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李世民还是亲王的时候 李世民手中的权力有多大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世民权力,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笑话。

话说那时候还是唐朝刚刚开国,唐朝还没有彻底统一全国。有一次,当时身为秦王的李世民,外出视察,回城晚了,只能住到城外的一家客栈。

小二:请问客官要住宿吗?

李世民:天策上将,太尉,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李世民要住店。

小二:对不起,小店住不下这么多人!

……

这当然只是一个很拙劣的笑话。不过,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看到那一长串的头衔之后,肯定会会心一笑。因为这些官职,其实都是李世民的。

不过,李世民一个人,为何会同时身兼如此多的职务呢?

这里面,其实还真有很深的历史原因。

1.李世民的头衔

李世民的这一长串头衔,其实每一个官职,都大有讲究和来历。

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在太原起兵,拥兵三万,直扑长安。十一月,李渊正式攻入长安,整个过程仅仅只有四个多月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李渊麾下最得力也是最信任的,大概有五个人。这五个人,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柴绍、裴寂、刘文静。李建成和李世民自不消说,都是李渊的儿子,柴绍则是李渊的女婿,裴寂和刘文静则是帮李渊谋划太原起兵的最大功臣。

除了这些人之外,李渊当然也有其他信任的人,但那些人,能力有限,不足以真正独挡一面。

拿下长安之后,李渊先是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几个月以后,随着江都政变的爆发,隋炀帝杨广身死,李渊趁势废掉了杨侑,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公元618年,唐朝正式建立。

李渊登基之后,自然要对功臣们大加封赏。而之前他最倚重的那几个人,也得到了最重的封赏。比如,李建成直接成了太子,裴寂则成了宰相。而李世民,则是被封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秦王,加授雍州牧。

李世民那一大串头衔当中,其中有四个,是在唐朝开国的时候得到的。

唐朝开国以后,当时陇西的薛举前来进犯。薛举的进犯,对于当时新生的唐王朝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冲击。因为当时薛举的实力,其实不比唐朝差多少。面对薛举的来犯,李渊作为皇帝,李建成身为太子,都不好主动前去迎敌。所以,李渊派李世民率军前去迎击。李世民先是因为自己生病,暂时败于薛举之手。但很快,就在薛举刚刚打赢之后,薛举既病死了。在薛举病死之后,李世民病愈,再次率军进攻,最终拿下了整个陇西地区。

这一战后,除了之前的那四个头衔之外,李世民又被加封为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头衔更长了。

紧接着,打赢了薛举之后,北面的刘武周又来进犯,一度打下了李渊的起兵老巢太原。这一次,李渊再次派李世民前去迎战,最后打败了刘武周,拿下了整个山西。

这一战后,李世民只增加了一个称号,那就是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所以,打完刘武周以后,李世民的完整称号,就变成了太尉、尚书令、陕东道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左右武侯大将军、秦王。

2.天策上将

打赢了刘武周之后,李家已经辖制了整个关中、陇西、山西地区,实力一下子成了隋末众多割据势力当中,最强的一个。

这个时候,能够和李渊抗衡的,已经不多了。

而在北方,还能和唐朝掰掰手腕的,就只剩下了洛阳的王世充,和山东的窦建德。

所以,在打赢刘武周之后,大概过了半年的时间,李世民再次率军出征,攻击王世充。

这一战,李世民先是进逼王世充,将王世充的地盘步步蚕食。等到王世充手里只剩下一座洛阳城的时候,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来援。面对窦建德的来援,李世民分兵两路,让大部队继续围困洛阳,自己率三千五百精锐,前往虎牢关阻击窦建德。最终,以三千五百人的兵力,大破窦建德十万兵马,并且生擒了窦建德。

