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文史百科 > 正文

董卓弑杀成行,为何还说他的智商情商都是高人一等?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你只知道董卓是一个武夫,其实他还有求贤若渴的一面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到董卓,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个家伙三国时期弑杀成行的大军阀,面门狰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他在粗鲁的形象下,则是内心的细腻与狡猾,董卓在士大夫,外戚,宦官三方鼎立的情形下,依然官越越做越大,说明他这个人的智商情商都是高人一等的。

而他的高人一等则体现在他的“求贤若渴”上。

董卓“求贤若渴”第一帖请蔡邕入朝为官。

董卓率领西凉军入京师后,由于自己人生地不熟,想要在洛阳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必须要和这里原著势力合作,而这里的原著势力只剩下士大夫了,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在大将军何进之死的时候,一起被溟灭了。

董卓发的第一帖是邀请的大学问家蔡邕,蔡邕也是出身于士人家族,他个人的文化造诣更是出众,学识渊博,但是因为卷入了宫廷内斗中开罪了宦官势力,因为被去官流放,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流放生涯后,他回到了京师。也恰逢董卓也在用人之际,他就向蔡邕发出了邀请,但是蔡邕根本看不上董卓,知道他不是明主,因此借故推辞掉了。

这边的董卓一听到这个消息,很不高心,就威逼利诱蔡邕,如果不来诛杀你全家,蔡邕一看,害怕了,只好乖乖就范。蔡邕来到董卓的身边,董卓立马就委以重任,让他出任天子侍臣。给自己做了私人顾问。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就这样,董卓的第一帖求贤令还是最终成功了,让人也看到董卓内心细腻的一面。

董卓大力启用颍川人,频繁向士大夫示好

董卓初来乍到,为何能够得到士人的支持,他立马上书皇帝为那些在党锢之乱中被宦官害死的大将军窦武,士大夫陈番等人洗清冤屈,平反昭雪。

后续,为了让自己能够让士人接受自己,董卓又发出他“求贤若渴”的第二帖,这次他直接邀请了一批人,这些人当中有荀爽,陈纪,韩融,他们都是当时闻名于天下的名士,这些人在前面的何进大将军掌握权力的时候,就被邀请过出仕,但是却遭到了他们的婉拒。

但是董卓作为当时的强人,他玩的是先礼后兵那套,所以这些人都陆陆续续的细数应征。董卓为了以示自己对这些读书人的尊重,以荀爽为例,连续升他的官,他的官职就如同坐火箭一样,从布衣升到三公,而这个时间段只用了仅仅95天,

如果说荀爽开创了官员升迁的最快历史,还不如说是董卓创造了历史。其实,我们仔细看看这些士大夫的履历,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样人清一色的都是颍川人,颍川是东汉时期的士大夫之乡,这些人在朝中有很重的话语权,而董卓需要这批人站在自己的这一边。

为何频繁拉拢颍川的士人?

董卓“求贤若渴”的人,都是当时的名士,都是成名许久,或者在家族里时代为官的人员,但是全国出士人和名士的地方有很多,譬如说袁绍的家乡汝南地区,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但是董卓却偏偏喜欢颍川这个地方。

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董卓需要名士站在他的这一边,而颍川这里人杰地灵,许多名士皆出自于这里。——其二,董卓的老乡情节,对这片地区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愫,董卓的父亲曾在这里做过官,而董卓也在这里生活过,所以对这里人和物很是亲切,有点爱屋吉屋的意思。所以说,董卓掌权后,除了和自己的本部人马凉州人马比较亲近,就是和颍川这些名士走得比较近。

写在最后:董卓这个人确实也有细腻的一面,懂得拉拢人心,他自己的规划是,有凉州的兄弟给自己打天下,有颍川的士大夫们给自己参谋指导,文武相济,但是想法是很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从后来发生的时间看来,董卓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这些士大夫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接纳董卓,只是迫于威胁,才会就范向董卓妥协。

虽然董卓也在尝试求贤若渴,改变自己的形象问题,但是因为这些士大夫从内心上就一直在抵触董卓,所以董卓的求贤若渴并没有为他的施政赢得多大的改观,但是在历史的记载中,董卓确实有求贤若渴的一面,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