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探春出身卑微,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格局?
《红楼梦》贾探春出身卑微,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格局?甚至她的格局能胜过钗黛和凤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金陵十二钗中,论眼光格局最高的并不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而是秦可卿、王熙凤和贾探春三人。
秦可卿是想到做不到,死后托梦未雨绸缪。
王熙凤是能做不想做,自私无利不起早。
贾探春是想到就做,可惜女儿身不给她机会。
贾探春无论眼光、胸怀和格局要胜出其他人很多,从她管家后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就能看出。
探春管家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消减重复开支,从自身着手。
二,整顿买办采购问题,钱花在刀刃上。
三,大观园承包到人,利益细化。
前两项是“节流”,后一项是“开源”。贾探春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来就将大观园的风气彻底整肃。
要说她的这些手段,王熙凤未必没有,也能做到。
只是凤姐秉承自己得利又不得罪人而坚决不做,空有一身本事沦为蝇营狗苟,注定格局小了。
贾探春强在敢想,敢干,敢承担责任。能以大局为重的思想导向,立足于贾家的发展而筹谋,已经不是王熙凤等人可比,几近于贾母。
贾探春综合能力突出,具有开创精神,改革精神,兼备管理能力。
王熙凤则只具备管理能力。甚至重管不重理。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尽管现实中贾探春改革触犯了保守顽固势力的强力狙击而功败垂成。甚至一度激化了荣国府内部矛盾,导致贾母查赌和抄检大观园两件大事。
但核心问题在于贾家弊病深重,探春管家只是触发矛盾提前爆发而已。
抄检大观园,王熙凤尽管不同意却不敢反对,心灰意冷也得从善如流。
只有贾探春痛心疾首痛斥“抄检”的败家之兆。直言“内斗”是引发贾家内乱丑闻的根源。
探春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贾家败亡的现实,远比其他人更清醒。
中秋节贾母宴会上的“一哭”,同样预见了贾府的败亡。贾探春全程一声没吱,实属无话可说。
其实,贾探春之能最早体现在她提议大观园成立“诗社”,借以整合大观园各人优势,创办一项文化盛事的卓越领导力上。
(第三十七回)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大观园成立诗社,很多人都有想到。李纨就说头年就想做,只因自己不会作诗也罢了。
林黛玉和薛宝钗也一定想过,却一个懒得做,一个不愿做。
贾宝玉根本想不起来,唯有贾探春想到做到。这就是开创精神的格局和胸怀。
成立诗社是小事,却体现出探春的创新思想,整合优势资源的能力。
探春的诗词能力肯定不如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甚至不如贾宝玉。可她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愿意搭建平台将这些优秀人才整合一起,共襄盛举。
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是自身能力拔尖,而是拥有一双发现“优秀”的眼睛,甘居人后的胸怀,和运筹帷幄的手段。
大观园众人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就源于贾探春的“创造”,让《红楼梦》的文化精髓得以升华。
诗社的成立时,探春还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一旦她成长起来将要达到的高度不可想象。
可惜贾探春不是男儿,不能为贾家所用。也幸亏她是女儿,又被赐婚远嫁去了海外异国。在那个没有封建礼教束缚的地方,才能大放异彩。
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之二《交趾怀古》,通过马援声震海外的威名和张良博浪沙刺秦的气魄和智谋,影射贾探春在海外的辉煌成就。
元春判词“三春怎及初春景”,正确地理解是一句反话。是说探春出身、地位都不如元春。
但姐妹同为帝王妃,元春下场凄惨被皇帝赐死,探春却能名扬海外作出大成绩,差距就在二人的胸怀和格局。
贾探春的不幸和幸,都在远嫁之后,也好在她被远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