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东周列国志》主要人物有哪些?如何赏析?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残无道,周平王东迁,诸侯国争霸,士大夫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形成七雄对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赏罚分明的王侯和有胆识的将相勇夫。小说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引人入胜。

主要人物

郑庄公,春秋国王之一。正是他以及由他主管的充当周朝辅佐的郑国,带头搞乱了封建秩序。按照周代旧制,诸侯去世,嫡子继立。但郑庄公之母宠爱次子叔段,让他分享郑国大权。郑庄公对付的办法是:故意纵容叔段,让他与母亲串通谋反,暗地里周密部署,粉碎了母、弟发动的政变。为了寻找囚母杀弟的借口,郑庄公的手段十分刻毒、狡诈。后来郑国政局稳定,势力渐强,郑庄公便不把周室放在眼内。而周平王为了安抚郑庄公,让王子作为人质,郑庄公也竟然收下,全不顾“君臣之义”。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他任用管仲为相,充分展现出知人善任的组织能力以及宽容广阔的胸襟。管仲并不是他的亲信,当初与他为敌,还射了他一箭,险些要了他的命。老实说,这一箭之仇,齐桓公也曾耿耿于怀,但当听到鲍叔举荐,知道管仲是安邦治国的良材,便抛弃嫌隙,“亲自出郊迎之,与之同载入朝,百姓观者如堵,无不骇然”。任用管仲为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也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他是一位善于团结人才、任用人才的霸主。他在获得政权以前,到处逃亡,势孤力弱。但是他能够把赵襄、狐偃等一批才智之士团结在一起。就是这一帮人与他同心合力,使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登上晋侯的宝座。晋文公执政以后,首先整顿国内秩序,“使民知尊卑长幼之序,动亲上死长之心”。上下和睦,将士用命。然后打着“尊周室”的旗号,调动各方力量,于城濮一战,大败楚师。开创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局面。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东周列国志》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天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突出、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 

艺术特色

小说的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繁简得当。虽然头绪纷繁,矛盾错综复杂,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仅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如实的反映,各诸侯国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关系,都条分缕析,写得清清楚楚。小说的故事性很强,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全书的一部分。许多故事描述得引人入胜,如“卫懿公好鹤亡国”“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等等。由于小说反映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不可能有贯串始终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里,人物形象描绘得还是相当生动的,如管夷吾的博学奇才、齐小白的王霸之度、鲍叔牙的苦心荐贤等等,又如重耳(晋文公)、伍子胥、介子推、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文种、范蠡等等,都写得个性分明。

该小说还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有齐桓公那样煊赫一时的霸主、周幽王那样昏庸残暴的国君、管仲那样富有谋略的政治家、孙武那样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廉颇那样勇猛善战的武将、荆轲那样视死如归的义士、苏秦那样能言善辩的说客,也有易牙、竖刁那样阴险奸诈的小人。这些人物,既具有春秋战围时期的时代特征,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又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后世影响

《东周列国志》取得了较高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是除《三国演义》之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8] 后世戏剧、影视等多种文体裁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其人物故事等传播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