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绿林好汉是什么意思 绿林好汉一词是怎么诞生的
对古代绿林好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绿林好汉,这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词。不管是古代英雄传奇小说《说唐全传》、《水浒传》中,瓦岗寨、水泊梁山上那群专门除暴安良、劫富济贫豪侠,还是当代武侠小说中高来高去的侠客,亦或是古代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土匪,都会被冠以或自称绿林好汉。
水浒传剧照
《现代汉语词典》对“绿林好汉”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旧时也指聚众行劫的群盗股匪。”由此看来,绿林好汉中的“绿林”就是指山林吗。
然而此“绿林”非彼“绿林”,它本是一座山的山名。“绿林好汉”一词的诞生,则与一场著名的农民起义息息相关。
西汉末年,皇室暗弱,外戚王莽趁机篡位代汉,建立新莽。王莽是儒家先王之治思想的忠实粉丝,也是历史上再现三代盛世的第一个及唯一一个实践者。他在位期间,按照儒家的理想国畅想,大肆进行复古改制。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尽是坑。
王莽本就得位不正,被他寄予厚望的变革,又太过复古,或者说太过超前,致使社会大乱,百姓困苦不堪。新莽建立仅仅十余年,天下就已呈现大乱之相。
天凤四年(17年),帝国南方发生饥荒,荆州一带尤为严重,饥民们相率涌入湖泽中挖掘荸荠等为食。由于人多食物少,饥民队伍间纷争时有发生。新市人王匡、王凤因为善于处理平息争执,在乡里有颇威信,被饥民推举为首领——渠帅。马武、王常、成丹等亡命之徒也聚集到他们身边,人数越聚越多,最终形成一支武装力量,啸聚于绿林山中,不时攻击周边远离城池的乡间集市。
那么绿林山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呢?
绿林山的地理位置
在湖北省中部,地当江汉平原和南阳盆地之间,有一条长约120公里,呈西北一一东南走向的山脉大洪山。大洪山左襟随枣走廊,右带汉江通道,屏障南襄,雄镇江汉。而绿林山是大洪山的一部分,位于京山北部,主峰海拔800多米,看着不高,却与周边的江汉平原落差极大,这里地形复杂,万山重叠、沟壑纵横、山高林密,易于藏身,端的是进可攻退可守。王匡、王凤的家乡新市就在绿林山左近,对这一带地形极为熟悉。因此绿林山得到这群好汉的青睐,在此安营扎寨。仅仅数月间,队伍就壮大到七、八千人,以地名称“绿林军”。
当时天下渐渐走向大乱,绿林军只在周边活动,又地处南阳、江夏、南郡三郡交界地带,因此并没受到什么重大关注。数年的安稳,让其练就了一批精兵。
地皇二年(21年),眼见各地反叛的火焰越烧越旺,王莽终于正视起来,派大将景尚进攻位于东方的赤眉军,同时命荆州牧率两万官兵围剿绿林军,结果反被绿林军打得大败而逃。
因获胜而气焰高涨的绿林军,趁势攻占竟陵(今湖北天门)、安陆等数座县城,他们开监狱释放人犯,开官仓接济民众。一时间声威大振,前来投靠者不胜枚举,队伍一下增加到五万余人。
汉光武帝刘秀剧照
然而好景不长,地皇三年(22年),绿林山中疾疫大爆发,每天都有大量部众死去,为求生存,绿林军一分为二,主动杀出山来。一支由王常、成丹等率领,西入南郡(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另一支由王匡、王凤、马武等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新市兵攻随县时,平林人陈牧、廖湛率众响应,号平林兵;南阳的刘縯、刘秀兄弟联络联络附近各县地主豪强,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军队,举兵响应,称为舂陵兵。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舂陵兵,是绿林军系统的四大主要分支。
地皇四年(23年),为解决内部指挥问题,绿林军公推早年加入绿林军的西汉宗室刘玄为皇帝,建元“更始”,史称更始帝,宣布恢复汉朝。自此开始,绿林军又称为汉军。
更始政权的建立令王莽意识到,这伙此前不被自己重视的草寇,才是自己江山的最大挑战者。于是调整战略部署,调集精兵强将,打算以举国之力先剿灭绿林军,以儆效尤。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就此拉开序幕,此战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总数达四十二万之众,又有老虎、大象助战的新莽大军,先是拿仅有八千人驻守的小小昆阳无可奈何,待刘秀率万人援军抵达后,更是被杀得落花流水,逃回洛阳者寥寥无几。这场事关国运的战略性大决战,就以这种神奇的方式落幕了。
昆阳之战示意图
随即汉军兵分两路,趁势掩杀,一路由王匡率领北攻洛阳,一路由申屠建、李松西略武关,长安三辅震动,各地豪强纷纷诛杀新朝官员,改用更始年号,宣布服从更始政令。
十月,汉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不久更始帝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其后建立东汉王朝的汉光武帝刘秀,同样出自绿林军。
因着绿林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后世那些“聚众山林、反抗朝廷”的英雄豪杰也好,占山为王的土匪强盗也罢,一则为自身安全计,往往聚在地势险要、树林茂密、易守难攻的山中,与绿林军起家之地相类似;二来竖了旗号,自然也想讨个好彩头。于是“绿林好汉”自然而然地被他们选做自称,最终也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