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廖化,他降吴后为何又要诈死逃走

知秀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廖化降吴后为何又要诈死逃走,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219年,关羽伐魏,围困樊城,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此时,曹操和孙权结盟,联合夹击关羽。关羽和徐晃作战失利,后路荆州被吕蒙奇袭,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退守麦城,等待援军。然而,他没有等到援军,只能率领关平等人从麦城突围,不幸被东吴潘璋部将马忠擒获。可是一直跟随关羽的廖化为何能够突围成功,安全到达成都呢?

演义中,廖化是在麦城被彻底封死时突围的,而正史上,廖化却是在关羽死后,暂时归顺东吴,后来,廖化“身在吴营心在汉”,才诈死逃脱的。下面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分别分析如下。

演义中第七十六回中,东吴军队竖起写着“荆州土人”四字的白旗后,关羽军队军心大变,荆州籍士兵纷纷向这面白旗靠拢。顷刻间,关羽的军队土崩瓦解,他只剩下三百余人,在关平、廖化的保护下,来到麦城可是麦城乃是弹丸之地,无兵无粮,不能长久之计。因此,关羽想要派出一员得力干将,前去上庸,向刘封、孟达搬救兵。关羽问道:

“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愿往。”

廖化把书信藏在身上,得到关平的护送,才突出重围。他到达上庸后,见到主将刘封、孟达,向二人说明,军情紧急,关羽危在旦夕,希望两位将军快速发兵,救关羽于危难之间。然而,刘封和孟达商谈许久,认为此时不能出兵救援关羽,现实原因是荆襄九郡已经都属于东吴,关羽只有麦城弹丸之地,又有曹操亲率四五十万大军“屯于摩陂”,凭借上庸山城的力量,打不过这两方;深层次原因为关羽看不上刘封,认为刘封是一个“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

两人矛盾很深。于是刘封和孟达告知廖化,“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廖化大哭求刘封和孟达,没有结果,于是他大骂着出城,思来想去,只能去成都,向汉中王刘备求援。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化大恸告求,刘封、孟达皆拂袖而入。廖化知事不谐,寻思须告汉中王求救,遂上马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

《三国志》中廖化突围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人,世代为沔南的豪门世族,他是关羽的主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廖化跟随关羽伐魏,也是和演义中一样,由于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关羽兵败,于临沮被擒,不久被杀。廖化没有陪着关羽杀身成仁,而是效仿关羽当年短暂归顺曹操一样,暂时“归顺”了东吴。

如果他是和糜芳、傅士仁一样没心没肺,死心塌地呆在东吴,那也就另一个贪生怕死之辈。可是他思念汉中王刘备,在东吴怎么也习惯不了,日夜思念死去的关羽,于是想到了诈死,使出“金蝉脱壳”之计,骗过东吴众人。廖化趁机带着老母亲,“昼夜西行”,经过了漫漫长途,奔赴蜀汉。他终于在公元222年,在秭归与率领大军伐吴的刘备相遇。

刘备见到关羽部将廖化后,非常高兴,感觉廖化是一个不忘本的忠义之人,于是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刘备以廖化为别督,和东吴大军进行了大战。不幸的是,刘备大军被陆逊火烧,遭到惨败,廖化也随着败军,退回益州。《三国志·邓宗张杨传第十五》中记载如下:

会先主东征,遇於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

这就是关羽死后,廖化从东吴突围的过程,他心向蜀汉,矢志不移,仿效当年关羽千里走单骑,终于见到刘备,突围圆满胜利。

总结:演义中,廖化是自告奋勇,率先突围,向上庸刘封、孟达求援的。那时候,东吴军队还没有彻底封死麦城的各个路口,再加上关平的护送,他才顺利突围,来到上庸,求援无果,这才回到益州,向刘备报告。

而正史上,廖化在关羽被杀后,就暂时留在了东吴,后来他“身在吴营心在汉”,思念汉中王刘备,才诈死,偷天换日,带着老母亲,逃出东吴的。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欧“千里走单骑”,回到刘备身边,被世人所敬重。而廖化同样也是“身在吴营心在汉”,同样也是行走经年,才重归刘备,也不应该被鄙视。他也是和关羽一样的忠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