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没有插手过政事,为什么能受到唐太宗的敬重?

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汉唐宋后之最贤者,汉则明德马皇后,唐则长孙皇后,宋则宣仁”。在历史上,长孙皇后是极少数被称为贤后的女人,她和独孤伽罗皇后一样,既能获得宠爱又能得到尊敬;但她与独孤皇后不同的是,终其一生都没有触碰权利,“牝鸡司晨”是她拒绝权利最好用的借口。

长孙皇后是鲜卑贵族之后,与出身匈奴贵族的独孤皇后一样,两族都有母系社会的遗风,即女子把持门户。长孙皇后和唐太宗相识于微时,一起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两人鹣鲽情深,携手一起登上这天底下最尊贵的位置;同隋文帝与独孤皇后的经历极其相似。尽管有母系遗风,但长孙皇后却没有在李世民面前表现出半分的强势,反而一生温婉顺从。

长孙皇后与独孤皇后都被称为贤后,两人有着相似的出身和相似的经历,为何长孙皇后从未插手过政治,甚至连丈夫数次询问都不肯说一句自己的见解呢?难道是没有才能?那为什么长孙皇后不参与政事却更受而受太宗的尊敬呢?

长孙皇后的身世

长孙皇后身世凄惨,母亲是长孙晟的续弦,后来长孙晟死,长孙安业(长孙晟前妻的儿子)容不下继母和她的孩子,长孙皇后被退回舅舅家。因此长孙皇后虽然是鲜卑后代,却长于汉族,并不受鲜卑族剽悍民风影响。

长孙皇后回到舅舅家以后也不幸福,虽然史书上记载舅舅待他们特别好“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但在知道她和李世民有婚约后,舅舅立刻就把她嫁了,“见太宗潜龙时非常人,因以晟女妻焉,即文德皇后也”。当时她才13岁。可见在舅舅家的那五年,长孙皇后必定是过的也不快乐,这五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必定在她性格的养成中烙下了极深的烙印;同时长孙皇后在年幼时嫁李世民,处于陌生环境里的她一定会紧紧依靠关系最亲近的丈夫;因此长孙皇后在唐太宗的生活里必定是柔顺的。

而独孤伽罗的成长是极其顺利的,几乎没有吃过什么苦头;而受匈奴族的剽悍民风的影响,“邺下风俗,专以门户”;伽罗的性格并不会柔顺。因此伽罗在陪伴隋文帝的时候是十分有底气的,娘家人有权有势,自己又受匈奴风气影响,自然有底气去对隋文帝的政治出谋划策。

皇后长孙氏明事理,知进退

与独孤皇后在隋文帝时期专政,任用亲近的高颎不同,长孙氏做了皇后之后不仅没有提拔自己的娘家,反而劝太宗不要太过宠信兄长无忌,“妾托体紫宫,尊贵已极,不愿私亲更据权於朝。汉之吕、霍,可以为诫。”由此可见长孙氏的聪慧。

后来在长孙皇后死的时候,她还懂得利用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保全自己的母家,“妾之本宗,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看似是在劝唐太宗不要培养外戚,实则是以退为进,希望皇帝在家族有人犯错之时,能够看在她的面子上饶过他们。“树大招风”娘家的繁荣必定惹人红眼;如果有人因此告到太宗面前,太宗顾念起她的情面必定会手下留情。

长孙皇后柔顺却不柔弱

李世民有才能,很受唐高宗的器重,这对平庸无奇的太子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李世民数次受到太子李建成的迫害,甚至连唐高宗都对李世民很是忌惮;“上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在这时,长孙氏并没有因此疏远李世民,反而与哥哥长孙无忌一起为丈夫出谋划策,“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贞观八年,唐太宗遭遇了宫变,长孙氏没有像一般的深闺妇人那样只知害怕,相反她随李世民同进退,“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

由此可见皇后长孙氏,并不是一个只能依靠丈夫的女子;相反在丈夫有危险的时候,她能与丈夫并肩,无论是胆识与勇气,都不是常人所能比拟。虽然皇后长孙氏,在朝中赏罚之事上并未留下太多的观念,反而以“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拒绝唐太宗的询问,但在当时的时代唐太宗宠她敬她也不无道理。

文德皇后长孙氏虽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人生轨迹极其相似,但因成长经历的不同,两人在政治观念上也全然相反;但纵观历史,长孙皇后的谋略并不输与独孤皇后,《史纲品要》中评价皇后长孙氏“长孙皇后真圣人也,如阳怒宫人等事,竟可与权矣。世上有如此女子乎?”

但从当代女性的角度来看,长孙皇后反而因为时代的束缚,不敢直面权利;同伽罗皇后相比,她的气度要略输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