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的20年,姜维都在干什么?为何不北伐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姜维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伐魏,兵出祁山,天水太守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又怀疑姜维等人有二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逃走。被抛弃的姜维不得已,只能投降诸葛亮。诸葛亮对姜维特别器重,称姜维是凉州上士,重点培养姜维。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遗命姜维和魏延断后,但魏延和杨仪不和,没有执行断后命令,率先撤退,而姜维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断后的命令,才保证蜀汉大军顺利撤回成都。蜀汉大军护送诸葛亮灵柩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姜维继承了丞相诸葛亮的遗志,矢志伐魏,在诸葛亮死后20年内只有零星几次小打小闹,在20后才大规模伐魏,这是为什么呢?这20年中,姜维都干啥来?

原来姜维在诸葛亮病逝后20年来,一直忙着升迁,从右监军辅汉将军、镇西将军(领凉州刺史)、卫将军,一直升到了大将军,达到了个人事业的巅峰,依据《三国志》中记载,分析如下。

首先,诸葛亮死后20年内,蜀汉继承者蒋琬、费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20年内没有大的战争。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此时的蒋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比不上当年的诸葛亮,也相差不远了。蒋琬在诸葛亮去世后,凭借自己的能力稳定了蜀汉动荡不安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

延熙七年(244年),蒋琬由于操劳国事,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于是将益州刺史之职让与费祎。费祎当权后,延续蒋琬的总体策略,伐魏为辅,休养生息为主。

诸葛亮临终前,为刘禅指定了接班人蒋琬和费祎,刘禅也重用了这两位。由于诸葛亮多次伐魏,大大消耗了蜀汉的有生力量,所以蒋琬和费祎实行“修养生息”的战略。如仅仅在延熙元年(238年)、延熙三年(240年)、延熙九年(246年)、延熙十年(247年)、延熙十二年(249年)、延熙十三年(250年)这些年份有战事,规模都不大,多为接应羌族,骚扰曹魏边界的战斗。这些战斗无论是规模,还是伤亡,都无法和诸葛亮五次伐魏相比,姜维受到费祎制约,他的兵力不超过一万人。《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其次,诸葛亮刚刚去世时,姜维还只是一个青年将领,这20年才逐渐爬上高位的。

诸葛亮虽然器重姜维,可是姜维归顺蜀汉的时间太短了,他是公元228年归顺诸葛亮的,到公元234年,仅仅过了六年,还未得到蜀汉皇帝刘禅和满朝文武的信任,就连他的直属士兵,也不一定完全信任他。因为他是从曹魏那边过来的。在诸葛亮刚刚去世时,姜维跟随杨仪回到成都,他才升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属于杂号将军。

公元243年,姜维升为镇西将军,领凉州刺史,公元247年,姜维迁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这时,姜维才勉强算进入蜀汉决策层。公元249年,姜维假节,才逐渐掌握蜀汉军权,特别是在公元253年春,费祎遇刺身亡后,这年夏天,姜维就率领数万人出石营,大规模伐魏,此前,姜维每次战斗都不超过万人。

到了公元254年,刘禅加姜维督内外军事,这时的姜维,已经是军界一把手了,于是他率军出陇西,围攻襄武,斩杀魏将徐质,先后攻破河间、河关、临洮等地,取得大胜。从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到从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整整20年,姜维从一个中层军官,一直爬到了顶峰,尤其是在公元256升迁为大将军,对军队的掌控力,已经不弱于当年的丞相诸葛亮了。

《三国志·姜维传》中姜维主要升迁记录如下:

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

明年,加督中外军事。

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

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

总结:正史上,蜀汉丞相诸葛亮,经过五次伐魏,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战绩,可是也把疲弱的蜀汉国力给耗光了。在诸葛亮病逝后,蜀汉老百姓已经不堪战争带来的负担了,也没有一个能够和司马懿过招的大将,所以蜀汉需要“休养生息”。

蜀汉经过了20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有了一定的恢复,为发动战争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这20年中,姜维也从右监军辅汉将军、镇西将军(领凉州刺史)、卫将军、假节、督内外军事,一直升到了大将军,做到了武将的巅峰。这20在诸葛亮病逝20年后,姜维伐魏时机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