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子宫恢复需要注意什么
子宫,是女人的标志,是胎儿生存的地方,在生完孩子后,需要好好让子宫恢复。那么产后子宫恢复需要注意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
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子宫逐渐缩小,产后当日宫底在脐下1~2横指,宫底圆而硬。
产后第1天由于盆底肌肉的张力开始恢复,宫底略可升至平脐,以后每天下降1~2cm,至产后10天左右子宫降入骨盆腔内,在耻骨联合上方扪不到宫底。
子宫复旧需6~8周,包括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修复。
子宫复旧 2 产后子宫变化1子宫体肌纤维缩复:
在子宫收缩的过程中,子宫肌细胞数目大致不变,但肌细胞长度和体积缩小,多余的胞质变性自溶,通过溶酶体的酶系统,最后转化成氨基酸,由血液和淋巴带至肾脏排出。随着肌纤维不断缩复,宫体逐渐缩小。
于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
于产后10日至2周,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扪不到宫底;
直至产后6-8周,子宫恢复到未孕时大小。
由于妊娠期子宫潴留的大部分水分和电解质逐渐消失,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由分娩时的1000g至产后1周时的500g、产后2周时的300g以及产后6-8周时的50-60g,较非孕期稍大。
子宫内膜修复
胎盘、胎膜从子宫内膜(底蜕膜)海绵层分离娩出后,蜕膜分为2层,表层发生变性、坏死直至脱落,形成恶露自阴道排出;
深层子宫内膜腺体逐渐再生成新的子宫内膜,约需3周,胎盘附着部位外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修复,产后6~8周胎盘附着部位内膜全部修复。
宫颈变化:
产后子宫下段逐渐缩复恢复为非孕时的子宫峡部。产后子宫颈松软,外口如袖管状,紫红色,水肿,厚约Icm。
次日,宫口张力开始恢复,
产后2~3日,宫口仍可容2指;
而产后1周,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形成;
至产后4周时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
仅因宫颈外口于分娩时发生轻度裂伤,又因裂伤多在3点及9点处,使初产妇的宫颈外口由产前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一”字形横裂(已产型)
子宫血管变化:
胎盘娩出后,由于子宫收缩,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开放的螺旋动脉和静脉窦被压缩变窄,使胎盘附着面得以有效止血,加之产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数小时后血管内形成血栓,出血量逐渐减少直至出血停止。
若在新生内膜修复期间,出现血栓脱落,可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产后促进子宫的方法:
1、产后尽早让新生儿进行吸吮·
通过频繁的吸吮乳头反射性地引起缩宫索分泌增加,促进子宫收缩。没有喂奶的妈妈,也可以采取按摩乳房的方式,刺激乳头,产生子宫收缩素。
2、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圆
产后很多妈妈会因会阴伤口疼痛或不习惯于卧床姿势排尿,往往憋着,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子宫恢复!因为膀胱的充盈会影响子宫收缩,阻碍子宫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产后出血或膀胱炎。所以产后及时排尿非常重要。
3、遵医嘱运用子宫收缩药。 4、不要过早从事体力劳动
不要长时间站立,也不要久蹲,尤其不要提拉重物。这些都会容易引发子宫脱垂饭风险。
5、子宫按摩手法
可通过专业子宫复原手法,让子宫肌肉收缩,恢复子宫弹性,排出毒素,刺激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同时也可避免妇科炎症的发生,
6、通过呼吸练习促进子宫收缩
产褥期可以练习柔和的呼吸训练,或者配合呼吸进行腹部按摩手法,均可对子宫收缩有所帮助
7、盆底肌训练
恶露干净后可以进行柔和的盆底肌训练,增加子宫的承托力,避免子宫脱垂。
8、避免长期卧床
产后6~8小时,产妇在疲劳消除后可以坐起来,第二天 可以下床活动,这样有利于身体生理功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卧床休息时,尽量采取左卧或右卧姿势,避免仰卧,以防子宫后倾;如果子宫已经后倾屈,那么首先检测骨盆结构是否发生变化,可做膝胸位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