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光是什么人?他为何会得罪傅太后?

孔光,,字子夏,西汉后期大臣。今天知秀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公元前2年,长安城发生了一件大事,汉哀帝的奶奶,也就是傅太后去世了。

而接下来,就在傅太后去世之后,汉哀帝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之前罢免的孔光给找回来。这个孔光,是孔子的第十四世孙,同时还是东汉后期那个‘孔融让梨’的孔融的六世祖。

因为汉哀帝之前将孔光罢免,就是因为孔光得罪了傅太后,汉哀帝是迫于傅太后的胁迫才将孔光罢免的,本来以为朝廷有的是有能力的人可以担任丞相的位置,没想到孔光离开之后,汉哀帝一连换了三位丞相,都没把丞相的活干明白。

汉哀帝不禁想起来孔光在的时候,朝政都是打理得好好的,有孔光在,汉哀帝很少在政务上操心,但是傅太后容不下孔光,所以汉哀帝即使想要任用孔光也不敢。

现在好了,傅太后死了,汉哀帝就想赶紧将孔光找回来替自己干活,但是自己罢免的人家,现在找回来还得有个借口见孔光一面,试探一下,问问孔光愿不愿意在重新做官。

傅太后是在过年之后去世的,在傅太后去世前十几天,长安城正好发生了日食,汉哀帝就准备拿日食的事询问孔光,在试探一下孔光的意思。

汉哀帝见到孔光之后,就借着天象的由头向孔光询问日食的事情,孔光知道汉哀帝的意思,所以也借坡下路,仔细地对汉哀帝胡说八道。

孔光知道历代帝王对天象之说十分畏惧,便说,日食天灾等异象都是根据天下的局势,君主的作为来给人们示警的,汉哀帝听到后,深信不疑。

孔光想到:“为了让汉哀帝做一个好皇帝,欺君就欺君吧......”。

再后来,孔光就在汉哀帝的期待中回到朝廷做官了。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孔光是谁,他是为什么会得罪傅太后的,汉哀帝为什么这么害怕傅太后,为什么汉哀帝对傅太后言听计从。

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孔光是怎么得罪傅太后开始说起。

公元前7年,汉哀帝下诏向丞相和大司空询问,把傅太后的住处安置在什么地方合适?当时的丞相孔光听说傅太后独断专行,野心勃勃,于是劝导汉哀帝说,应该另外建立一所宫殿给傅太后居住。

孔光想要傅太后的住处离汉哀帝远一些,所以才要另外修建一座宫殿给傅太后,要知道长安皇宫地方大,如果建造宫殿必然不会与皇帝的宫殿相隔太近,正好名正言顺的让傅太后离汉哀帝远一些,所以这个建议也就没什么毛病,傅太后也挑不出来什么不是。

而当时的大司空何武却说,应该将傅太后的住处,安置在北宫,也就是离皇帝的寝宫很近的地方,结果汉哀帝采纳了何武的建议,将傅太后安排在北宫居住。

何武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孔光很是诧异的看了何武一眼,何武也没有感觉到什么异常,认为自己只是实话实话啊,修建宫殿花费巨大,对国库来讲也是负担,再说了,汉哀帝对这位祖母非常孝顺,是一定想要就近照顾傅太后的。

此时的何武完全没有想到,傅太后亲近汉哀帝对国家来讲,更是一场灾难,这笔账可不是修建一个宫殿这样的代价。

傅太后果然如传闻中所说,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野心勃勃的人,从迁居北宫这件事开始,她就开始让汉哀帝不断的满足她的要求。

后来傅太后的堂弟的儿子在服侍皇帝的时候犯了罪,惹怒了汉哀帝,汉哀帝想要将傅迁罢免,在打回原籍,但是遭到了傅太后的反对,汉哀帝念在傅太后年迈,不忍心惹怒傅太后,于是不得不将傅迁留下。

孔光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就联合大司空师丹一起上奏,阻止傅太后这种姑息养奸的行为,汉哀帝明明知道傅迁的错不可原谅,也是分厌恶傅迁,但是汉哀帝还是迫于傅太后的压力妥协了,将傅迁重新任命为侍中。

此时的汉哀帝还没有意识到傅太后的控制欲有多么强,有多么可怕,傅太后对汉哀帝自己的危害有多么严重。

再后来傅太后要求汉哀帝给自己和太皇太后王政君一样的尊号,孔光认为这于理不合,毕竟王政郡是太皇太后,傅太后其实只是汉哀帝的奶奶,毕竟差这辈分和地位呢,于是再次反对傅太后索要尊号,傅太后恼羞成怒,从此将孔光视为仇敌。

