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赵光义的态度为什么从积极进取,转变为了守势?

说到赵光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有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死亡原因至今都没有一个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开宝九年时期,天下之主成为了宋太祖的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在上台之后所跟随的依旧是赵匡胤的脚步,先是利用压力将吴越王等人覆灭,其次收回了漳、泉二州。随后又亲自征讨太原,消灭了北汉。因此在赵光义的手里真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但在宋朝心中所绕不开的结是燕云十六州,赵光义两次进攻辽国,但均以失败告终。

从此可以看出在赵光义前期依旧是保持着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不论是实现一统的理想还是在面对辽国的态度上,宋朝都是采取积极面对的方式,不但是屡次出兵,而且还多次针对燕云十六州来进行规划,意图收回燕云十六州。然而这种积极的态度却在两次进攻辽国之后结束了,转而成为了守势,这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两次北伐的失利

就在五代十国时期,李存勖建立了后唐,等到最后一代后唐帝王之后,大将石敬为河东节度使。但因为国主猜疑,所以石敬瑭开始暗中寻找自保的机会,后来干脆是直接起兵造反。随后石敬瑭向契丹人请求支援,并且击败了后唐军队,并且在契丹人的册封下石敬瑭成为了大晋皇帝,而且石敬瑭还自称儿皇帝,在瓦解了后唐以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

燕云十六州有多么重要呢?燕云十六州是一道天然的防线,中原地区和游牧民族之间的门户,所以此地是至关重要的守卫重地。等到宋朝之后燕云十六州所带来的威胁特别重大,而且宋太祖时期就多次针对燕云十六州采取计划,并且拟定了封桩库,希望能够通过存钱购买的方式将燕云十六州要回来。

《宋史》记载:“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值。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从这里看宋太祖赵匡胤也并非一定要购买燕云十六州,而是采取了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总之怎么样也离不开钱,如果用钱没有办法赎回燕云十六州,则用这一笔钱来作为军饷,招募更多的士兵前去攻打。所以如何拿回燕云十六州,在宋朝前期一直都极其重要的策略。

所以这件事也一直延续到了赵光义时期,赵光义在北伐围攻北汉都城太原时期,赵光义亲自带兵讨伐,并且还收复了北汉,击败了辽国的援兵。所以在这乘胜追击之下,赵光义干脆以太原作为根据地,下令直接展开北伐。而这一次北伐一度打到了燕京,但是却因为赵光义受伤中箭,不得不草草收场。随后赵光义再一次下令北伐,并且分为了三路大军从东西中三个方向出发。然而西路军和中路军一路上是屡战屡胜,进军顺利。可是主力军却遭遇了顽强的抵抗,不但是粮道被切断,还未能够和其他两路军回合,最终也以惨败告终。

但北伐的失败还不足以击垮赵光义的信心,真正使得赵光义不得不采取守内虚外的原因在于其他方面。

内部叛乱

北宋建立时间到赵光义时期并不久远,然而短短时间内就已经爆发了农民起义。北宋之初川峡之地的大多土地都被官僚和豪强所占据,所以很多的百姓没有田地可以耕种,只能够沦为佃户。这也就使得赋税的重担全部都压在了百姓的身上。史料称其是“川峡豪民多旁户,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为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在这种情况下王小波、李顺等人提出了“均贫富”的主张,并且开启了叛乱之旅。同时在之后则是建立了大蜀政权,但仅仅坚持了半年的时间。不过即使是短暂的起义纷争,也一样暴露了北宋前期的问题。自从唐末之后,封建的割据势力就一直把持着四川等地,因为四川自古就号称是天府之国。也正是因为割据势力屡建政权,所以对百姓做尽了搜刮之事。在宋初的时候四川地区依然是保持着非常落后的生产关系,也就是土地兼并严重,地主剥削佃户。而这些佃户世代被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地主的奴隶。

同时宋朝在进入四川之后还曾经纵容官兵大肆劫掠,这也就给四川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还另外设置了“日进纲”;因此加征民夫,水陆两条并进,先后持续了十几年之久。这也就导致四川百姓的生活更加跌入谷底,所以在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宋朝难以平复四川。而且“均贫富”的口号也是深入人心,促使了一批又一批的百姓发动起义。虽然说这一次的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但是却让宋太宗赵光义意识到了内部的危机,只能够退而求其次先发展内部。

外部强敌

宋朝初建的时候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协助宋朝讨伐北汉,因此宋朝也一直对李彝殷使用怀柔态度,然而党项内部发生了叛乱,其中李继捧和李继迁两人分道扬镳。李继捧坚持跟随宋朝,而李继迁则是选择了自立抗宋。随后宋朝担心党项人会有所威胁,因此下令毁掉了统万城,还将党项人迁往了银、夏、绥、宥四州,宋朝的举措使得党项人及其不满,致使拓跋李氏开始阳奉阴违。

等到了李元昊时期,则开始积极脱离宋朝的控制,随后建立了西夏。这时候宋朝大为震惊,双方之间的关系也正式破裂。但此后的数年交锋当中李元昊数次击败了宋军,这也让宋军对西夏无可奈何。这也和宋太宗的军事方针有关,为了能够控制驾驭将帅,宋太宗所采取的方式是将从中御。但这也使得指挥方面无法落到实处,因此才会节节败退。也正是因为多面作战加上几次的军事失误,导致赵光义不得不采取重内虚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