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谁才是让贾政满意的人选?
《红楼梦》里的很多情节都是围绕贾宝玉的婚事展开的。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林黛玉父母双亡被贾家收养后,贾母有意亲上做亲,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推动宝黛姻缘。王夫人对此坚决反对,甚至不惜拉来薛姨妈薛宝钗母女,搞金玉良姻狙击宝黛姻缘。
母亲和妻子明争暗斗,贾政的态度一直暧昧不清。作为贾宝玉的父亲,他的态度最重要。
贾政到底是支持母亲还是支持妻子?古人以孝为先,真要闹起来贾政一定听母亲的。问题是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贾政更青睐谁呢?
儿女联姻,关乎贾家的发展和子孙未来。哪怕贾母和王夫人各有所支持,也要听贾政的意见。她们又都是明理的贵夫人,不可能胡闹让贾政为难。儿女姻缘亲父的态度最重要。贾政选谁是关键。
其实,从贾政的角度未必一定要在钗黛二人中选择一个。贾家联姻要往外不往内。所以他的态度一直模糊。
曹雪芹当然不会没有暗示。甚至他在书中伏线特别早。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就是贾政罕见的,曹雪芹有意暗写他对薛宝钗、林黛玉和李纨的评价,以及对贾宝玉姻缘的看法。
(第十七回)贾政笑道:“这一处(潇湘馆)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第十七回)贾政笑道:“倒是此处(稻香村)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第十七回)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衡芜苑),无味的很。”贾政不禁笑道:“有趣!
大观园题额一共有四处重点描写:潇湘馆、稻香村、衡芜苑、怡红院。其中暗藏了贾政对林黛玉、李纨、薛宝钗以及宝黛姻缘、金玉良姻的看法。
古代礼教森严,原文也没有机会给贾政亲口点评“准儿媳”人选和儿媳妇的机会。所以,曹雪芹借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借对后来众人的住所评价,明确贾政对儿媳妇和钗黛的看法和评价。堪称罕见。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有意思在李纨、薛宝钗都是贾政儿媳妇,林黛玉身在其中,是曹雪芹暗示八十回后林黛玉死前,和贾宝玉有过短暂婚约。第五十八回梨香院三官故事影射贾宝玉娶薛宝钗当做“续弦”,也暗示宝黛二人一定有过明确婚约。
贾政对潇湘馆、稻香村、衡芜苑的评价,代表他对儿媳妇的点评。
贾政最满意的是稻香村,他说“勾起归农之意”,指退休后颐养天年要靠李纨这样的儿媳妇。
李纨出身金陵名宦李家。父亲李守中是国子监祭酒。虽说只有从四品,却不比礼部多位大员差,是典型的清贵之家。真比较,林如海的探花郎和巡盐御史,远不如李守中的国子监祭酒。
李纨代表的是贾政的联姻意愿和方向。为儿孙找寻书香世家,家风门风比不得李家“道德传家”那么高,起码也要“诗书传家”那种。
李纨重要在是贾政为以后儿孙联姻树立的标尺。
贾政感觉最一般的是衡芜苑,先“无味”再“有趣”,是个逐渐认识的过程。起码开始他认为薛宝钗和薛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般。
薛宝钗商人出身,不光社会地位低,还会影响贾宝玉立足社会以及未来子孙的声誉。如果贾宝玉娶了薛宝钗,势必会成为京城权贵圈的笑柄。贾母不同意,贾政也不认可。
至于“有趣”,是薛宝钗进门后,贾政对儿媳妇的进一步认识。薛宝钗的人品学识,迥然于商贾出身的女儿。所谓“有趣”是趣味盎然,惊喜不断之意。也是她判词山中高士和齐眉举案的由来。
贾政将最高评价给了潇湘馆,“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代表他对林黛玉和林家的高度评价。
林黛玉出身书香世家。虽不如李纨家族文化底蕴那么深厚,但林如海能考中探花,也不是贾家弃武从文短时间能比的。
林黛玉七岁就“读了”《四书》,贾宝玉十一二岁还不行。林黛玉的房间“比上等的书房”还好,都证明林黛玉才女之名不虚。这样的儿媳妇,不光能光耀门楣,还会遗惠子孙。最让贾政心向往之。
从贾家抄家后,李纨教养贾兰成才,最后贾兰金榜题名复兴贾家,就能看出,娶一个书香世家,家族底蕴深厚的大家闺秀为儿媳妇,是多么重要。危难时刻,是可以传家延续香火的。
所以,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其实是贾政对儿媳妇标准的一次设定。他带着贾宝玉,也影射他对金玉良姻和宝黛姻缘的态度。
最后在怡红院,贾宝玉说“红香绿玉”两全其妙,“红香绿玉”就是宝黛姻缘和林黛玉的象征。
贾宝玉认为两全其妙,是指非林黛玉不可的意思。贾政嘴里说不好,实则默认,代表他被贾宝玉说服,接受了宝黛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