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明朝陶成道的名字为何会被刻在月球上?他有哪些超前的想法?

说到陶成道,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上世纪二十年的,“现代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研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四十年后,苏联与美国先后开始载人航天,其中在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第一句话是:“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一步”。

近代百年屈辱后,中国只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美国人创造人类历史,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600余年前的明朝初期,一个中国人的一小步,开启了人类航天史,被誉为“世界航天梦想第一人”。

中国人的飞天梦历史悠久,《山海经》中的“人鸟一体”,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奔月,屈原的飞龙车,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伎乐等,古人对天空充满了浪漫想象,到了明朝初期,有一位匠人终于按捺不住,开始了一次航天尝试。

01

元朝末年,浙江金华婺城陶家书院山长陶成道(后改为陶成义,也有说陶成道一直就是一位匠人),熟读诗书,但不愿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不爱官、爱科学,非常喜好钻研炼丹技巧,一次炼丹事故后,就转为试制火器,成了一名火器专家。

1356年,朱元璋攻克南京后,立即挥师东南,攻下包括金华在内的浙江大部地方。在严明军纪、争取民心的同时,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为此在南京特别修建了礼贤馆。见到朱元璋这么礼贤下士,于是陶成道就带领一干弟子来投,并献上诸多火器技艺,在历次战事中屡建奇功,成为明朝开国功臣。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陶成道为“万户”,于是陶成道本名没人叫了,大家都称他万户。之后,陶成道继续从事火器研究工作,尤其在对火箭研究中,陶成道慢慢产生了一个惊人的想法,即通过火箭的推力,将人送上蓝天,实现古书中描述的飞天梦想。

02

火箭,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北宋时期,军官岳义方、冯继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火药为动力的飞行兵器——火箭,原理是以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火箭推向前,飞行中杀伤敌兵。岳义方、冯继升的火箭极为简陋,杀伤力极小,只能作为奇兵偶尔使用一下。12世纪中叶,经过改良后,火箭才广泛用于战争,宋金“采石之战”中所使用的“霹雳炮”,其实就是一种火箭兵器。13世纪之后,中国火箭技术进一步发展,涌现了许多与现代火箭类型相近的火箭形式。

火箭技术的进步,给了陶成道信心与希望。于是,陶成道设计了航天装置,即蛇形飞车、大号火箭、大号风筝,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最后再利用风筝平稳着陆。

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陶成道双手各持一个大号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大号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让仆人点燃大号火箭。不幸火箭爆炸,陶成道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03

如今看来,陶成道的想法极为可笑,但在600年前,陶成道的想法却可谓石破天惊,非常富有创造性,他的基本方法和勇敢精神受到人们的肯定与敬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向太空搏击的悲情英雄。

令人遗憾的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不仅在火箭继承与发展上远远落后于西方,而且连陶成道的壮举也鲜为人知,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火箭专家介绍陶成道时,中国人才慢慢知道陶成道。

最先谈到陶成道事迹的是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1945年在《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介绍了陶成道的壮举,清华大学教授刘仙洲将其翻译为中文,陶成道才慢慢为国人所知。之后,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在论述火箭与航天发展史时,往往都会提及陶成道。

上世纪七十年代,陶成道成为世界公认的航天始祖。与此同时,为了纪念陶成道的航天壮举,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万户)”,于是陶成道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了月球上。

与陶成道相比,直到上世纪,欧美才设计利用火箭推力航天,比陶成道晚了六百余年。如果不谈火箭推动,陶成道也比西方飞行试验早了百余年,欧美利用滑翔装置飞天是在15世纪,当时达·芬奇的仆人曾用模仿鸟的翅膀制成扑翼机做飞行试验,但没有飞不起来,最终摔断了一条腿。

可惜的是,尤其是清朝建立后,对技术极为漠视,对火器极尽打压,以至中国火器一道上迅速落后西方,其中中国人发明的火箭,在中国走向没落,却在西方大发异彩。陶成道的火箭航空壮举,在中国被埋没,却被美国率先报道出来,虽是一件小事,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