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待封:唐朝名将郭孝恪次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郭待封,唐初名将郭孝恪次子,唐高宗时,得裴行俭提拔升官至左豹韬卫将军。咸亨中,与薛仁贵率兵讨吐蕃,于大非川之战战败,减死除名。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

显庆四年(659年)二月,高宗亲策试举人,900人中只有郭待封、张九龄5人居上第,令待诏弘文馆,随仗供奉。

乾封元年(666年)九月,唐朝第三次大举兴师东征高句丽,郭待封受任积利道行军总管,归李勣节制,率舟师渡海直趋平壤。其后冯师本奉李勣之命,率水军载粮增援郭待封,船破失期,郭待封打算将此情报通告李勣,但又怕高句丽知道救兵不会来,于是作了首离合诗赠送李勣。李勣不解,大怒道:“军机如此急切,竟然还有心思作诗?一定要斩了他!”但其记室元万顷却看懂了诗中奥妙,解释给李勣听,李勣这才放了郭待封一马,并送粮支援。后官至左豹韬卫将军。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唐高宗借着恢复吐谷浑王国的名义,派出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领精兵强将五万余人,迎战吐蕃军队。

郭待封是名将之后,以前与薛仁贵是平级,这次屈居副将,心里颇有不平之意。

唐军到达大非川(今青海切吉平原)后,准备进兵乌海(今青海省兴海县西南苦海)。薛仁贵认为,“乌海地险而瘴,吾入死地,可谓危道”,只能速战速决,迟则生变。大非岭地形宽平,可以布置两道栅栏以保护辎重,留一万人看守,主力部队则快马加鞭,轻装上阵,以求一举破敌。

薛仁贵率领精锐奔袭乌海,在河口与吐蕃军队遭遇,“数万吐蕃人死伤籍枕”,唐军获得的牛羊数以万计。

郭待封承担了保护辎重的任务。薛仁贵回到乌海城,派人接应郭待封的辎重,不料郭待封违反薛仁贵的安排,擅自带着辎重粮草在后面缓缓前行,被吐蕃二十万军队团团围住,“粮仗尽没”,断绝了唐军的补给和支援。薛仁贵只得退军,屯驻于大非川。吐蕃大将论钦陵率四十余万大军进攻唐军,唐军大败。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败归后,都免死除名。此后郭待封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