几个月后,傅太后就串联大司马朱博弹劾孔光无能,汉哀帝虽然并没有认为孔光有什么大错,但还是听了傅太后的话,将孔光罢免了。

汉哀帝罢免孔光就算了,还特意下诏,发长文责备孔光无能,不称职,这对一个臣子来讲被皇帝亲自下诏责备,这个打击相当于一万点暴击,于是孔光默默的离职回家了。

以上就是孔光得罪傅太后的全部事情经过,接下来我们接着讲孔光这个人。

孔光字子夏,山东曲阜人,他是孔子的十四师孙。孔光做官十分的刚正不阿,可以称得上黑暗中的明灯,即使身处黑暗,也不愿意苟且,依然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发光发亮,这样的人如果能够身处高位,会让很多重臣直臣看到很多希望的。

不知道从孔子的多少代开始,孔家的人开始做官,且世世代代的做官,可以说,孔子的后代即使到了孔子死后,仍然用一己之力影响着天下,虽然能力有限,但是从不间断。

比如,孔光的父亲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孔光的兄弟孔宙曾任太山都尉。孔家一下人几乎都在朝廷做官,而且是谨小慎微地为官。

孔光小的时候,就非常好学,家里也有的是学问高深的人,所以孔光经常有什么问题抓过来一个人就能解答,这大概就是书香世家的好处。

也正是因为孔光从小勤奋好学,所以孔光到十三岁的时候,就被推荐为议郎,可以参与讨论国事,后来孔光又受到了当时的光禄匡衡的赏识,被匡衡推荐做了谏议大夫。

只不过当时的孔光太过年轻,太过耿直,还不懂得如何在昏君的手底下讨生活,于是因为孔光的意见与汉元帝不合,被汉元帝厌弃,发配到一个小地方,做县令去了。

孔光被贬后心中怨愤,认为自己并无过错,不应该被贬官,而且如果自己做了县令就将永无出头之日,所以直接免官回家,做了一名教书匠,教导经学。

公元前51年,汉元帝去世,汉成帝继位。

汉成帝即位之后就向民间征集有才能的人,孔广再次被推举为博士。

在察举制的考试中,成绩最优秀的人可以担任尚书,而孔光的成绩就是最优秀的,后来担任了尚书,负责考察前朝的典籍制度和礼节仪式,用心认真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好,经过多年的研习,孔光精通了汉代的制度和法令。

汉成帝对孔光做事很满意,后来调任孔光做仆射和尚书令。几年后汉成帝见孔光办事周密谨慎,很少出什么差错,又将孔光升任为诸吏官,负责检查冤狱,教化风俗,赈济灾民。并任命孔光的儿子孔放为侍郎,给事中黄门,负责在皇帝面前听侯差遣。

孔光做事非常认真负责,每次派到孔光手里的任务都会被圆满完成,以至于后来孔光因为政绩出色,名声传遍了朝廷内外。

几年后,孔光又接连升迁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光禄勋,尚书一职。

在孔光任职期间,认真负责,维护法度,修订制度。每次汉成帝向孔光询问政务,孔光总是能够根据引经据典,按照之前和现在的法律,再加上自己认为对的观点去回答汉成帝,或许是之前在汉元帝哪里被贬官,吃过大亏,在面对汉成帝的时候,即使有一件不统一的,孔光也不会争辩。

甚至孔光从再次为官之后,在也不敢对皇帝上书劝谏了,毕竟自己打工的这对父子俩,都不是什么明君,万一赔上小命就不值当了。

孔光还是一名爱国青年,在做官的时候,见到有才能的人,还会推荐出去,但是孔光从来不求回报,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件事,生怕惹事。孔光在生活中会将工作完全排除在外,对于朝廷的人和事都三缄其口。

或许是因为孔光的父亲孔霸是皇帝的老师,从小孔光就被父亲培养的品学兼优,谨慎稳重,孔光家风影响,做事不求名利,只求实现理想,为国尽忠,为民尽责,从不结交权贵高官,结党营私,也不向别人求助。后来孔光因为能力出众,受到皇帝赏识,又升迁为御史大夫。

公元前8年,汉成帝病重,临终前却发现没有可以继承皇位的儿子,所以只能在宗亲里面过继一个孩子来做皇位继承人。

后来汉成帝选来选去,看中了亲弟弟中山孝王和定陶王。定陶王有一位善于权谋的祖母傅太后,傅太后为了定陶王能够当上太子,上下活动,讨好皇后赵飞燕,异己骠骑将军王根,许诺他们高官厚禄,后来经过傅太后以及笼络来的势力的帮助,最后汉成帝果然选中了定陶王做太子。

