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有色彩的,绘本是有旋律的

有的绘本会让人倍感亲切,读出了自己,也改变了自己。

童年是有旋律的

我上小学路上的时候,从我们家住的铁路大院里走出来,走66步过小桥,路边吆喝一声,左边院子里会急急忙忙跑出来王家老六;穿过公路涵洞来到大路上,胖子和朱军已经在路边了。再往前走500米就到了铁路立交桥头,卫东和我们汇合;再往前走到国道起点的海军司令部门口,海军子弟建军在等我们了;然后,拐过弯,根本不用说口令,一群人向着半山坡的学校跑去……还记得下雨天放了学,我们这一队人打着伞,一字长蛇阵,花花绿绿的伞一个个的消失,我最后一个到家,收伞,甩甩水,父母不在家,哥哥还没回,家里安静极了……

记忆让我们觉得童年是美好的,是有旋律的,是可以刻画和谱曲的。我们可以和孩子共读绘本,为孩子展示那种美丽,也顺便把那种美好在头脑里再再过一遍。《黄雨伞》正是这样一把记忆的钥匙,打开了童年的美好幕布:与书中打伞上学一样的放学的过程!

而现在,但凡下雨天,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比平常多了很多------大人已经忘了自己小时候是多么地盼望下雨,多么地想穿上雨靴,一路上哪里水多早就走哪里……《黄雨伞》提醒我们:是不是要带着孩子蹚水去?

音乐是有色彩的

女儿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一次在六一演出后,郑重其事地告诉我,“音乐是有色彩的,我刚才唱歌的时候,五颜六色在我眼前转。”当时我不以为然,《黄雨伞》给了我答案。和女儿共读的时候,因为是无字书,女儿总是抢着自己“编”:你听,黄雨伞do欢快地从安静中奔出来,滑向远方……咦,绿雨伞re正在前面等着呢;接着是红雨伞mi从胡同里钻出来;等他们跑上桥,听水面音符落下,滴滴哒哒,绿雨伞fa不知什么时候也加入了,小伙伴叽叽喳喳下了桥……欢笑声好像在耳旁响起,原来大家经过了游乐场,紫雨伞so静静地跟在后头,就好像滑梯前排队的时候……彩色石头铺就的小路,绕着喷泉转啊转,下雨天,喷泉倒没了水,真是奇怪,粉雨伞la也追了上来;“等等”,大家孩子台阶上慢慢走,do已经跑到了前头,si和so在后面着急地喊道。原来,前面传来了火车的轰轰声,道口的栏杆把大家拦住了,等待着火车呼啸而去。各种美妙的色彩多了起来,美好的音乐也多了起来,彩色的音乐穿过空洞的高楼大夏、溜过马路,直到和大自然撞在了一起……还好还好,钻过那一片绿,每个音符,每个颜色,每一个孩子,走向心灵的家园……

我还在夸赞女儿呢,已经小学生四年级的哥哥凑了过来,“我们学过这样的儿童诗呢,你们听听——

伞花

一把把伞,

一朵朵花,

花儿不怕风吹,

花儿不怕雨打。

花儿涌向校园,

校园开满鲜花。(作者:郝敬华)

我们见多了无字图画书,爸爸妈妈读成什么样,孩子就听到了什么样的故事;孩子有着什么怎样的生活和想象,也就能说出自己的故事。或者,爸爸妈妈也不要读,带着孩子一页一页地翻过去。《黄雨伞》,一本有音乐的图画书,更得需要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把身心灵打开,用眼睛去听。是的,用眼睛去看这图画,看到耳边音乐在纸上流淌……

绘本是可以听的

我们见多了不动的图画,无声的图画,而《黄雨伞》则让图画动起来,让图画有了声音。在图画里,艺术家书中采用的俯瞰的角度,使得我们在阅读时有了时间维度,还有被雨伞引导的行进方向。在图画里,我们看到的静止图像,每一幅却都是从无到有的流动进来,空间维度得以融入时间维度。空间和时间互相结合得如此完美,以至于来自视觉与听觉的、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体验达到近乎水乳交融的地步。雨伞一个一个地加入,连成一串、融成一片,不同的颜色恰好可以代表声音的高低和强弱,孩子们的眼睛和耳朵都在有规律地吸收着---分不清主次。音乐通过丰富的图像呈现出来。

在各类艺术中,电影是可以让音乐和图画同步的。都说图画书是纸上电影,剧的精彩是图文合奏的产物,当然也需要父母的美妙的声音读出来----但这图X文X声音的合奏是安全和愉悦的。《黄雨伞》在这愉悦之上,凭一张CD播放出来的旋律,让绘本与音乐之间产生了最微妙的关系,带给我们更多的审美体验。

雨伞收起,绘本合上,音乐还在低回咏叹!

生活中,我和孩子们也因之开始了新的旋律:只要是下雨天,我们要提前五分钟走路上学去……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