用封建迷信,来回击元春端午节赐礼引起的风波。
2、“不是冤家不聚头”,贾母首次表明了她对“二玉”的态度。
面对元春端午节赐礼,面对王、薛二人的得意忘形,贾母在清虚观用一句“宝玉命中不宜早娶”,便破灭了薛宝钗等人的好梦。
但是,因为张道士提亲的风波,也同样导致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二人内心的波动。所以原本三天的清虚观打醮活动,他们第二天都没有前去。
不仅如此,在这一天,在潇湘馆内,他们二人,因为“金玉良缘”再一次产生了口角,为了表明心志,贾宝玉狠命砸着通灵宝玉,林妹妹在一气之下,也将给宝玉戴的通灵宝玉做的惠子剪断了。
面对他们二人激烈的争斗,怕事的嬷嬷们在第一时间便叫来了贾母、王夫人。直到她们到来,贾宝玉与林黛玉才停止了争吵。
而面对“二玉”的争吵,贾母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却当着众人发表了这样一番言论:
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嚈这口气。”
“不是冤家不聚头”,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它所描述的对象,一般指的是夫妻。由此可见,贾母在此流露的意味,是非常明显的。
小结:
贾宝玉与林黛玉二人争吵,在冷战几天后,宝玉终于做了男人该做的事,亲自前往潇湘馆给林妹妹赔不是,而就在他们二人重归于好的时候。由贾母派来的王熙凤也及出现了,正好见到了他们和好的场面。
为了让老太太放心,她一手一个拉着“二玉”,来到贾母的房中,当着众人再一次发表了高论:
到了贾母跟前,凤姐笑道:“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到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哭对诉。到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
元春端午节赐礼的风波,便因此落下了帷幕,而原本得意忘形的王、薛二人,在现实面前,也自然而然的由喜悦变成了愤怒。贾宝玉被薛宝钗奚落,金钏儿惨遭王夫人撵出,便是这件事导致的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