而在这场夺嫡之战中,孔光一开始就认为定陶王不合适,因为定陶王两岁的时候就被傅太后抚养在身边,傅太后是一个跋扈霸道的女人,儿子早逝,看不上儿媳妇,所以在儿子去世后,就厌弃了儿媳,孙子夺走,独自抚养,甚至都不让儿媳妇看望自己的儿子。

所以定陶王从婴儿时期就被迫失去父母照顾,只能依靠奶奶傅太后长大。孔光认为,如果让定陶王做了皇帝,那么强势的傅太后必然把持朝政。

但是汉成帝好像是忘记了吕后乱政的事了,完全没有意识到,如果立定陶王的潜在危机。甚至因为孔光反对他封定陶王的事,对孔光心生怨怼。

其实孔光的想法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汉成帝竟然因此将孔光贬为了廷尉。

公元前7年,定陵侯淳于长和红阳侯王立都犯了罪,还牵连了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后来两人都被罢免了,这样一来左右将军的职位就空缺出来了,于是汉成帝任命孔光为左将军,王咸为右将军。

几个月后,汉成帝的心意得到了回转,认为选定继承人的事,孔光并没有过错,于是准备任命孔光作为丞相,不幸的是,汉成帝的病情来势汹汹突然去世,但是给孔光封侯拜相的策书已经写好了,但是接下来的事情要有人操持,于是在葬礼之前,汉成帝去世的当夜,孔光还是被封为博山后,出任丞相一职。

后来汉哀帝继位之后,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汉哀帝因为傅太后将孔光罢免,后来傅太后去世,汉哀帝又将孔光召回朝廷做官,再次封孔光为光禄大夫,俸禄两千石,任给事中。

汉哀帝没有直接让孔光回到丞相的位置,而是先让孔光担任光禄大夫,就是想缓一缓让孔光接受,后来汉哀帝感觉到了政务的压力,想要很多有才能的人帮他分担,就命令孔光推荐可以担任尚书令职务的人,孔光推荐了上书仆射张敞,就是那个画眉的张敞。后来汉哀帝经过考虑并没有让张敞担任尚书令的位置,而是让张敞做了束平太守。

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汉平帝继位,汉平帝继位的时候年纪很小,不能处理国事,于是由太皇太后王政君掌权辅政,王政君一上位之后,就任命王莽为大司马,孔光担任大司徒,因为王政君对王莽非常信任,所以将军政大事都交给王莽处理。

汉哀帝时期,汉哀帝头上有四位太后,而四位太后背后又各有庞大的外戚势力,所以各族外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就会相互争斗,不可避免的进行了一轮血洗,首先被排除在权利核心之外的就是王家。

但是后来谁都没想到,反倒是被打压得最狠的王氏,在后来的权利角逐的时候笑到了最后,更没想到的是,王政君无儿无女竟然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将王家扶持起来。

王莽上位之后,就开始铲除异己,笼络人心,对于王莽来讲,孔光是能臣,直臣,而且弟子众多,有出自有名的书香世家,是孔子的后人,如果能够得到孔光的认可,就会赢得很多臣民的心。

于是王莽开始千方百计留住孔光,而孔光的想法正好相反,孔光认为,太皇太后王政君能在王家势力微弱的时候都能够隐忍,必然不是一般人,且汉哀帝的时候王家被打压的很狠,如今王家得势,王政君就算在宽宏大量也不会放过当初的政敌,之后朝廷必然会乱。

如果自己站在了王家的立场上,必然会卷入纷争当中,自己年龄也大了,不应该在折腾了,而且孔家的家风一向不愿参与这些纷争,再说了,如今王家势大,必然会不断扩张势力,但是哪有什么千古朝代,就算自己如今靠着王家起势,那么将来怎么办?

百年之后,孔家的未来怎么办,于是为了家族的长远发展,孔光决定离职,退出朝廷纷争。

后来王莽见实在留不住孔光,也决定将识人善用的样子做到底,特意下诏任命孔光作为太师,不用上朝觐见,孔光在长安皇宫内可以坐着议事,孔光的下属依然照常办公。

孔光见王莽实在是不放过自己,于是就接受了王莽的优待,但是实质上,孔光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元始五年,孔光去世,享年七十岁。

王莽用对待臣子的最高礼仪为孔光下葬,文武官员为孔光送葬,并赠谥号简烈侯。

孔光其实算不上幸运,所遇到的都不是明君,幸好孔光并不是什么热血激进的青年,虽然几次惹怒皇帝,但是都没有伤筋动骨,后来通过孔光自己的努力,还是爬上了高位。

有时候英雄令人感动的不是多强,而是不放弃,无论何时何地何境遇,都不放弃向上的希望,而孔光即使遇见不好的局势,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不依靠任何关系,依然能够将凭借实力走上高位,光是这份韧劲就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