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晴雯死前的景象,也是未来贾家的真实写照

众所周知曹雪芹最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一些巧妙的伏笔,所以《红楼梦》晴雯死前的景象,也是未来贾家的真实写照,以晴为黛影来看,还原了日后林黛玉的大部分结局真相。

贾宝玉不舍晴雯被撵走,瞒着众人出后角门,收买央告一个婆子带他去晴雯表哥家里探望。

婆子开始不肯,架不住贾宝玉“威逼利诱”,还是带他去了。

晴雯当初是赖家的买来,被赖嬷嬷送给了贾母。

她记挂表哥多浑虫流落在外,求了赖家的将表哥也买来贾府。

赖家的还把家里一个女儿嫁给多浑虫为妻,就是有名的多姑娘。

多姑娘是贾家有名的“老师”,两府上下近一半的男人都被她“考试”过,真正的声名狼藉。

不过,当初多姑娘被嫁给多浑虫颇有蹊跷。如果只看结果,很像当初潘金莲嫁给武大郎的故事。

也不知是赖家的有意为之,还是赖大掩人耳目,很快多浑虫夫妇便从赖家进了荣国府。成为荣府一员。

晴雯无父无母,“不记得”家乡何处,被撵出来只能回表哥家中。

婆子带贾宝玉悄悄来到多浑虫家,也就是当初贾琏偷摸进来的地方。

宝玉来时家里没人,只有晴雯睡在外间。可见表哥完全不念表妹之情,表嫂更是无心。

(第七十七回)宝玉命那婆子在院门瞭哨,他独自掀起草帘进来,一眼就看见晴雯睡在芦席土炕上,幸而衾褥还是旧日铺的。心内不知自己怎么才好,因上来含泪伸手轻轻拉他,悄唤两声。当下晴雯又因着了风,又受了他哥嫂的歹话,病上加病,嗽了一日,才朦胧睡了。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说出半句话来:“我只当不得见你了。”接着便嗽个不住。

要说晴雯当初在贾宝玉身边何等锦衣玉食。吃的住的都与主子不相上下。

谁想一朝落难竟如此田地。曹雪芹越是下笔写晴雯之凄凉,就越是凸显出女儿薄命的残酷。

人生自来都有得意和失意。但像晴雯这般从天堂坠落地狱,还是令人不忍。

而如今晴雯之遭遇,就是未来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的遭遇,相同残酷又无奈。

能像小红“千里塔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袭人的未雨绸缪才是积极生活的本质。尽管难掩心机,却是人性趋吉避凶的根本。

人生于世,到底要为自己多打算。留得后手和退步,才是重要。

之前讲解凸碧堂和凹晶馆,关于“进退”的伏笔,用晴雯如今的经历影射贾家未来之惨,可谓相得益彰。

晴雯被撵,如果家中还有亲爹热娘,也能照顾一二。

可那无心的表哥表嫂,不但不好待遇,更是借机闲话歹话。气得晴雯病上加病,咳嗽一日才得睡去。

晴雯的病追根溯源,还是当日袭人回家,她夜里爬起来吓唬麝月感染风寒所致。

而晴雯因病留下隐患,主要牵涉这么几个重要伏笔。

一,晴雯吓唬麝月而染病,结局与麝月有关。

二,贾宝玉擅自不满胡太医的药方,导致王太医给晴雯更换药方,药效轻,没能药到病除。

三,贾宝玉从王子腾处回来,“引火上身”烧坏了雀金裘。晴雯病补雀金裘,坏了身体根本。

当日补完雀金裘,提示钟敲了四下是寅时。晴雯一直咳嗽明显伤了肺。正是“寅时病”的症状。

而今晴雯病入膏肓也确实是肺疾。至于具体是女儿痨还是其他肺病不好说。推测肺炎的可能更大,毕竟死得很快。

那么,循着晴雯之死的脉络,很容易就牵扯出宝黛二人未来将要发生的故事伏笔。

一,牵扯麝月,关乎到王夫人埋伏的眼线。

二,牵扯贾宝玉,关乎宝黛二人姻缘。

三,牵扯王太医,关乎医毒害人。

四,牵扯王子腾,关乎贾家败亡真相。

林黛玉被王太医耽误病情,身体越来越差。王家幕后算计贾家,导致贾宝玉引火(祸)上身。

林黛玉为了贾宝玉,也受贾探春庶出连累,被王夫人和贾元春因势利导,最终二女被赐婚同嫁而去。不久黛玉死在外面……

前文“冷月葬花魂”,后文《姽婳词》都有伏笔,不多赘述。

晴雯被撵后,已经自知必死,万没想到能在死前再见贾宝玉。

此时睁眼一见贾宝玉在旁,“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说‘我只当见不到你了’”是何等让人肝肠寸断的言辞,也是何等悲痛的诀别。

晴雯的一切悲剧,都在这一刻被无限的渲染。

而未来贾宝玉和林黛玉肯定不会有面对面的生离死别。曹雪芹在此写宝玉和晴雯,就是在写宝玉和黛玉。

此时贾宝玉的反应,大体也是有朝一日宝黛诀别的情况。只可惜原文不会给二人如此机会,曹雪芹到底不会这般“残忍”。

(第七十七回)宝玉也只有哽咽之分。晴雯道:“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听说,忙拭泪问:“茶在那里?”晴雯道:“那炉台上就是。”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象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象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宝玉只得拿了来,先拿些水洗了两次,复又用水汕过,方提起沙壶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也太不成茶。

晴雯人在病中起不来,口渴无人,见宝玉来了急忙要茶。

贾宝玉日常有无数的好茶饮用。像枫露茶,暹罗进贡之茶都是上品。哪里见过底层人家的茶和茶杯,更别提靠近就有的一种油腻腥膻之气。

此时他还讲究,拿去洗刷了两次,再倒出一碗绛红色汤汁,看着更是可怕。

那茶水泡久了,酽茶就是绛红色。民间很多老人早上煮一大壶茶喝一天,可不就是这种。

上次刘姥姥来时说妙玉的茶“淡”,就因为她在家里喝的茶,都是类似这种。

只是突出“绛红色”,就与贾宝玉这怡红公子扯上关系。如今贾宝玉多讲究,未来家亡后就有多不讲究。

此时的粗茶、粗碗、腥膻之气都将是未来之兆。

(第七十七回)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尝毕,方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宝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今日这样。看来,可知古人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又道是‘饭饱弄粥’,可见都不错了。”

要不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贾宝玉最不喜欢读书者,见到如今晴雯之“不讲究”,突然就对古人之语,有了深刻的认识。

晴雯在怡红院,最喜欢喝枫露茶。可现在口渴难耐,别说是茶,就是给她一碗凉水也能饮如甘露。

可怜晴雯小时候受苦,如今生命最后一刻,还要重复经历,才是人生之大不如意。

贾宝玉尝了一口,那茶除了“苦”并无茶味,只因苦味太重,掩盖了茶气。

人生至“苦”,概括为悲剧、薄命、艰难和不幸的代名词。

佛家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

贾宝玉此时还不能全部体会,却在这一口苦茶中,体味出大部分的苦味。

而这一分滋味既来自晴雯,也来自林黛玉,更来自即将到来的种种离散。

《枉凝眉》讲述宝玉的悲情:“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有观点认为《枉凝眉》是写林黛玉之哭并不对。《枉凝眉》和林黛玉没有任何关系。真正哭者是贾宝玉。因从晴雯死于秋开始,才会是“秋流到冬,春流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