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真相 > 正文

南宋第一明君宋孝宗为什么会主动禅位呢?

在南宋的这些皇帝中,最贤明的当属宋孝宗了!宋孝宗名叫赵昚,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自幼被宋高宗赵构收养。1162年,赵昚继承皇位,在位期间颇有一番作为,后世称之为“乾淳之治”。可是到了1189年,身体健康的宋孝宗却主动退位,将皇位让给太子赵惇。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之前曾有一种说法,说宋孝宗是因为金朝方面的原因。按照“隆兴和议”,南宋皇帝要尊称金朝皇帝为叔父。当时,金世宗已经病死,即位的是年仅22岁的金章宗。而宋孝宗此时已经63岁,由于他一直坚持抗金,所以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屈辱。因此,宋孝宗才选择的退位的。可是这种说法存在着一些问题。

据史料记载,1188年十一月,宋孝宗在召见右丞相周必大时,就明确表示,“比年病倦,欲传位太子,须卿且留”。之后,宋孝宗又“密赐绍兴传位亲札”。而金世宗是在十月底患病的,死于1189年正月。按照当时的通讯方式,南宋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金世宗的身体情况。也就是说,金朝皇位的更迭,不是宋孝宗退位的重要原因。

那么,宋孝宗为何选择退位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宋孝宗的身体确实出现了一些状况。他在与周必大的谈话中说道:“礼莫大于事宗庙,而孟飨多以病分诣;孝莫重于执丧,而不得自至德寿宫。欲不退休,得乎?”宋孝宗是个大孝子,当时他要为宋高宗守丧,但是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居然不能亲自前往。

其二,抗金无望,身心俱疲。宋孝宗一生中最大的理想就是北伐金朝,收复失地。可是他的努力却付诸流水,隆兴北伐非但没有成功,反而丧师失地,被迫签订屈辱的“隆兴和议”。之后,宋孝宗励精图治,与虞允文整顿军队,打算再度北伐,可是虞允文却病死了。一连串的打击,让宋孝宗身心俱疲。

其三,太子不满,施加压力。就在这个时候,太子成为压垮宋孝宗的最后一根稻草。宋孝宗的长子名叫赵愭,无论是宋高宗,还是宋孝宗都对这个孩子非常满意,并将其立为太子。可是好景不长,三年后赵愭因吃错药而病死,年仅二十四岁。按理说,宋孝宗应该立次子赵恺,但是他觉得第三子赵惇更像自己,于是就立了赵惇为太子。

最初的时候,宋孝宗与太子赵惇的关系非常融洽,可是随着的时间关系,两个人开始产生了矛盾。另外赵惇非常惧内,在老婆李凤娘的挑拨下,通过各种手段,向宋孝宗施加压力。首先,赵惇通过奶奶吴太皇后,向父皇施压。宋孝宗当时说:“臣久欲尔,但见孩尚小,未经历,故不能即与之。不尔,则自快活多时矣。”

赵惇得知父皇的意思后,非常生气,对吴太皇太后抱怨道:“臣已白,尚以为童,则罪过翁翁。”之后,赵惇直接向父皇摊牌,“有赠臣以乌髭药者,臣未敢用。”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胡子都白了,却还没坐上皇位。与此同时,宋光宗拉拢朝中各方势力,长此以往,必将引起内乱。

宋孝宗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退位。不过,退位并没有换来父子关系的缓和,反而更加恶化,即位的宋光宗(即赵惇)甚至不去探望病重的父亲。宋孝宗死后,宋光宗甚至不去主持丧礼,结果引发政变,导致自己被废。宋孝宗是明君、孝子,但他的儿子却昏庸、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