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喜被称为当时之才,为什么鲜为人知?与弟弟嵇康有何关系?
说到嵇喜,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嵇喜,虽被称为“当世之才”,却一直作为嵇康的哥哥而存在于人们的印象中;又因被阮籍多次翻白眼,而存在典故当中。但历史上的嵇喜,他的才能其实不输“竹林七贤”中的任何人,绝对是一个被低估的文人。嵇喜虽有治世才能,却醉心官场,为当时的清流文人所不喜,因此嵇喜并不为后世所熟知。吕安曾写了一个“(繁体凤字)”送给嵇喜,来嘲讽他是凡鸟,是个俗物。但抛开嵇喜政治上的身份不谈,以公正而非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就会发现嵇喜论智谋,论才情其实都是相当出色的。只是可惜,当时的嵇喜身陷政治最黑暗的时期——曹魏集团与司马家族的争斗之中,不然又怎会为当时之人所不喜。
嵇喜不为清流所喜
当时政治局势黑暗,晋朝窃魏朝而代之,当时的文人不愿入朝为官沾染污浊,山涛举荐嵇康为尚书吏部郎时,嵇康就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绝交。而嵇喜却一直为司马家族服务,司马攸因为丧父之痛过于悲伤而绝食,嵇喜就强行给他喂饭。为此司马攸曾感叹:“嵇司马将令我不忘居丧之节,得存区区之身耳”。对于当时的文人而言,司马集团窃取曹魏的天下,迫害一众不愿合作的文人,自然是不得人心,偏偏嵇喜效忠于司马家族,当时自视甚高的文人又怎能将嵇喜划分为“自己人”行列。而且嵇喜又过早的在官场上追名逐利,留下的作品除了《答嵇康诗》四首以及《嵇康别传》就没有别的了,史书上也只是记载嵇喜“有当世才”,这样的嵇喜又怎能在文坛上占据一席地位。
嵇喜之才
嵇喜长期混迹于官场,身上沾染了官场的气息,虽有才能,却不为清流所容。对弟弟嵇康“青眼 有加”的阮籍见到他就翻白眼。与弟弟是莫逆之交的吕安,见到他就暗中嘲讽。嵇喜又何尝不想保持自己的名节,只是“君子各有志”,“君子体变通。非常理。当流则蚁行。时逝则鹊起。达者鉴通机。盛衰为表里”。这就是他的志向。嵇喜他不在乎名声,嵇康写诗规劝嵇康归隐田园,嵇喜却想要“纵躯任世度。至人不私已。”嵇喜的志向无疑是不一样的,他追逐名利却为求一个不虚度生活,而是能救济世人 ,为此嵇喜选择投身官场,与当时的司马家族同流合污。可惜的是,嵇康却说中了世人的反应,“流俗难悟,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至始至终,嵇喜都没能因为他的才能而为世人所知,反倒是因为别人的嘲讽而被人所低估。
嵇喜的功绩可以配得上他的才能,在“晋灭吴”的十年战争中,嵇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根据《晋书·武帝纪》记载:“晋泰始十年,吴将孙遵、李承帅众寇江夏,太守嵇喜击破之”。后来,吴国旧将领莞恭、帛奉举兵要反,欲复辟吴国,两人势如破竹很快将扬州包围。当时在徐州任刺史的嵇喜,带兵将莞恭、帛奉的叛乱给压制下去了。那时的嵇喜早已过了花甲之年,寻常人在那个年纪身体机能和智力早已大幅下降了,可是嵇喜依旧能带兵打仗,并且是个大胜仗。“晋太康三年,吴故将莞恭、帛奉举兵反,攻害建邺令,遂围扬州,徐州刺史嵇喜讨平之。”
嵇喜有才却不为世人所知,嵇喜有志却不为世人所理解。估计那时真正能懂嵇喜的只有弟弟嵇康了,然而嵇康被司马昭所害,嵇喜此后就再没有知音了。
可惜的是,嵇喜虽有才能,但他在文学方面留下的记载并不多,在历史上留下的史料也不多。世人知道他也不过是因为他是嵇康的哥哥,更会因为阮籍以及吕安对他的嘲弄而低估嵇喜的能力,认为他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若非能从他写给嵇康的诗句中可以隐约窥探他的志向,若非能从为数不多的记载中找到他的踪影,嵇喜必定成为魏晋时期最被低估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