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分辨臣子的能力如何?他真的不任人唯亲吗?
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隆基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李隆基从自己的父亲李旦手中接过皇位,他在位期间打造了“开元盛世”,为唐朝的繁荣增添了一笔新的光彩。但他在位后期却耽于享乐,与杨贵妃夜夜笙歌,将朝堂置于不管不顾的地步,自此以后,唐朝也开始转盛为衰。安史之乱直接将李隆基赶出了朝堂,赶下了皇位,一代君王真的可以从此不早朝了,但是身边的人早就不在了。
多少人为唐玄宗李隆基惋惜,认为若不是美色误国,他一定可以将大唐再带上一个新的台阶。只是,就算没有杨玉环,大唐在李隆基的手中也不会更好,唐玄宗在用人方面早就露出了“端倪”。他没有任用亲戚,不代表他不会任人唯亲;他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也不代表他具有能够分辨臣子的能力。
唐玄宗登基以后没有用自己的亲戚,就是真的不任人唯亲吗?
唐玄宗在登基以后,既没有任用自己的亲戚,也没有选择让外戚专权,反而从民间选用了大量的人才。别人都因此赞扬他的贤明,觉得唐玄宗是一个难得的明君,但唐玄宗之所以这样做,不是重视人才,而是不敢轻易的相信那些“亲人”,他通过科举选材,也是无奈之举。
李隆基十分的爱权力,他出生之时,伯父李显被废,父亲李旦成为了奶奶手中的新的傀儡。后来李旦退位,武则天登基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别人都以为这江山要改姓“武”了,只有年少的李隆基依然坚定的认为这天下依旧是李唐的天下。
“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或许年少的李隆基不懂政治,才敢说出说出这么不要命的话来,但这又何尝不印证了他对这天下的心。后来唐中宗李显突然暴毙,韦贵妃趁机把持了朝政,李隆基立刻趁着朝堂不太稳,联手姑姑太平公主将自己的父亲扶上了皇位,自此,李唐的天下重新回到了李旦这一支的手中。
父亲唐睿宗李旦为了能够平衡朝堂,采用了一招“政事先问太平再问李隆基”的反间计,李隆基立刻和自己的盟友太平公主“拆伙”,为了利益与姑姑成了“死对头”。但毕竟儿子是自己家的,妹妹是别人家的,李旦在达到了目的,将朝堂的势力分散之后,立刻将心偏向了儿子,就这样李隆基成功继位。
李隆基的一生经历了武家专权,经历了韦氏专权,还经历了太平专权,李隆基怎么敢用外戚呢?毕竟一家差点将这天下改换了姓名,一家差点就要了他的小命,还有一家让他差点成不了皇帝。
唐玄宗不用外戚,是被整怕了不敢用,而不是对朝堂的负责。但不用外戚的李隆基,依旧是一个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任用官员的人,从他任用宰相方面就可以看出。
为什么说唐玄宗任人唯亲,不会分辨人才呢?
李隆基在换宰相方面的频率有点像换衣服,今天这件不喜欢了,那就换一件喜欢的。李隆基对待宰相也是,今天突然觉得宰相不合心意了,那就再选一个。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李隆基没有这样的想法,在当初太平公主想要联合宰相宋璟,将李隆基废除之时,宋璟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也使得李隆基免于一祸。李隆基也因此将这件事情记得死死的,后来这件事也成为了让李隆基让宋璟重新成为宰相的契机。
等到李隆基好不容易将混乱治理好,把权利拿到手,把国家发展上了正轨以后,姚崇“用完了就丢”,直接将宋璟任命为宰相,全了当时的“维护”之情,就这样李旦的宰相成了李隆基的宰相。
但是宋璟毕竟年纪大了,到了“乞骸骨回家”的时候,和李隆基这个“年轻人”有点意见不合。这下李隆基有点不是很开心了,好在宋璟还比较的识趣,主动请求告老还乡,李隆基假意推辞了两下,就把宋璟送走了。
马上张嘉贞又进入了李隆基的视线中,没想到还是不合心意;李隆基就选择了看起更加有才的张说。张说是个厉害人,不愧是李隆基看中的文武全才,做事十分的合李隆基心意,替李隆基解决了军事和政治上的一些难题。尽管张说在某些方面有些小缺点,但李隆基还是相当的喜欢他的,只是张说活的不够长,李隆基为此伤心了好久。
等到张九龄成为宰相之前,李隆基还因为脾气不合,废了好几任的宰相,对于那些人李隆基简直是看着都烦。等到了张九龄,李隆基也是十分的喜欢,虽然讲话不太客气,但是说的十分有艺术感,半点不会让李隆基反感。李隆基后来选人,还曾经一度按照张九龄的标准来,“风度得如九龄否?”
唐玄宗在选用宰相方面真的是很随心意了,前期进入朝堂的都是人才,自然觉得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后期“庸才”成了宰相,利弊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
后来的朝臣在拍唐玄宗的“马屁”方面更加的得心应手,唐玄宗也很开心,只是少有前朝的臣子能够在事业上帮助李隆基了,而李隆基也被捧的有些飘,连北都找不到了。本来李隆基就是一个喜欢根据自己喜好来的人,没有了臣子的辅佐,他甚至在爱妃武惠妃的怂恿下,搞掉了三个太子,轻易的将皇位继承搞成了一个“恐怖游戏”。
至于后来的李隆基因为杨贵妃的原因,大量的宠信外戚,就是后话了,但唐玄宗在用人方面的随心所欲,的确是早期就有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