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灭亡的时候有多惨烈?南宋真的一丝赢蒙古的机会都没有吗?
南宋灭亡的时候有多惨烈?南宋真的一丝赢蒙古的机会都没有吗?当年决定南宋生死存亡的崖山海战,南宋输给了蒙古,君臣百姓坚决不降,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海面上浮起的都是有骨气的汉人的尸体。
崖山之战的失败,导致华夏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汉文化受到沉重打击,因而有“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说法。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那么,南宋在面对蒙古进攻的时候,到底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这得从当时“国际间”的形势说起。
北宋、南宋从来没有收复北方广大区域,例如燕云十六州,因而认真说起来不是大一统政权,北方、南方都有其它国家,北方陆续出现的是辽国、金国、西夏,最后才是蒙古。南方则有大理国,就是《天龙八部》中的那个。西边还有一个吐蕃,但那个时候已经处于四分五裂的权力分散状态。大理国不是南宋的威胁,北方那些却全都是,宋朝在它们的压力中艰难求存,能延续这么久还不容易。
军事上,宋朝不如辽、金,甚至打不赢本是臣属的李元昊,凭着对宋战争的节节胜利,李元昊最后得以建立起以党项人为主体的“大白高国”,也就是西夏。但经济上,宋朝却是完全可以碾压诸国。正是靠着经济优势,宋朝先后和辽、金、西夏达成协议,每年都以巨额“岁币”的方式,用金钱买来弱势的和平。
之后雄心勃勃的成吉思汗崛起,统一草原诸部,新生的蒙古帝国立马呈现出无比强劲的吞并实力,他们将目光对准了其它国家,平衡迅速被打破。此时辽国已被金国灭亡,蒙古的第一目标是金国。但西夏横于蒙古与金国之间,向来是金国的附庸。成吉思汗便先进攻西夏,金国本应救援西夏却坐视不理,西夏被逼到灭国的边缘,臣服蒙古反攻金国,成为蒙古的爪牙。
双方打了许多年,西夏国力尽损,不想再为蒙古卖命,一反抗就被灭了,之后蒙古继续进攻金国。此事本应引起南宋的警惕,西夏说灭就灭了,看那架势也想灭金国,金国灭完,不就轮到自己?有个词是唇亡齿寒,为了自身安全着想,南宋也应该联金抗蒙才对,但南宋做了百多年前宋徽宗联金灭辽一样的选择,这次是联蒙灭金。
这一方面是因为南宋和金国有大仇,被金国欺负惨了,尤其靖康之耻,是南宋君臣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要是联金抗蒙,显然与国仇家恨背道而驰,南宋朝廷必然要担负国内巨大的舆论压力。反过来联蒙灭金则是堂堂正正的报仇雪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机会北伐灭金收复故土,士兵们都很乐意。
另一方面,成吉思汗去世前留下“联宋灭金”的战略,他的继任者积极与南宋接触。那时南宋并不排斥蒙古,也不相信蒙古有能力统一南北,欣然结盟其背后,还有点让金国和蒙古互相消耗的厚黑想法。但南宋决策层,显然忘记了宋徽宗联金灭辽的历史教训。可以这么说,联金抗蒙是南宋最大的翻盘机会。
金国存在,是避免南宋与蒙古骑兵直接接触的天然屏障,金国能为南宋分担来自蒙古的压力,蒙古也能帮助南宋制衡金国。南宋最明智的做法,是直接出钱出粮,让金国出人在北方跟蒙古人死磕,陷入对耗的局面,如此三个政权形成鼎立的平衡局面,甚至南宋能在金国、蒙古两败俱伤的时候,跳出来轻松地收拾残局。只可惜,南宋错失大好时机。
金国一灭,宋、蒙联盟立刻破灭,宋国趁蒙古大军北撤,派兵北上收复原北宋的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商丘),被蒙古军击败。至此,蒙古就对南宋开始了持续不断的进攻。
南宋最后一个翻盘机会,是在蒙哥汗命丧钓鱼城之后。位于四川合川的钓鱼城十分坚挺,硬扛住了蒙古铁骑的轮番进攻,蒙古大汗蒙哥还被城中发射的飞矢所伤,死在了城下。他死后蒙古发生内乱,忽必烈为了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只得暂时与南宋息兵修好,全力平乱。
这对南宋来说是一个难得的休养生息时期,大可趁机发展军备,强兵固边,做好再次战争的准备。但是,南宋理宗在短暂的雄起后变得荒淫无能,国事交付小舅子贾似道。
贾似道是个奸臣,擅权专政,网罗亲信,打击陷害有功将领,弄得朝堂乌烟瘴气。等忽必烈处理好内部事务,腾出手来对付南宋时,南宋就注定了灭亡的命运。蒙古和南宋,一个是锐意进取、兵强马壮的新兴势力,一个是官员腐败、兵备松弛的老牌政权,谁会赢答案很明显。历史不是没有给过南宋机会,但朝廷内部的腐朽,终将扛不住蒙古铁骑一波接着一波的冲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