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的时代,为什么没人尊东吴为正统?

东汉末年,只有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笑到了最后,建立了魏、蜀、吴三国。既然是三国鼎立的时代,为什么没人尊东吴为正统??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说说。

三代禅让

在古代的改朝换代之际,一个政权如果想被称为正统的话,那就只能走两条路,一条就是禅让,通过和平手段让前任皇帝主动让出皇权,另一条就是造反,通过暴力方式从前任统治者手中争夺政权。

无论是走哪一条路,新兴政权都必须有足够的舆论基础。在这一方面,曹魏做得就十分出色,早在魏国还没有建立的时候,曹操就牢牢抓住了东汉末年的一个预言:“汉家九百二十岁后,以蒙孙亡,授以承相。代汉者,当涂高也。”

也就是说,取代汉朝的应该是“涂高”,那什么是“涂高”呢?曹魏集团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涂者途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为魏,魏当代汉。”

总而言之,“涂高”就是魏,也就是说,魏国应该代替汉朝,成为新的天下之主,曹操将自己称为魏王,曹丕将国号定为魏国,这什么意思够明显了吧!

做好了舆论铺垫之后,曹家父子就开始了长期的创维准备工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大义名分,随后南征北战收复中原,牢牢占据了北方的大片地盘。

自古以来,各个朝代都定都北方,百姓天生对北方的政权抱有信任,曹魏因此得到了民心。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曹丕就以“三代禅让”的名义,强迫当时在位的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他。

汉献帝多年以来一直处于曹家父子的压迫之下手中,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权利,曹丕让他让位,他哪里能够拒绝?

不过曹丕为了后世的史书评论,做这事儿也没有做的太绝,强迫汉献帝让位的事都是让群臣露面的,他自己表现的反而十分谦逊,老老实实的走完了三请三让的过程之后,才宣布以魏代汉,登上了皇位。

从继位手续来讲,曹丕的所作所为毫无破绽,完全符合禅让的条件,魏国也成为了最名正言顺的正统政权,至于汉献帝让位是否被强迫的?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历史上就没有几个皇帝的禅位是心甘情愿的。

讨伐不臣

曹魏集团将自己包装得如此正统,死对头蜀汉自然也不甘示弱,蜀国虽然没有汉献帝这么个金字招牌,但是蜀国的国君刘备也是汉室承认的宗室成员,拥有匡扶天下甚至是继承汉朝皇位的权力。

从这个方面来讲,蜀汉的正统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不同于曹魏、东吴这两个新兴势力,承袭了汉朝国号的蜀汉是个真假参半的老牌势力,汉朝天下八百年,无论是士族还是百姓都早已将其当成了唯一的正统。

蜀汉打出了“延续汉朝,匡扶正统”的名义之后,天下之人无不踊跃,蜀汉因此拥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在汉献帝禅位之后,汉朝宣布灭亡,蜀汉随之就成为了天下眼中的正统,占据了道德高地和舆论基础,刘备和诸葛亮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时机。

他们对曹魏和东吴大加批判,斥其为乱臣贼子,尤其是接受禅让的曹魏,那更是犯上作乱窃居正统。针对曹魏篡位所凭借的“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言论,蜀汉这边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

汉朝天下延续了八百多年,连王莽作乱也没能将其结束,理应是气数绵长,永享天下,曹魏今如只不过是“窃居神器”,迟早要遭受天谴。

至于替天行道讨伐不臣的,自然是承袭了汉朝正统的蜀汉了,这个观点得到了当时大多数人的支持,所以蜀汉的正统性一直为许多人所承认,直到今天也有人将其作为正统。

非是正统

说完了曹魏两国为何被称为正统之后,再来说说东吴为什么一直没被尊为正统,这个问题的答案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东吴的创建者小霸王孙策的名声不怎么好,他和父亲孙坚原本都是逆贼袁术的部下,在汉朝灭亡之时,孙坚不思报国,还私藏了无意中找到的传国玉玺,结果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也让孙策不得不远赴江东组建势力。

孙坚的所作所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忘恩负义,这自然也影响到了东吴在百姓们心中的形象,孙策建立东吴之后,主动向汉朝称臣,这才挽回了东吴一部分口碑。

然而这也让东吴和汉朝组成了板上钉钉的君臣关系,东吴日后立国就是犯上作乱。除此之外,孙权的反复无常也是东吴为人所诟病的一大原因。

在曹操发兵攻打东吴时,他联合蜀汉的刘备一起发动了赤壁之战,这才保住了东吴江山,可后来他为了夺取荆州,公然背弃了孙刘联盟,转而和曹魏结盟,还击杀了素有忠义之名的关羽,这让天下人对其大失所望。

如果东吴之后跟着曹魏一条路走到黑的话也就算了,可孙权前脚才向曹魏称臣,后脚就登基为帝,这无疑是在叛离了旧主汉朝之后又叛离了新主曹魏,典型的二五仔操作,如此反复无常之国,怎能让天下人敬佩?

三国之中,曹魏打的是三代禅让的幌子,虽然汉献帝禅位给曹丕是受了威胁,但从名分上来讲,他的政权就是正统;

蜀国刘备是汉朝宗室,天生占据着大义,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政权也是正统,只有东吴既无名分又无手续,怎怪后世之人不尊其为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