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宋人及楚人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那么写于这个时期的《古文观止·宋人及楚人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本文反映了诸侯国某些大夫的厌战情绪,以及他们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儒家所说的“春秋无义战”的战争性质。通篇全用对话口气,重复之中又有变化,颇为传神。

【原文】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57]。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58]。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59]。”

【注释】

[57]大:重,看重。此处引申为赞扬。

[58]司马:官名,掌管兵事。乘堙:登上土堆。堙,筑土为山,用以了望。

[59]析:劈开。

【译文】

鲁国以外的诸侯国停战讲和,《春秋》都不记载,这次楚、宋两国讲和之事为何又要记载呢?这是赞扬华元和司马子反两国大夫的自作主张。为什么要赞扬他们的自作主张呢?楚庄王率兵围攻宋国,而楚军只剩下七天的口粮!如果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楚军便撤兵回国。于是,楚庄王派司马子反登上山去窥探宋国的动静。恰巧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山并出来会见子反。子反说:“你们国家的情况怎么样?”华元说:“已经疲惫不堪了啊!”子反又问:“疲惫到什么程度了呢?”华元说:“百姓们交换孩子将他们杀死吃掉,劈开尸骨烧火做饭。”

【原文】

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60],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61]!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注释】

[60]柑:同“钳”。秣:喂马。

[61]勉:努力的意思。

【译文】

子反说:“哎呀!真严重,疲惫到这种程度!尽管这样,但我之前有所耳闻,被围困的军队总是让马儿衔着木棍,不让马儿吃饱,还用肥马接待客人。而您为什么对我吐露真情呢?”华元说:“我听说君子看到他人受苦就会心生怜悯,小人看见他人受苦就会幸灾乐祸。我看您是位君子,所以把实情告诉了您。”司马子反说:“嗯,努力防守吧!我们军中也只有七天的军粮,如果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我们就打算回国了。”说罢,拱了拱手就离开了。

【原文】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62],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

【注释】

[62]区区:形容很小。

【译文】

司马子反回到楚庄王那里。庄王说:“情况如何?”司马子反说:“已经疲惫不堪了啊!庄王问:“怎么个疲惫法?”回答:“百姓们交换孩子将他们杀死吃掉,劈开尸骨烧火做饭。”庄王说:“哎呀!真严重,疲惫到这种程度!但我还是要攻下宋国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恐怕不行,我已告诉他们,我军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大怒:“我让你前去探听情况,你怎么倒向对方泄露我们的军机?”司马子反说:“就凭小小的宋国,尚且有不肯骗人的大臣,难道堂堂楚国就没有吗?所以我向他们说了实情。”

【原文】

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译文】

庄王说:“嗯,那就筑好营房然后住下,虽然军情暴露了,但我还是要攻下宋国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既然如此,那您就住下好啦,但请允许我回去。”庄王说:“你丢下我独自回去,我和谁住在这儿呢?我和你一同回去算了。”于是庄王带领全军退出宋国。因此君子就赞扬两国大夫自作主张讲和。这两个人都是大夫,为什么《春秋》又只称之为“人”呢?这其中含有贬低意味。为何要贬低他们呢?因为私下讲和的人都是臣子。

【评析】

全文开头和结尾部分都插入了作者的议论,这是典型的《公羊传》注解《春秋》的特有方式。开头写“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褒扬华元和子反两位大夫以诚相待,主动讲和,减轻了宋、楚两国的战祸;结尾又以“曷为贬?平者在下也”,批判两人超越君权自作主张,背着国君讲和。此例一开,君权就危险了。

正文叙述了华元和司马子反议和的全部过程。庄王派子反去打探宋国现在的情形如何,恰巧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一个由外向里打探宋国的虚实,一个由内向外窥探楚国的动静。在这种情况下不期而遇,本是件尴尬甚至可能发生冲突的事情,但华元却一一以实情作答,但聪明的子反却不敢轻信,而华元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一番论述,彻底打消了司马子反心中的疑惑,也把自己国家的军情告知了华元。接着是司马子反回去之后与楚庄王的一段对话,庄王勃然大怒,情节又掀波澜。