再之后,李世民带着窦建德去洛阳城外转了一圈,王世充看到窦建德之后,自知没了希望,只能投降。

就这样,李世民一战平定两大枭雄。最重要的是,随着这两大枭雄被干掉,李家已经相当于是拿下整个北方了。只剩下一些边边角角的割据势力,李渊暂时没时间去收拾他们而已。

消息传回长安,整个长安都轰动了。

因为在虎牢关大战之前,整个长安,包括李渊在内,都没想过李世民能打赢窦建德。觉得李世民能够守住虎牢关,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结果,李世民一战立下不世之功。

不过,当时的李渊在庆幸之余,却不禁微微有些头疼。因为李世民已经有了那么长的一串头衔,他实在想不出,能够再拿出什么头衔,来奖励自己这个优秀的已经过分了的二儿子了。

难道要废掉李建成,让李世民去做太子?对于当时的李渊来说,这显然是做不到的。

所以最后,李渊一拍脑袋:既然已有的官职,已经无法再奖励自己这个二儿子了,那自己干脆就再创造一个好了!

于是,天策上将这个官职,横空出世了。

除了为李世民专门设置天策上将这么一个官职之外,李渊还把李世民原本的陕东道行台尚书令,改为了陕东道大行台。

但李渊万万没想到,恰恰是他突发奇想出来的这个天策上将,让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彻底平起平坐,也为后来的玄武门事变埋下了伏笔。

3.李世民的权力有多大

为什么说,天策上将这个职务,是让李世民和李建成彻底平起平坐的官职呢?

因为天策上将有一个极为特殊的权力,那就是独自开府!

这个权力,原本是只有太子才有的。

实际上,自李渊从太原起兵开始,在李唐王朝内部,就一直都是李渊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这么一个权力顺序。但是,随着李世民头衔越来越多,他和李建成地位的差距,却在一点点缩小。

在李渊刚登基的时候,李世民的头衔是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秦王,加授雍州牧。

尚书令这个官职,是尚书省的最高官员,相当于所谓的宰相。唐朝的政府体系,是直接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尚书令是正二品,是实际意义上的文官领袖。而一品的文官,比如太师、太傅之类的,多半都是虚衔或者荣誉称号,在很多朝代是只有最高的那几个文官,死后才能得到的。而生前能够得到这些称号的,则极少极少。

不过,李世民后来常年征战在外,所以尚书省的各部尚书,也多半是直接向李渊汇报工作。因此这个官职对于李世民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类似于虚衔。

右武候大将军,则相对更有实权。因为唐朝初期,不光是政治体系直接照抄了隋朝,连军事体制也照抄了隋朝的十六卫制度。而右武卫便是其中之一。右武候大将军,虽然只是一个正三品的官职,却可以辖制整个右武卫的军队,相当于是李世民手里的军权。

秦王就不用说了,作为皇帝的儿子,李世民被封王是一定的。不过,被封为秦王,则是因为秦王是当时的诸王之长,在李建成被封为太子之后,只有李世民才有这个资格。而如李元吉之类的皇子,是不够这个资格的。

雍州牧这个官职,则更为有趣。雍州是传统的汉地九州之一,地域位于今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内蒙部分。李渊刚登基的时候,上面这些地方,唐朝还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直到后来李世民打败了薛举之后,才算拿下了整个雍州。

但问题是,雍州的治所,就是在长安。或者简单来说,长安城是在雍州地区的!

当然,李渊刚登基时,拥有这四个官职的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地位,还是差距比较大的。但是,等到李世民打败了薛举,多了四个头衔之后,这个差距就开始迅速变小了。

打赢薛举之后,李世民得到的四个头衔,分别是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

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武官。这个职位,相当于是今天的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只有李渊愿意,担任这个职位的李世民,是可以随意调动全国兵马的。左武侯大将军,和右武侯大将军差不多。拿到这个职位之后,李世民相当于直接拥有了十六卫当中的两卫军队。

凉州总管这个职位,值得一提。凉州可以理解成是雍州以西的地区。李世民打完薛举之后,本来唐朝打算一鼓作气,直接把更西面的李轨给收拾了。没想到没等李世民出兵,李轨就因为内乱自己灭亡了。在决定打李轨之前,李世民得到了这个官职。但因为没有真的去打李轨的原因,李世民在凉州的影响力其实相对有限。所以这个官职,更类似于虚衔。

