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女儿》为何农占山渐渐理解了黄文秀的选择?
追《大山的女儿》太上头了,扶贫女干部黄文秀的经历让人敬佩和赞叹,她心中有大格局和智慧,就是百坭村的希望之光,宁愿放弃在大城市高薪的机会,也要回乡用知识帮助村民们共同致富发财。
虽然黄文秀的选择在别人眼里看似“愚蠢”,但她心知肚明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毕业后准备为家乡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或许本来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事业。
然而,扶贫这条路并没有黄文秀想象得那样容易顺遂,最初她需要走访各家各户,去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处境,对空巢老人嘘寒问暖。
从一开始黄文秀回乡的初衷就是,运用知识的力量帮助百坭村出贫穷,但实践起来总是问题重重。
村民们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他们的见识和眼界被贫穷所限,也无法去思考赚钱的门道。
农占山却是一个例外,他曾经是退伍军人,性格坚韧又倔强,刚开始对黄文秀这个黄毛丫头有点不服气,后来却渐渐转变了态度和想法。
虽然黄文秀是女大学生,但她特别能吃苦耐劳,村子里的物质条件十分窘迫,住的地方相当简陋。
因为日常看基层要到处奔走,所以也没机会穿上漂亮的裙子臭美,但自始至终她都没有丝毫抱怨和责备,反而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脸上总是洋溢着开朗自信的微笑。
在黄文秀的建议下,村民开始思考赚钱的方法,农占山也渐渐被她的想法所折服,尤其是那种真诚的态度格外让人敬佩和欣赏。
其实,农占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一点都不比黄文秀少,曾经因为当兵入伍,离开了心爱的故乡,如今兜兜转转回来,早已成家立业结婚生子。
因为读书少,农占山没有机会去看看更高远辽阔的世界,只能着眼于当下的小山村,每天都跟老实巴交的农民打交道,所见所想所思都是眼前的现实而已。
这是他认知的狭隘所在,黄文秀却截然不同,她瞥见过北京的繁华和包容,也深谙百坭村的贫穷源于什么。贫穷的本质是心穷,不愿意去改变,也不愿意去思考,更不愿意付诸行动。
想要改变贫穷,首先就要改变思维,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她一步步用真诚打动了附近的父老乡亲。
相对比农占山而言,黄文秀的短板在于,她缺乏生活阅历,对人性的理解和把握,没有那么犀利和精准,两人一个有勇,一个却有谋,形成了比较鲜明的互补。
后来农占山渐渐理解了黄文秀的选择,他开始坚定地支持她的决策,成为最佳事业合伙人,懂得欣赏自己的对手。
因为一个真正优秀的灵魂,往往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也能看清生活的本质,去站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尽管黄文秀初出茅庐,但她比农占山看得更高更远,知识就是力量,让人变得通透且豁达。
在巾帼女英雄黄文秀身上,农占山看到了梦想可以抵达的高度,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买房买车,而是用更大的热爱去帮助他人,活成一束微光,去温暖这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