最后的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就很有意思了。

行台制度,起源于魏晋时期。大概可以理解为古代打打仗的时候,将领有时候可能需要辖制不止一个州的军务,而需要调动好几个州的军队,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行台制度了。行台相当于是中央朝廷在地方的一个分支,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朝廷。而行台尚书令,则可以理解成是这个行台地区的宰相。

有趣的是,所谓的陕东道,是指整个陕西以东,整个北方地区。而当时这些地区,基本都不在唐朝的控制范围内,而是在王世充、窦建德等人的手里。所以,李世民当时的这个行台尚书令,多少显得有点名不副实。但从李渊授予李世民这个官职也可以看出,当时李渊就已经有了东进之心了,而且他选择的领兵将领,就是李世民。

后来,等到李世民打垮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彻底掌握了整个陕东道以后,这个官职的分量,可就吓人了。相当于是辖制整个陕西以东的北方全部地区。

而打赢刘武周之后,多出来的益州道行台尚书令,意义也和这个差不多。因为益州道可以理解成是整个西南地区,而当时的西南地区,主要是掌握在以萧铣为首的南方割据势力手中。李渊授予李世民这个职位,显然也是希望他接下来能够负责打下西南地区。

不过,遗憾的是,还没等李世民出手,唐朝的另一位名将李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辅佐李孝恭打垮了南方的萧铣。所以,李世民基本上没有对益州道用兵的机会,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也就有限。

在掌握了这些头衔之后,李世民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李建成。两人唯一相差的,只是一个太子头衔的地位差别而已。

但就在这个时候,李渊突发奇想增设出来的这个天策上将,彻底拉平了两人的地位差距。

天策上将,是正一品武将,地位比传统的三公还要更高!在唐朝以前的历史上,武官体系最高的就是三公。而按照中国传统制度,文官地位其实要高于武将。所以,在正常官职当中,唯一能比天策上将更高的,就只有文官体系中最高的三师了!

所谓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理解成皇帝的老师。李渊就算再大气,也不可能给李世民加封这个头衔,不可能让儿子担任老子的老师就是了。

除了无上的荣耀之外,天策上将这个官职,给李世民带来的最大的实惠,就是可以自行开府招募官员了。

这一点至关重要。

因为按照古代政治体系,有权力自行招募官员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子。太子可以合法的招募自己的东宫官员,为自己日后接班做准备。不过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个权力都是由皇帝代为行使的,毕竟皇帝也不放心太子自己建立一个小圈子。

不过在唐朝初期,却出现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现象。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都有这个权力。

正是因为有这个权力,李世民才可以招募自己的天策府幕僚,将那些跟随自己的官员,合法的招募到自己这边,和李建成抗衡。

除了天策上将之外,当时李世民还得到了陕东道大行台和司徒的加封。大行台和行台尚书令其实实际差别不大,反正都是李世民说了算。至于在礼制上的差别,则可理解为王和宰相的差别。以前的李世民,只是这个地区的宰相。在此之后,李世民就成了这个地区名副其实的王了。

至于司徒,则是三公之中的第二位,主管全国教化。

再之后,到了武德八年,李世民又兼任了中书令一职。如此一来,朝廷的三省六部制当中,除门下省之外,就全都归李世民辖制。

这时候的李世民,如果类比于今天的话,相当于是国防部长+总参谋长+教育部长+整个华北地区总书记+陕西、甘肃、宁夏、四川省委书记+第一王爷。

有这么大的权势,也难怪后来李世民可以和太子李建成一争长短,甚至连李渊都对他无可奈何了。不过,李渊对此除了继续加封之外,好像也没别的办法了。毕竟,唐朝整个长江以北,似乎大多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而且唐朝统一天下过程中,几场最重要的战事,除南征萧铣之外,其余几场打仗,也都是李世民主导的。

这样看来,李世民后来做皇帝,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